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2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1篇 |
综合类 | 12篇 |
化学工业 | 26篇 |
金属工艺 | 12篇 |
机械仪表 | 17篇 |
建筑科学 | 8篇 |
矿业工程 | 4篇 |
能源动力 | 3篇 |
轻工业 | 28篇 |
水利工程 | 12篇 |
石油天然气 | 3篇 |
武器工业 | 5篇 |
无线电 | 2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2篇 |
冶金工业 | 7篇 |
原子能技术 | 16篇 |
自动化技术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生长部位与血管内膜、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5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18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有无斑块和内膜厚度,将研究对象分为6组,比较分析各组之间血流指标变化。分别观察各组血流指标: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以及PSV/EDV。结果斑块分布:双侧斑块存在率最高,左侧存在率高于右侧;IMT变厚时双侧受累率最高,且左侧受累率高于右侧。颈总动脉(CCA)有斑块患者的PSV和EDV低于无斑块患者;PI和RI高于无斑块患者,其中双侧斑块者与无斑块患者的血流指标差异最为明显。IMT(内-中膜厚度)增厚患者PSV和EDV低于IMT正常患者,PI和RI高于IMT正常患者。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IMT增厚都表现为双侧受累最多,左侧受累高于右侧,双侧受累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103.
104.
工业X-CT(X-ray Computed Tomography)即工业X射线层析成像技术,既是一种精密的测试设备,也是一种先进的无损检测技术,在航空、航天、军工、机械、电子、石油及地质等部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在工业X-CT系统中,因为X射线的能量是一个连续谱线,故X射线与被测物作用后将产生"能谱硬化"(Beam-hrdening)现象,这对CT图像质量将造成不良的影响,必须进行硬化校正.X光谱仪即是为此而研制的.论文在分析比较X光谱仪数据采集卡及系统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基于PCI总线的X光谱数据采集卡,并就PCI数据采集卡设计中采用目标接口芯片PCI9030时,如何对本地总线及挂接的设备进行硬件设计以及如何设置几个重要的寄存器等进行了阐述,获得了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105.
107.
为了实现对特定区域的细菌精准灭活,设计了一种微型等离子体射流装置。该装置由内径0.2 mm、长度80 mm的中空金属毛细管、高压高频电源和载气流速控制装置三部分组成。在无外接载气,电压幅值26 kV、频率19 kHz的条件下,毛细管可产生具有较大羽流的等离子体射流。通入He和N2,可有效抑制羽流,且He产生的等离子体射流更长。区域灭菌法实验表明:微型等离子体射流装置可实现半径1 mm圆形范围内的细菌灭活区域精准控制。灭菌机理实验证明:温度和紫外光对大肠杆菌无明显灭菌效果,带电粒子具有一定的灭菌效果,过氧化氢与硝酸等活性物质在灭菌中则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等效电路分析和实验表明,微细等离子体射流可以保证电气安全性,实现人体触摸。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天然酶是人体活细胞产生的微量蛋白质,正是由于酶的存在,生物体的日常运行才能有序进行。目前,酶在生物医药、催化和检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天然酶存在易失活、稳定性差、合成困难、纯化复杂、价格昂贵等缺点,阻碍了其大规模应用。近几十年来,纳米材料模拟酶作为新一代人工酶,由于其稳定性高和重复性好等优点,逐渐成为天然酶的替代品。纳米材料模拟酶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纳米材料模拟酶在电化学传感领域检测O2·-和丹参酸,还可以检测谷胱甘肽、葡萄糖、胆固醇以及H2O2等生物小分子,在环境污染防治领域中能够有效检测重金属盐类和农药的含量,纳米模拟酶还能够通过检测特定序列的DNA对癌症、病毒感染等疾病做出提前预防。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将聚焦在纳米模拟酶之间的偶联、反应机理研究、优化酶反应环境和解决底物选择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