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5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187篇
电工技术   167篇
综合类   238篇
化学工业   230篇
金属工艺   137篇
机械仪表   161篇
建筑科学   143篇
矿业工程   55篇
能源动力   56篇
轻工业   407篇
水利工程   58篇
石油天然气   77篇
武器工业   48篇
无线电   2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3篇
冶金工业   127篇
原子能技术   56篇
自动化技术   28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茶黄素是红茶发酵过程中儿茶素类组分氧化聚合的产物,是红茶品质优劣的标志性成分之一。茶黄素具有独特的苯骈卓酚酮结构和更多的酚羟基团,具有多种功能活性,在抑菌性能方面有时优于儿茶素和其他多酚类成分。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茶黄素抑菌活性领域的研究进展,从抑菌谱系(细菌、真菌、病毒)、作用机制、应用范畴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和分析总结,发现茶黄素作为天然来源的广谱抑菌剂,在与人类相关的多种致病菌干预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从天然抑菌剂终端价值开发角度对其可能应用途径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茶叶次生代谢产物应用技术研究深入开展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2.
响应面法优化松多酚微粒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聚电解质自组装原理,利用黑木耳多糖酸性片段(acidic polysaccharide fragments from Auricularia auricula,AAP)和多聚赖氨酸(polylysine,PLL)将松多酚(pine polyphenols from Pinus koraiensis,PPH)包裹为微粒以防止胃环境对多酚类化合物结构的破坏,并且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制备工艺。通过分析AAP、PLL和PPH的质量浓度3 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PPH微粒包埋率的影响,建立该工艺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优化后PPH微粒的形貌,并在模拟胃肠道环境中检测多酚释放率。结果显示响应面回归方程拟合性良好,AAP、PLL和PPH的质量浓度对响应值均有显著影响。在AAP质量浓度为900 μg/mL、PPH质量浓度为110 μg/mL以及PLL质量浓度为30 μg/mL的条件下,PPH微粒的包埋率为(86.57±1.07)%,载药量为(24.03±0.81)%。扫描电镜观察表明PPH微粒的直径为200~500 nm,其在模拟胃环境中释放缓慢而在模拟肠道环境中释放迅速。本研究中PPH微粒包埋率的实测值与预测值相比,相对误差较低,说明本研究方法是一种适合PPH微粒制备的方法,并且优化后的PPH微粒可以降低胃环境对PPH的降解。  相似文献   
53.
以柑橘皮水溶性活性成分为研究对象,超声辅助浸提为手段,先经单因素试验研究,分别考察料液比、温度、pH值及浸提时间对其提取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结合响应面分析,得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浸提温度45.8℃,pH值6.0,超声浸提时间25.0min,测得吸光度值为0.709,浸提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4.
吲哚美辛对荷瘤小鼠抗肿瘤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春梅  张彩霞  刁尧  董薇 《同位素》2006,19(1):22-28
用微观放射自显影技术及免疫组化法探讨了非甾体类抗炎药吲哚美辛(IN)对Lewis肺癌的生长抑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IN的抑瘤率为55.05%;IN可显著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t=6.154,P<0.001),对Bax蛋白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t=2.101,P>0.05)。放射自显影结果显示,在肿瘤细胞的细胞膜、细胞浆及细胞核中均有黑色银颗粒分布,且在用药后12 h时肿瘤组织中的平均银颗粒数高于4、7、243、6 h时。以上结果表明,IN可抑制Lewis肺癌的生长,其机制与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及降低Bcl-2/Bax的比值有关;IN可进入到肿瘤细胞内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55.
针对火电厂燃烧过程中主蒸汽压力控制系统的大时滞、大惯性和非线性,采用能迅速反映燃料侧扰动的辐射能信号进行快速补偿,设计一个混合灵敏度μ控制器作为主控制器.将μ分析方法引入锅炉燃烧控制系统,综合考虑了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和鲁棒性能,解决了常规H∞控制性能不理想的问题.给出了基于μ综合理论的控制方法求解控制器的具体步骤,并分析了系统具有鲁棒稳定性和鲁棒性能的条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μ控制器有效地减小了稳态误差,明显改善了响应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56.
