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15篇 |
免费 | 177篇 |
国内免费 | 12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39篇 |
综合类 | 223篇 |
化学工业 | 473篇 |
金属工艺 | 108篇 |
机械仪表 | 206篇 |
建筑科学 | 321篇 |
矿业工程 | 80篇 |
能源动力 | 70篇 |
轻工业 | 395篇 |
水利工程 | 78篇 |
石油天然气 | 126篇 |
武器工业 | 31篇 |
无线电 | 35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00篇 |
冶金工业 | 94篇 |
原子能技术 | 48篇 |
自动化技术 | 3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篇 |
2023年 | 88篇 |
2022年 | 137篇 |
2021年 | 113篇 |
2020年 | 69篇 |
2019年 | 87篇 |
2018年 | 83篇 |
2017年 | 53篇 |
2016年 | 54篇 |
2015年 | 64篇 |
2014年 | 146篇 |
2013年 | 112篇 |
2012年 | 126篇 |
2011年 | 124篇 |
2010年 | 138篇 |
2009年 | 130篇 |
2008年 | 140篇 |
2007年 | 161篇 |
2006年 | 148篇 |
2005年 | 105篇 |
2004年 | 93篇 |
2003年 | 96篇 |
2002年 | 98篇 |
2001年 | 105篇 |
2000年 | 103篇 |
1999年 | 122篇 |
1998年 | 76篇 |
1997年 | 70篇 |
1996年 | 70篇 |
1995年 | 66篇 |
1994年 | 68篇 |
1993年 | 60篇 |
1992年 | 52篇 |
1991年 | 60篇 |
1990年 | 56篇 |
1989年 | 44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24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17篇 |
1979年 | 4篇 |
1976年 | 5篇 |
1974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等离子体电解氧化法在钛表面制备Ca-P-Si生物活性陶瓷氧化膜。将纯钛及等离子体电解氧化后纯钛两种样品分别浸在37℃的Hank模拟体液中,用电化学实验分析其电化学性能。动电位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结果表明,经过等离子体电解氧化处理后纯钛的自腐蚀电位升高了0.7V,经过28d的浸泡,微弧氧化处理后钛的阻抗值仍接近未处理时的1.5倍。微孤氧化陶瓷膜提高钛基体耐腐蚀性能归因于外层的羟基磷灰石层及微弧氧化的致密内层形成隔离层将基体与溶液隔离,起到了抗腐蚀作用。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995.
毕业环节是一个周期长、理论与实践内容非常丰富的教学环节。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培养合格的高级工程科技人才,在对煤化工八八级毕业环节的教学中,我们进行了毕业论与设计相结合的教学尝试。 相似文献
996.
997.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用针状焦的石墨化机理及其储锂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察煤系针状焦在700~2800℃热处理过程中石墨微晶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电化学性能, 并结合TG-DTG、XRD、SEM、XPS表征方法以及充放电、循环伏安曲线特征, 分析了针状焦的石墨化机理及其储锂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 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 针状焦的类石墨微晶在不断长大的同时, 还存在微晶在径/轴向的排列、石墨层间位错线的消失、晶界间C-C六圆环的形成、晶界的消失以及石墨层“褶皱”的平面化等复杂过程, 且每个过程的驱动力不同. 针状焦经过2800℃石墨化后, 可获得较低的Li+充放电电位和稳定的充放电平台, 且反复充放电40次后的有效嵌锂容量为305mAh/g. 相似文献
998.
999.
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炭纤维用丙烯腈(AN)-丙烯酰胺(AM)共聚物.低转化率下,测得单体竞聚率,讨论了聚合机理模型.采用统计方法,推测了不同转化率下AN与少量AM(AM的摩尔分数<5%)共聚物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在该聚合体系中,AN、AM的竞聚率值分别为r(AN)=0.46,r(AM)=0.01;AN与AM聚合机理为末端基终止模型;AM的引入降低了AN单元的数均序列长度;随着转化率的提高,链段分布逐渐变宽,AN长序列单元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000.
考察了3种不同孔结构的球形活性炭(氢氧化钾和水蒸汽活化的苯乙烯基球形活性炭以及沥青基球形活性炭,PACSKOH,PACSJsteam、ACSpitch)对二苯并噻吩(DBT)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DBT在球形活性炭上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吸附容量与比表面积无关,而与孔径<0.8nm的超微孔孔容相关.PACSKOH中微孔和<0.8nm的超微孔含量最多,对DBT的吸附容量最大,它的吸附容量分别是PACSsteam和ACSpitch的1.4和1.6倍.球形活性炭对DBT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PACSsteam中孔和大孔径的微孔含量最多,初始吸附速率最大,吸附半衰期最短;ACSpitch中孔含量少,初始吸附速率最小;PACSKOH<0.8nm的超微孔含量多,DBT需要沿孔壁方向取向,并平行孔壁进入超微孔,导致吸附半衰期最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