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466篇 |
免费 | 1271篇 |
国内免费 | 78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631篇 |
综合类 | 1899篇 |
化学工业 | 3056篇 |
金属工艺 | 1345篇 |
机械仪表 | 1619篇 |
建筑科学 | 2280篇 |
矿业工程 | 1323篇 |
能源动力 | 657篇 |
轻工业 | 2142篇 |
水利工程 | 964篇 |
石油天然气 | 1161篇 |
武器工业 | 471篇 |
无线电 | 192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499篇 |
冶金工业 | 1035篇 |
原子能技术 | 318篇 |
自动化技术 | 21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0篇 |
2023年 | 643篇 |
2022年 | 686篇 |
2021年 | 792篇 |
2020年 | 627篇 |
2019年 | 689篇 |
2018年 | 693篇 |
2017年 | 327篇 |
2016年 | 459篇 |
2015年 | 550篇 |
2014年 | 1340篇 |
2013年 | 912篇 |
2012年 | 1007篇 |
2011年 | 1014篇 |
2010年 | 1002篇 |
2009年 | 931篇 |
2008年 | 998篇 |
2007年 | 1035篇 |
2006年 | 1021篇 |
2005年 | 965篇 |
2004年 | 875篇 |
2003年 | 748篇 |
2002年 | 600篇 |
2001年 | 562篇 |
2000年 | 647篇 |
1999年 | 662篇 |
1998年 | 595篇 |
1997年 | 553篇 |
1996年 | 618篇 |
1995年 | 540篇 |
1994年 | 512篇 |
1993年 | 427篇 |
1992年 | 377篇 |
1991年 | 365篇 |
1990年 | 367篇 |
1989年 | 324篇 |
1988年 | 123篇 |
1987年 | 88篇 |
1986年 | 99篇 |
1985年 | 70篇 |
1984年 | 86篇 |
1983年 | 73篇 |
1982年 | 64篇 |
1981年 | 65篇 |
1980年 | 55篇 |
1979年 | 30篇 |
1978年 | 19篇 |
1976年 | 10篇 |
1958年 | 10篇 |
1957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为了提高磷酸镁水泥( MPC)涂料的防腐性能,在 MPC涂料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锌并涂覆在 Q235钢表面。通过 Tafel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和中性盐雾试验分析改性涂层的防护机理和耐腐蚀性,采用水化热分析、 X射线衍射( XRD)、扫描电镜( SEM)、热重分析( TG-DTG)表征浸泡前后涂层的形貌与成分变化。结果表明: MPC涂料中氧化锌的最佳掺量为 3%,氧化锌的加入使涂层更加密实并在涂层中起到缓蚀剂的作用,使涂层的自腐蚀电位正移;试样在 3. 5%NaCl溶液中浸泡 28 d一直保持稳定,线性极化电阻维持在 106 Ω.cm2数量级,电化学阻抗谱表明改性过后的涂层电阻、电荷转移电阻较空白组明显提高,且盐雾时间 1 440 h后基材未见腐蚀,表现出良好的耐腐蚀性。 相似文献
952.
以羟基丙烯酸树脂和多异氰酸酯固化剂构成的丙烯酸聚氨酯体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乙酸、丙酸、异辛酸和新癸酸的加入对体系凝胶时间的影响,并采用 Flory凝胶化理论结合 Arrhenius方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入少量有机酸即可大幅缩短丙烯酸聚氨酯体系的凝胶时间,当有机酸用量继续增大时,凝胶时间变化曲线趋于平缓。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的计算结果表明,有机酸的加入对丙烯酸聚氨酯体系的表观活化能影响不显著,但是能够明显降低指前因子。对乙酸与二月桂酸二丁基锡(T12)对丙烯酸聚氨酯体系的协同催化作用的研究表明,在该体系中,有机酸与 T12存在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953.
