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0篇
建筑科学   2篇
轻工业   6篇
水利工程   1篇
  2015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针对变电所受雷击时接地网中地电位分布不均的问题。运用ATPDraw软件仿真分析接地网的雷电暂态效应。首先,根据单根接地体的通用数学模型搭建ATPDraw接地体单元模型。然后对某500kV变电所实际接地网建立仿真模型,仿真计算其雷电暂态效应。根据工程需要,搭建保护小室附近局部接地网的模型,模拟雷电暂态效应对保护小室接地的影响与危害。并提出改进该接地网的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甲壳素纤维纯纺可纺性差的特点,对甲壳素纤维与Formtex纤维混纺进行了探索,总结了一些纺纱经验,并探讨了各工序的主要工艺参数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杆塔模型对特高压变电站反击波过电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袁兆祥  李琥  项玲 《高电压技术》2008,34(5):867-872
杆塔的准确模拟对特高压变电站反击侵入波幅值影响很大,为使其模拟计算结果更准确,建立了集中电感、单波阻抗和多波阻抗3种1000kV杆塔模型;针对1000kV变电站不同的运行方式,计算分析了雷电反击侵入波。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的杆塔模型,其计算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别;在特高压变电站的雷电侵入波计算中,宜采用多波阻抗模型。  相似文献   
14.
换相失败是直流输电系统的常见故障之一,研究逆变器的熄弧角对理解换相失败的本质及设计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详细描述传统逆变器熄弧角、电容换相逆变器的视在熄弧角和实际熄弧角的概念和数学模型,比较、分析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根据熄弧角的数学模型推导实际熄弧角的数学模型,分析影响电容换相逆变器换相失败的主要因素以及影响规律:电容换相逆变器在直流电流下降和交流母线电压升高时,实际熄弧角均减小,可能导致换相失败;换相电容设计值过大,静态换相裕度较小;交流系统不对称会恶化电容换相逆变器的换相性能,甚至导致换相失败。  相似文献   
15.
气体绝缘开关装置(GIS)已广泛应用于城市供电网中。阐述了导线参数、GIS参数、雷电侵入波模型及参数、避雷器参数以及电气设备参数等的设置,运用ATP-EMTP搭建雷电侵入波作用下的架空线与电缆进线相连、包括架空线与电缆连接处安装的避雷器和部分电气设备(GIS、变压器)在内的单相简化模型,仿真计算断路器不同状态下,不同电缆长度的电缆末、首端雷电过电压。总结了电缆末、首端雷电过电压比值与电缆长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仿真表明,当电缆长度大于70 m时,仅电缆首端装设避雷器已经无法满足保护要求,需要考虑在GIS内部配置避雷器。  相似文献   
16.
项玲 《小城镇建设》2005,(10):50-52
21世纪国际竞争单位是什么?国家、企业、还是城市?有专家称:是城市。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城市才有产业的集聚,只有城市才有竞争所需的基础设施、市场和人才,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从现实的作用看,城镇化的推进是现阶段我国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矛盾的重要突破口。它能促进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解决人口结构性矛盾,拓展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推进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变。从工业升级的需求看,工业愈是发展,愈是需要劳动要素相对集中,需要农村人口向城市中心区域迅速集中,以带动市场…  相似文献   
17.
分析特高压变电站(换流站)的雷电流波形,提出雷电流值和故障率2种指标模型,提出采用Hara无损线多波阻抗模型对特高压交流、直流线路杆塔进行模拟。对1 000kV南京变电站内1 000kV交流配电装置选取最为严苛的运行方式,对站内配电装置布置和避雷器配置提出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锦纶粘胶包芯针织纱的生产工艺配置。锦纶与粘胶细特纤维包芯针织纱经合股加捻后织成针织物,并经后整理磨毛,其织物具有羊绒产品的风格。可达到仿羊绒产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探讨粘胶纤维/改性粘胶纤维/铜离子改性腈纶纤维集聚赛络纺混纺纱的生产工艺。介绍了粘胶、改性粘胶、铜离子改性腈纶纤维的性能特点。根据各组分纤维的性能特征及混纺比例,采用先按比例在园盘抓棉机上排包、开松混和,再打包的原料混和方法,以确保各组份纤维有效混和,合理配置各工序的工艺参数及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纺制出粘胶/改性粘胶纤维/铜离子改性腈纶纤维64/30/6 13.1tex集聚赛络纺混纺纱。认为:所采取的工艺技术措施可行,纺纱质量水平较好,能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