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2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4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干燥方式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醇洗豆粕为原料制备大豆分离蛋白,着重探讨了冷冻和喷雾干燥两种干燥方式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如溶解度、凝胶性能、乳化性能、起泡性能与粘度等的影响。实验表明,冷冻干燥样品具有较低的粘度和溶解度,且凝胶性能和泡沫稳定性明显高于喷雾干燥样品;两种样品的乳化稳定性和起泡能力比较接近,但喷雾干燥样品的乳化活性略高于冷冻干燥样品。  相似文献   
32.
醇洗豆粕对大豆分离蛋白溶液粘度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主要探讨醇洗豆粕对大豆分离蛋白粘度影响。以醇洗豆粕为原料制备大豆分离蛋白, 溶解度增加,溶液粘度下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低粘度型大豆分离蛋白最佳工艺条件为:乙 醇浓度95%(v/v)、浸提温度30℃、浸提时间45分钟、固液比1:4,所得产品蛋白含量(干基)为 93.21%,蛋白质分散指数为96.27%,而3%、8%和12%大豆分离蛋白溶液粘度分别为2.7、8.1和 82.3 mPas。  相似文献   
33.
芋艿分离蛋白的理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芋艿分离蛋白的等电点、变性温度、氨基酸组成及亚基分子质量分布等重要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芋艿分离蛋白各组分的等电点主要集中在pI值为6.73和5.21两个条带,分别占分离蛋白总量的16.36%和27.30%;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分析表明芋艿分离蛋白主要由4 种亚基组成,其分子质量分别分布在57 000、46 300、34 200、8 500 D左右,添加巯基乙醇可增加分子质量在23 100 D左右的条带,证明芋艿分离蛋白亚基间有二硫键的交联;差示扫描量热(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分析确定芋艿分离蛋白的变性温度为(71.3±0.2) ℃,变性焓ΔH为1.550 J/g;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非极性氨基酸含量占37.26%,极性氨基酸含量占62.74%;必需氨基酸(色氨酸除外)含量占39.02%,幼儿所必需的半必需氨基酸(即精氨酸、组氨酸)含量占9.9%。  相似文献   
34.
高温处理对脱脂豆粕中大豆分离蛋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不同温度处理的脱脂豆粕为原料,制备大豆分离蛋白,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电泳及浊度测定等方法探讨了高温处理对脱脂豆粕中大豆分离蛋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可促使蛋白多肽链局部展开,色氨酸等残基暴露并部分氧化,产生一些新荧光物质;凝胶电泳分析显示,热处理样品的高分子区域条带渐趋显著,各亚基条带呈现扩散趋势,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变宽;浊度分析表明,随着样品热处理温度升高,大豆分离蛋白的混浊度增加。  相似文献   
35.
分析比较几种不同来源的大豆分离蛋白的电子顺磁共振波谱(EPR)。结果表明:制备工艺条件不同,大豆分离蛋白EPR波谱中场碳自由基信号存在差异。降低蛋白提取过程中豆粕浸提的温度或减少原料脱脂豆粕的残留脂质含量、钝化原料脱脂豆粕中脂肪氧合酶活力,可使大豆分离蛋白中场碳自由基信号显著减弱。  相似文献   
36.
以芋艿分离蛋白为材料,研究了不同pH值环境条件下芋艿分离蛋白的流变特性、紫外和荧光光谱。结果表明:pH值环境对芋艿蛋白的变性及聚集有明显的影响。在pH值接近芋艿蛋白的等电点时,芋艿分离蛋白因聚集导致其表观黏度较高,滞后现象明显,胶凝点温度(Tgel)及凝胶储能模量(G’)较高;当pH值升高至8.0时(大于芋艿蛋白的等电点),芋艿分离蛋白解聚集,构象展开,表观黏度较低,滞后现象减弱,Tgel及凝胶G’降低。随溶液pH值的升高,频率扫描曲线G’与损耗模量(G”)的交点逐渐向高频方向移动并最终消失。在pH 7.0时,芋艿分离蛋白的紫外吸收峰位于284 nm波长处;其荧光光谱最大激发波长为289.7 nm,最大发射波长为330.3 nm。  相似文献   
37.
以"沙家浜"粗绿茶为原料制取茶多糖,并对茶多糖进行脱蛋白和脱色纯化研究。结果表明:聚酰胺吸附柱层析法作为茶多糖纯化(脱蛋白、脱色)的最佳方法,其脱色的适宜工艺条件为,聚酰胺用量为粗多糖质量的6倍,聚酰胺柱用1.5倍柱体积的去离子水以1.5mL/min的流速进行洗脱,在此工艺条件下,蛋白质脱除率达到95.8%。  相似文献   
38.
提取条件对大豆β-伴球蛋白(7S)得率及纯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低脂质含量豆粕为原料,探讨了大豆β-伴球蛋白(7S)分级分离过程中还原剂、冷沉时间和pH对其得率及纯度的影响.与亚硫酸氢钠或二硫苏糖醇相比,在提取液中添加β-巯基乙醇,7S得率与纯度均最高.在蛋白提取的冷沉阶段,随着冷沉时间的延长,后续分离所得7S得率持续降低,而纯度逐渐提高,当冷沉时间超过12 h以后,7S纯度增速放缓,此时在P≥0.05水平上,总的巯基与二硫键含量略有差异.在7S酸沉阶段,采用pH 4.70酸沉时7S得率与纯度均最佳,这与目前文献报道的7S分离多采用pH 4.80的酸沉条件有差异,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9.
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大豆分离蛋白广泛应用于各种各样的食品体系中。大豆分离蛋白的成功应用在于它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性质,功能性质是大豆分离蛋白最为重要的理化性质,如凝胶性、乳化性、起泡性、粘度等。本文主要综述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并简要概述影响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0.
醇洗豆粕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Ⅰ)--凝胶性能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为了探讨醇洗豆粕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性能的影响。以醇洗豆粕为原料制备的大豆分离蛋白,其凝胶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生产凝胶型大豆分离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5%(V/V)、浸提温度30℃、浸提时间45min、固液比1:4。所得产品的蛋白含量(干基)为96.52%,蛋白质分散指数为94.41%,凝胶硬度为285.4g,凝胶弹性为153.1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