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1篇
轻工业   6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检测牛奶中过氧化氢的电化学酶传感器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一种基于聚硫堇的丝网印刷电化学酶传感器,用于牛奶中过氧化氢的检测。将硫堇电聚合在丝网印刷碳电极上,用壳聚糖二氧化硅溶胶凝胶包埋辣根过氧化酶并固定于聚硫堇电极表面,制成新型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结果显示:在牛奶标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后,该酶传感器的响应电流与过氧化氢浓度在3×10-5~1.5×10-3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64),最低检出限为1.675×10-5mol/L。该传感器应用于牛奶中过氧化氢的检测与国标碘量法基本一致,其加样回收率范围为85.6%~89.4%。该酶传感器灵敏快速(15min)、制作方便、样品处理简单,有望用于牛奶中过氧化氢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消费者对鸭加工食品风味的偏好,指导番鸭产品加工工艺的改进,采用感官属性强度分析的方法对市售鸭肉制品的感官特性进行定性和定量评定,剖析测定该类产品的主要风味特征及其强度;采用感官嗜好性评价方法,对市售产品和自制样品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色泽明亮红润,咸味酱香适中,鲜味明显且滞留感弱,油腻感少的产品更受欢迎。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大米无损检测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快速、无损鉴别大米品种的新方法。以不同地域的大米为低场核磁共振检测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分析处理Carr-Purcell-Meiboom-Gill(CPMG)序列的检测数据。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地域的大米在主成分得分图上可以得到很好的区分;说明所提出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分类和鉴别作用,为大米的品种鉴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不同宰杀方式对鲫鱼肌肉质构和蛋白质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异育银鲫为研究对象,利用质构仪和双向电泳技术研究2种不同宰杀方式对鲫鱼肌肉质构和蛋白质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直接打头致死组比较,氮气致死的宰杀方式可显著增加(P0.05)鲫鱼死后肌肉的硬度、咀嚼性和胶黏性(分别增加了62.24%、85.72%和75.47%)。2个处理的肌肉样品经双向电泳分析,均分离出1 000个以上的蛋白质点。与直接打头致死组比较,氮气致死组凝胶中小分子质量蛋白质点增多,相同蛋白质的相对含量下降,分布面积扩大。经PDQuest软件进行差异点分析和显著性丰度统计,得到12个有实际意义的差异蛋白质点。该结果揭示不同宰杀方式影响鲫鱼肌肉中蛋白质的含量与代谢,表现为肌肉的硬度、咀嚼性和胶黏性等质构指标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将脂质体和水凝胶结合,以卡拉胶和乳清分离蛋白通过酶和离子交联形成凝胶,将维生素C(VC)脂质体包埋于其中形成VC脂质体水凝胶.通过表征脂质体水凝胶在不同储存时间的磷(Pi)释放量和脂质氧化程度,以及模拟消化过程中的平均粒径及粒度分布,脂质体和乳清分离蛋白的降解,VC的释放量,研究脂质体水凝胶的储存稳定性和体外消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秦红  韩剑众 《食品科学》2007,28(8):577-580
分子印迹技术是集高分子合成、分子识别及仿生生物工程等众多学科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是生物、食品、环境等众多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蛋白质印迹技术的识别机理和国内外研究进展,探讨了蛋白质印迹技术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快速检测畜产品中青霉素残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青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连接成复合物作为抗原 ,建立畜产品中青霉素残留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反应吸附法(ELISA)分析方法。测定残留青霉素的浓度范围为 6.0~1 50 ng/ ml检测限是 6.0 ng/ ml,样品回收率 87%~ 1 1 0 %。  相似文献   
18.
比较基于大豆蛋白的人造鸡肉、市售鸡肉以及大豆分离蛋白(SPI)的蛋白质消化特性,研究纤维状结构和蛋白质消化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人造鸡肉较好地模拟了鸡肉的产品特性,两者质构特性和组织化度接近。微观结果显示人造鸡肉纤维较粗,分布不均匀和松散,间隙较大;而鸡肉纤维较细,分布密集、均匀和规则,间隙较小。消化后食糜粒径结果显示,与SPI和鸡肉相比,人造鸡肉在胃和小肠的消化过程中,粒径变化最大。可溶性氮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结果均显示,人造鸡肉的蛋白质消化程度最低,鸡肉次之,SPI最高,在消化结束后得到17种主要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82、397.3、444 mg/10 mL消化液,表明人造鸡肉的纤维结构不利于大豆蛋白的消化。  相似文献   
19.
高校团餐营养是科学膳食的重要内容,对保障大学生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问卷形式调查了不同影响因素与大学生食堂团餐消费感官嗜好差异的关系。以浙江工商大学为例,对近5年来食堂团餐消费数据与学生体能测试结果做相关性分析,旨在探究大学生的餐饮消费感官嗜好,高校食堂膳食结构特点及其与学生体能等级的关系,为推动高校食堂膳食结构的科学提升提出改进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无损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科技技术之一,在工业和农业的应用方面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文中综述了目前无损检测技术,如力学特性分析法、电磁特性法、光学特性分析法、X射线分析法、计算机视觉技术及生物传感器分析法等在国内外食品质检中的应用现状,并探讨了食品品质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