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0篇
综合类   13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6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通过自组装方法制备了十聚甘油单油酸酯(DGMO)与酪蛋白酸钠(NaCas)的复合物,以粒径、PDI和Zeta-电位为评价指标,探究了两者质量比对NaCas-DGMO复合物的影响,并通过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复合物进行表征,同时考察了NaCas-DGMO复合物的pH值、盐离子耐受性及米糠油水包油乳液乳化性质。结果表明:NaCas与DGMO质量比1:2、80 ℃反应1 h能获得稳定复合物,粒径为238.10 nm,PDI为0.27;浊度实验表明NaCas-DGMO复合物能稳定存在,荧光光谱和FT-IR表明NaCas与DGMO通过疏水相互作用结合,同时两者相互作用导致NaCas的表面疏水性增强(319.46增至596.45);NaCas-DGMO复合物更耐酸和盐离子变化;NaCas-DGMO复合物具有优异的稳定水包油(O/W)乳液性质,能在油滴表面形成稳定的界面层,防止油滴凝聚。构建的O/W乳液包封柠檬醛后具有很好稳定性,粒径为208~225 nm,PDI为0.18~0.27,储存28 d柠檬醛保留率达78.83%,能实现对柠檬醛的有效保护。因此,NaCas-DGMO复合物不仅能有效稳定O/W乳液,更能将O/W乳液应用于脂溶性活性物质的良好递送载体。  相似文献   
22.
为了开发高效、环保的食用油脱色剂,以一种环保方法(半干法)生产的蒙脱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脱色条件(脱色温度、脱色时间和脱色剂添加量)下对大豆油、葵花籽油和菜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蒙脱土具有吸附色素和过氧化物从而降低油脂红值和过氧化值的作用,与脱色前相比,大豆油、葵花籽油和菜籽油的红值最大降幅分别为77.4%、92.3%和87.2%,过氧化值最大降幅分别为82.7%、83.2%和91.2%;蒙脱土用于3种植物油的脱色,植物油中总甾醇和总生育酚含量下降,而酸值总体上缓慢上升。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相同的脱色条件下,蒙脱土对大豆油、葵花籽油和菜籽油的酸值、总甾醇含量和吸油率的影响结果均优于活性白土,尤其是吸油率几乎是活性白土的一半。蒙脱土可替代活性白土用于对色泽要求不是很高的植物油脱色中。  相似文献   
23.
食品中的氯丙醇污染是目前国际上广为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 最初在酸水解植物蛋白加工中被检出, 近年来发现氯丙醇及其酯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油脂及其加工品中, 成为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的又一隐性因素, 从而引起人们的再次高度关注。本文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氯丙醇的定义、分类, 分析了氯丙醇的潜在毒性及在食品中的污染现状, 总结了氯丙醇特别是3-氯-l,2-丙二醇(3-monochloropropanol-l,2-diol, 3-MCPD)的可能形成途径, 并归纳了油脂加工过程中可行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4.
浅谈几种油脂浸出新溶剂的工艺特性及潜在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主要阐述了几种新溶剂与6号溶剂油在浸出工艺特性方面的差异及新溶剂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5.
大豆膳食纤维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以大豆皮为原料研制大豆膳食纤维的试验结果.并探讨了碱煮、酸解过程中,加碱量及加酸量对产品纤维含量及吸水膨胀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阐述了浸出伴随物对极性溶剂浸出效果的影响,即浸出伴随物有利于极性溶剂浸出油脂,同时能够提高粕的质量;但使成品粕的数量减少,而且使混合油的处理和溶剂回收变得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27.
食用油烹饪过程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模拟烹饪来考察温度和食盐对油脂中反式酸形成和含量的影响。实验通过考察特级初榨橄榄油、热榨茶叶籽油、冷榨茶籽油(2种)、浸出大豆油共5种食用油,在未加热、加热(270℃)、加盐加热三种条件下油样中反式酸含量的变化。由实验得出:经加热、加盐加热后食用油中均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其中茶叶籽油、橄榄油和茶籽油属热稳定性较好的油脂,反式脂肪酸含量小于1%。研究的结果为健康的烹饪方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8.
主要研究采用乙醇作为溶剂浸出大豆胚制取浓缩蛋白的最佳工艺过程。用95%乙醇作溶剂在78℃下,每次浸出20min,淋干5min,溶剂比1:4,浸出9次;然后用55%乙醇溶液在50℃下,浸泡25min,溶剂比1:4,然后用95%乙醇在50℃下洗涤30min后,可获得含蛋白量达67.60%的大豆浓缩蛋白。  相似文献   
29.
高酸价油甲酯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高酸价油脂是适宜生产生物柴油的廉价原料,采用H2SO4、NaOH作催化剂分步甲酯化的方法生产生物柴油;甲酯化时油的酸价越高其酸价下降速度越快;脂肪酸甲酯水洗时乳化现象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30.
燕麦油理化性质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红燕  齐玉堂  刘英 《食品科学》2012,33(18):202-205
采用溶剂浸提法提取燕麦油,并将其精制。测定燕麦粗油VE和磷脂的含量,以及精制前后燕麦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探讨精制对燕麦油理化性质及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粗油中VE含量为 142.8mg/kg,磷脂含量为14.159mg/g。燕麦油具有燕麦香味,折射率n20约为1.47,比重约为0.92,碘值约为100g I2/100g,皂化值接近190mg KOH/g,不皂化物含量约为1%。精制后的燕麦油品质得到改善,各项指标均达到了食用植物油的质量要求。精制后,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加了1.96%。燕麦油可作为一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性植物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