玉米的安全卫生主要受四大因素影响。一是重金属的污染、二是药剂残留、三是苯并芘污染、四是真菌毒素的侵染。在粮库中长期存储的玉米在贮藏期间质量变化可分为内因的陈化与外因的霉变。其中霉变引起的真菌毒素感染是对玉米品质危害最大的因素。本文主要介绍了玉米霉变后能够产生的四种主要真菌毒素的特点及产生条件。通过减少玉米籽粒的破损、控制水分、分类储存等手段来预防玉米霉菌的生长。通过对霉菌活性、霉菌数量和类群、粮温、粮堆气体成分变化、玉米品质指标的理化及微生物的检测等手段来监控和判定玉米品质的变化情形。  相似文献   
57.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鱼类中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物的分析方法。方法本方法依据GB/T 19857-2005,样品用乙腈提取,分散固相萃取净化管净化后,采用色谱柱分离。样品经过离子化后进入质谱仪中,以水和乙腈为流动相,电喷雾正离子化模式(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和多反应检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扫描模式进行测定,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结果孔雀石绿和结晶紫及其代谢产物在0.2~2.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检出限均为0.5μg/kg。在0.5~2.0μg/kg水平内,目标物质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9.71%~112.8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不超过13%。对72份鱼类样品进行检测,隐性孔雀石绿的检出率为1.38%,其余均未检出。结论该方法定量准确、分析时间短,适用于鱼肉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58.
目的了解昆明市售坚果中铅、砷、汞、铬、镉5种有害元素的污染情况。方法昆明市14个区县采集共140份坚果,采用浓硝酸为消解液,石墨消解仪对样品进行前处理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同时测定坚果中的5种有害元素的含量,内标法定量。结果样品中汞、镉、砷、铅及铬的检出率依次为35%、45%、65%、100%和100%。从坚果类别分析,检出率为葵花籽(81.2%)花生(80%)松子(77.5%)南瓜子(67.5%)西瓜子(61.3%)开心果(60%)=葡萄干(60%)杏仁(58.7%)核桃(48.3%),从有害元素含量分析,检测含量为铬(0.961 mg/kg)砷(0.057 mg/kg)铅(0.053 mg/kg)镉(0.047 mg/kg)汞(0.009 mg/kg)。2份样品中铅元素含量超过标准限值,超标率为1.4%。结论样品有害元素的含量较低,但检出率较高,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坚果在贮存、加工、包装过程中的监督管理,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和健康。  相似文献   
59.
以菊芋多聚果糖粗品为原料,采用模拟移动色谱技术纯化菊芋多聚果糖。在单柱色谱分离设备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旋转阀式模拟移动色谱技术与顺序式模拟移动床技术纯化菊芋多聚果糖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顺序式模拟移动床技术是纯化芋多聚果糖的最优技术,最佳工艺参数为多聚果糖浓度30%,水料比(V水∶m料)1.1∶1.0(mL/g),在此条件下菊芋多聚果糖组分浓度为17.9%,含量达到96.9%,收率达到95.8%,较原料提高17.7%。  相似文献   
60.
乳酸脱氢酶(LDH)是乳酸生成途径中的关键酶,敲除乳酸脱氢酶基因,理论上可以减少甚至消除乳酸的产生,提高2,3-丁二醇的产量和得率。该研究采用体外拼接方式构建乳酸脱氢酶基因的同源线性片段ldhL-Cmr-ldhR,将其电转化至Klebisella oxytoca HD79中,通过Red同源重组技术筛选敲除成功的重组菌株,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及2,3-丁二醇产量检测验证。结果表明,重组菌株2,3-丁二醇产量为40.20 g/L、转化率为0.38 g/g和生产强度为0.48 g/(L·h),相比供试菌株分别提高了26.8%、11.8%和45.5%;而乳酸产量则由4.83 g/L下降至2.45 g/L,相比供试菌株降低了49.3%。该实验为后续进一步提高2,3-丁二醇的产量和扩大菌株选择范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