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1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2篇 |
综合类 | 13篇 |
化学工业 | 21篇 |
金属工艺 | 6篇 |
机械仪表 | 4篇 |
建筑科学 | 9篇 |
矿业工程 | 1篇 |
能源动力 | 11篇 |
轻工业 | 12篇 |
水利工程 | 10篇 |
石油天然气 | 1篇 |
武器工业 | 1篇 |
无线电 | 1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篇 |
冶金工业 | 4篇 |
原子能技术 | 5篇 |
自动化技术 | 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82.
83.
通过建立太阳能增强型间接空冷塔的三维数值模型,从塔内外流场、温度场分布以及塔内不同高度层空气温度、速度的趋势变化剖析太阳辐射对塔流动换热的增效作用以及受环境侧风影响后的变化规律,并与传统间接空冷塔的性能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太阳辐射的引入降低了侧风对间接空冷塔流动换热的不利影响,具体为减弱塔内涡流及提升塔侧风区、背风区换热器的进气与散热能力。在无风和低风速下,太阳能增强型间接空冷塔在地面和集热器附近的空气速度、温度均高于传统间接空冷塔,且地面附近空气受太阳辐射影响更大,其温升更高,而中间高度层上空气温度会稍小于传统间接空冷塔;高风速下,受塔内涡流影响,太阳能增强型间接空冷塔内背风区的进气温度沿径向呈下降趋势。侧风下太阳能增强型间接空冷塔的通风量与散热量均要高于传统间接空冷塔,最大分别提升10.5%和5.8%,且其对环境侧风的敏感度要小于传统间接空冷塔。 相似文献
84.
85.
低压单相用户具有分布广、基数大的特点,随着人们用电量日益增大,低压单用户窃电现象越来越严重.目前窃电排查主要以人工逐户核查的方式为主,存在缺乏针对性、工作量大和效率低下等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窃电分析方法,通过对用户电压、零火电流、电能表上报事件、台区等多维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可有效、精准定位窃电用户,明确窃电手段.... 相似文献
86.
程定一马欢杨冬刘萌张岩房俏 《山东电力技术》2022,(11):20-24
“双碳”目标下,新能源装机比例不断攀升,传统电力系统不断向着新型电力系统演变,调度运行中需要充分考虑碳排放。新能源出力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在火电装机占比不断降低的前提下电网平衡问题越来越突出,可以通过“源网荷”互动缓解这一难题。提出一种计及碳排放和空调负荷的源网荷协同调度模型,并对非线性环节进行等价的线性化处理,使得待求解问题变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问题,方便进行求解。仿真结果显示所提模型可以充分考虑碳排放,并且考虑可控负荷可以降低调度成本,从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7.
将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估模型引入LINK-16作战效能评估,从数据链作战应用能力的角度建立分层的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将指标的定量测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提出数据链作战效能综合评价值的计算方法,为数据链作战效能评估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88.
设计一种基于STC11F32XE单片机和CLRC632芯片的非接触式射频读写器。首先介绍RFID系统的组成和CLRC632的特性,再根据其原理完成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功能实现。该系统使用Mifare卡作为系统的应答器,通过执行防冲突命令序列使得PICC完全置于PCD控制下。读卡器输出方式为标准输出或连续输出,独立授权方式。经过测试,读/写距离6-10cm,射频功率小于1mW,集成化程度高,适合于工业运用环境。 相似文献
89.
信道建模与仿真是短波航空通信系统性能分析评估的基础,该文通过分析研究飞行器最大移动速度、加速度、机动频率、运动轨迹等机动状态参数对短波航空移动信道时变多普勒频移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Watterson模型的短波航空移动信道模型。该模型能够充分描述由收发两端相对运动引入的信道多普勒频移与扩展,适用于短波超视距航空移动通信信道。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实现对不同种类不同机动状态飞行器短波移动通信信道的差异化仿真,还能在已知航线航迹时,实现对特定场景下的定制化信道仿真。 相似文献
90.
位山灌区年均灌溉水量占降雨量的1/3,灌溉是位山灌区作物需水的重要水源补充.对灌区地下水位空间分布特征与长期变化趋势的分析表明,引黄灌溉是位山灌区现状地下水位特征的重要成因.采用农田尺度的水循环模型Hydrus-1D定量分析了灌溉对地下水位的影响,认为若不进行灌溉,灌区地下水位将比进行灌溉时低接近1m,且作物生长将受到胁迫.灌区节水途径可包括加强节水改造、改进灌溉方式以及调整灌溉频率等方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