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41篇
轻工业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正>一个不规则形的基地,夹在一群喧嚣嘈杂、争相炫耀粗鄙身段的房子之间,建筑师该采取怎样的设计策略,既能在满足基本功能需求的前提下,以一种更加活跃的感性表达方式,给予建筑明确的形式,创造性地营造一种戏剧性的空间情景和场所氛围,又能与周遭的环境在对抗中消解孤绝,进而融入基地的脉络之中?不妨,让我们先来阅读几张建筑师早期的设  相似文献   
22.
正时间:2017年8月16日地点: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图书馆1静谧的特征|AJ|刚才李兴钢在讲座中提到"先入之见"。去现场参观建筑,我们可能都会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带着自己的眼光去看这些作品,借用一句沃尔夫林的话:"你所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你想看到的只是你能看到的。"兴钢和华黎都去过现场,看过巴拉甘的大部分作品,两位又都有长期的建筑创作实践经验,所以,也许你们会带有非常强烈的个人视野去到现场。  相似文献   
23.
20世纪初,欧洲爆发了一场深刻的现代主义建筑的革命,影响所及,从广度上而言,至今已扩展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虽然工业化、标准化生产条件下产生的大量“方盒子”的建筑形式常常为人诟病,并被指责为是造成我们今天生活的城市、建筑变得“千篇一律”、缺乏人情味的罪魁祸首;从深度上而言,现代建筑所确立的美学原则、设计方法已经成为指导几代建筑师设计的基础,不管是现代主义的反叛者还是拥趸者都无法回避由柯布西埃、密斯、赖特等现代建筑大师们提出的一整套思想体系。现代主义的诞生是欧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长期发展孕育下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4.
王昀:地域性不是刻意的 这个房子处处开窗给我一种很"中国"的印象,就像是古代的园林。但是在它的设计中没有刻意用空间、色彩和材料等来体现所谓的中国性。我个人也觉得那是一种特别表面的做法。一个房子是否有中国性,是否承载着地域特征,是由设计师和沉淀在设计师心里的一种感觉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25.
论坛一:建筑创作的时代性崔愷(学术主持):程泰宁院士的作品以及他的创作思想实际上都反映了中国建筑创作当中的一些核心问题——传统和现代。链接以上两个词很重要的一个关键词即"时代",程院士是从历史的角度,从一个大跨度时间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创作的定位以及对中国建筑未来发展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26.
地方的痕迹     
黄居正:刚才几位老师都提到了职业建筑师跟学院建筑师的很大不同。对于学院建筑师来讲,做理论性的研究和推进,一方面有非常大的好处,因为可以不断地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我的实践应该是沿着我的这套理论去做,我应该比别的职业建筑师做得更好,因为我有理论的支撑,这是好的地方,在春雨的作品中也的确可以看到。但是,同时它也有某种程度上的危  相似文献   
27.
时间:2009年9月11日下午地点:《城市·环境·设计》杂志社采访:柳青第一部分:历史观后现代主义——虚无的文脉UED:我看过您的不少作品,很明显都具有您的风格,这些是不是与您的经历有关系呢?您为什么能造出这样的房子?王昀:我们上学的时候正是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主要是欧美风格、后现代主义。我们当时的建筑史老师讲建筑史的时候评价现代建筑是没有人性、缺乏人情味的。我们要做的是温暖的建筑,一定要跟机械的、没有人情味的现代建筑决裂。所以当时我们认为现代主义已经过时了,真正流行的是后现代主义,建筑已经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了。  相似文献   
28.
正忆崔光海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总建筑师很荣幸给各位汇报一下最近6年做过的一些工作。关于"忆"这个题目,让我想到很多问题。我们这个团队现在做的工作就是对文化遗产地进行保护和阐释,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发现除了要保护那些承载记忆的文物本体之外,可能还有很多问题可以从建筑学的角度进行思考。第一个案例是关于"自然的记忆",保护对象是周口店猿人遗址。我们当时抓住的一个设计要点是它的自然地形,在设计过程中,对它现在残存的地形做了一个推导,推测出几十万年前坍塌之前整个山体的样貌,以开放性的叶片对山体的形态进行了  相似文献   
29.
论坛二     
黄居正先生在开场中提出:建筑既作为文化载体,亦作为文化的表征。讨论建筑教育重要的是将建筑教育看成文化。这次会议是在大美术的框架下探讨建筑学,探讨作为文化研究的建筑教育,因此人文学科的特征不可避免。那么文化究竟是什么?文化究竟有什么样的内涵和意义?究竟教给学生哪些文化?朱文一教授提到了中国建筑教育的特点,其形成原因之一是高考制度。针对建筑教育,最重要的是将文化体现于其中并应该因材施教。作为文化研究的建筑教育,应该随着学生自  相似文献   
30.
彭礼孝:大型国营建筑设计院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单位,庞大的社会资源和众多的优秀设计师汇聚于这个意义深刻的城市建设群体中,在这把“大伞”庇护下的绝大多数建筑师早已习惯于大院的优越环境。然而,随着许多国内外优秀的独立建筑师团队的成立.他们掌握了中国大型建筑项目的主要设计权,这些独立机构的国际化设计方法和理念给大院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如何让大院的齿轮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高品质、高效率地运转?如何在大院的优越平台上激发建筑师们.尤其是年轻建筑师们的创作激情?这些问题是当下大型国营建筑设计院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