通过差热失重测试、化学分析、热红联用测试等手段研究了多个水泥熟料样品中的残留的碳元素,总结了近期水泥熟料中残碳的检测研究,找到了一种可行的、准确的残碳检测方法,分析了不同烧失量熟料中的碳含量,区分了有机碳和无机碳存在形态。结果表明,熟料随着温度的升高有明显的吸热而无明显的放热,说明存在有机碳的可能性较小;微量碳元素的测试结果显示熟料中总碳含量较少,其数量级为0.01%~0.1%,有机碳更少,其数量级为0.01%,影响熟料烧成热耗在<4.18kJ/kg范围内;研究还显示熟料的烧失量与碳元素的含量不存在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954.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电解法,探讨了含有ZnCl2的乙睛水混合溶液中五氯吡啶(PCP)在不锈钢阴极表面电还原脱氯生成2,3,5,6-四氯吡啶(2,3,5,6-TCP)的反应机理;采用恒电流电解法对该电还原脱氯过程的各种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体系中PCP电还原脱氯生成2,3,5,6-TCP主要遵循以Zn/Zn2+为氧化还原媒介的间接电还原机理;优化工艺条件下(阴极液含0.025mol·L-1HCl+15%(体积分数)水+0.2mol·L-1苯磺酸钠+0.16mol·L-1ZnCl2的乙腈溶液;电流密度为1.25A·dm-2),0.08mol·L-1PCP能高选择性地脱氯生成2,3,5,6-TCP,2,3,5,6-TCP的收率和电解电流效率分别可达88.7%和59.1%。 相似文献
955.
以大孔吸附树脂D101为载体,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为模板分子,制备了DOP分子印迹吸附树脂(DOP-MIP-D101),采用红外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DOP-MIP-D101对DOP的静态等温吸附性能、吸附动力学以及选择性吸附性能。结果显示,DOP-MIP-D101对DOP的吸附能力明显大于非印迹树脂(NIP-D101),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吸附行为符合Freundilich方程。DOP-MIP-D101对DOP的吸附达到平衡的时间为100min左右。 相似文献
956.
近年来,随着消费电子商品、电动车和大规模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作为目前占据最多市场份额的锂离子电池的产量也随之快速增长,随之产生的废旧锂离子电池的数量和重量呈现出了井喷式的上涨。从其巨大的数量、环境保护和资源再生的角度来看,废旧锂离子电池都具有很高的回收价值和潜力。本文主要从实验室研究和工业应用两个角度总结了目前主要的回收处理方法和流程,重点介绍了利用废旧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重新再生和合成新的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目前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处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电极材料的复杂多样性导致分离提纯过程困难,回收过程易产生二次污染以及回收的经济激励不足。未来的发展趋势在于结合绿色环保和低成本经济,研究高效的回收处理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957.
采用碳化法,使用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复合添加剂,制备含文石相的沉淀碳酸钙。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对产物的晶型和形貌进行表征。讨论了氢氧化钠添加比例、氢氧化钙浓度以及碳化反应温度等工艺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分析了过程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产物中的文石相来自于碳酸钙在氢氧化镁沉淀上的异相成核和生长,方解石相来自于碳酸钙在溶液中的均相成核和生长;氢氧化钠的加入降低了溶液中碳酸钙的过饱和度,抑制了均相成核过程,降低了氯化镁的添加比例。在碳化反应温度为30 ℃、氢氧化钙浓度为1.7~
2.0 mol/L、氢氧化钠与氯化镁物质的量比为2.6条件下,对文石型碳酸钙的生成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959.
带有直线与曲线滑道的连杆式抓瓶机械是一种应用在瓶装饮料灌装线上的新型装箱卸箱机械手装置。本文运用基本杆组子程序对其机构进行了较完整的运动学分析和计算机的动态模拟显示。在运动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机构手机构的优化设计。所得的优化结果对改善机器的动态性能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60.
建立了一套极微蒸气压数据的测定装置,用正十六烷作为标准物对设备进行了校验。采用Knudsen称重隙透法测定了正十八烷、1—十八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二异丙基萘、芘六种物质在298~373K范围内的极微蒸气压数据,并用Antoine方程进行了关联。本文提供的绝大多数实验数据是首次发表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