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63篇
  免费   3444篇
  国内免费   2569篇
电工技术   2701篇
综合类   2986篇
化学工业   3418篇
金属工艺   1871篇
机械仪表   2051篇
建筑科学   2027篇
矿业工程   976篇
能源动力   822篇
轻工业   3127篇
水利工程   1010篇
石油天然气   849篇
武器工业   317篇
无线电   325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424篇
冶金工业   922篇
原子能技术   461篇
自动化技术   4457篇
  2024年   198篇
  2023年   416篇
  2022年   1127篇
  2021年   1359篇
  2020年   985篇
  2019年   727篇
  2018年   745篇
  2017年   921篇
  2016年   746篇
  2015年   1167篇
  2014年   1548篇
  2013年   1863篇
  2012年   2246篇
  2011年   2291篇
  2010年   2294篇
  2009年   2197篇
  2008年   2363篇
  2007年   2342篇
  2006年   1977篇
  2005年   1612篇
  2004年   1205篇
  2003年   762篇
  2002年   761篇
  2001年   693篇
  2000年   592篇
  1999年   182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7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通过课程建设,基于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计划,深化"三教"改革思想,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与教科研能力,开发适合网络教学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新形态立体化教材,运用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结合的教学方法,实现分层教学,利用多元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德技兼备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62.
卞菁菁  崔行磊  方志 《绝缘材料》2021,54(3):98-107
采用实验与仿真结合的方式研究高频激励下柱-板电极结构在不同溶液浓度条件下的放电特性.通过实验方式测量气液两相介质阻挡放电(DBD)的放电特性,得到了不同溶液浓度和外加电压幅值条件下的电学特性和发光特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气液两相放电物理过程,建立了与本实验对应的等效电路模型,通过实验与电场仿真结合的方式确定了模型参数,并在Simulink中建立电路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得到不同浓度和电压幅值下的电压电流波形及Lissajous图形,经仿真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利用上述模型进一步提取实验中无法直接获取的放电参量,如气隙电压、液相电压、放电通道电流及能量占比等.结果表明:溶液浓度对于实验得到的回路电压电流波形及发光特性影响不显著,然而通过仿真发现,气相及液相消耗能量的占比受其影响较大.随着溶液浓度的升高,尽管气相和液相功率都增大,但液相功率增加速度更快,导致液相能量占比显著增加,而通过提升激励源电压可提高气相能量占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液相获得的能量.  相似文献   
63.
基于认证、安全及QoS等方面的研究需要,提出了基于FPGA的HostAP设计方案,并搭建了无线接入点的硬件平台,在此平台上进行了硬件的裁减与集成;设计和实现了无线接入点的硬件电路,完成了无线接入点的高速PCB布局布线.在PCB布局布线的过程中,重点解决了高速印制电路板设计中的传输线效应问题,最后进行了实际的系统测试.  相似文献   
64.
针对水下机器人神经网络控制系统响应速度慢及对噪声较敏感的问题,依据变结构控制理论,结合误差反向传播学习算法,推导出一种新颖的强鲁棒性学习算法,并详细讨论其全局稳定性条件,最后在水下综合探测机器人仿真平台上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器对学习率的改变和外界扰动有很强的鲁棒性,大大降低了机器人机械传动系统的磨损,且能够保证神经网络快速、稳定地学习,从而满足实时性控制的要求,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5.
目前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仅停留在数据查询比对和简单统计上,缺少对数据的深层次分析,难以对决策指挥提供支持。针对流动人口的分析问题,提出了构建一个基于生物启发计算的智能分析系统,用于发现流动人口中各类人员的流动模式以及流动人口的趋势性问题,找出异常的流动信息和模式。该系统综合运用了前沿的生物启发计算技术——基于多层染色体基因表达式编程算法、重叠基因表达进化算法、基于概念相似度神经网络分类模型和层次距离计算的聚类算法搭建了一个警用流动人口的分析平台。同时根据实际需求,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智能分析结果的分级报警模型。实验表明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6.
以粤北南岭某矿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采样检测方法分析土壤重金属含量.借助ASD FieldSpec 4型便携式高光谱仪测量土壤光谱反射率,将土壤反射率经过卷积平滑后进行8种数据变换,分析9种光谱数据指标与镉(Cd)含量的相关性.采用偏最小二乘和随机森林方法,结合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建立9种光谱数据指标的土壤重金属Cd含量的高光谱反演模型.并对其预测能力进行评价,实现了局地尺度上土壤重金属Cd含量反演,探究了不同Cd浓度区间对建模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不同的数据变换方式可以有效消除基线,去除背景干扰并提高光谱数据与Cd的相关性.其中一阶微分变换效果最为理想;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与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egression,RF)均能不同程度预测Cd含量,其中采用一阶微分结合随机森林(FD-RF)方法所建模型具备较高可靠性,R2超过0.80;当样本浓度平均值变化超过40%时,建立的模型预测能力降低.该研究方法可以作为土壤重金属Cd检测的手段,研究结果可以为土壤重金属高光谱反演提供方法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7.
在研究10 kV电力电缆中间接头的典型缺陷类型时,通过分析施工过程,得出中间接头典型施工缺陷有主绝缘表面污渍、主绝缘划伤、外半导电层剥离不齐3类.根据污渍与主绝缘色差大,提出采用灰度色差作为判定缺陷的有效特征量;针对划伤缺陷区域与主绝缘灰度色差不明显的问题,通过提取纹理特征,达到有效区分主绝缘污渍与划伤缺陷的目的.对于主绝缘缺陷,采用基于神经网络的缺陷识别方法,能有效识别出主绝缘上的污渍与划伤两类缺陷.应用以上技术手段,实现了对整个电缆中间接头施工缺陷的判定,整体检测的有效性有较大的提高,证实了针对性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8.
以某350 MW超临界机组汽动给水泵传动端径向轴承温度异常波动导致机组非正常停机为例,由DCS系统接地、温度升速率保护模块、模块精度测试等3方面进行多角度剖析,总结DCS系统接地方式对模拟量信号的影响,为同类型机组故障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房成  王威  韦丽芬  宗红亮 《精细化工》2021,38(4):853-859
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丙烯酸羟乙酯(HEA)为共聚单体,以烯丙氧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铵(SR-10)和烷基聚氧乙烯醚琥珀酸单酯磺酸二钠(A-102)作为环保型复合乳化剂,通过无种子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固含量高达62%的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考察了硬单体MMA用量对乳液压敏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MA用量为10%(以单体总质量计,下同)时,高固含量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32.6℃,初始热分解温度为337℃,水接触角为108°,环形初粘力为(9.53±0.389)N/25 mm,180°剥离强度为(10.08±0.056)N/25 mm,持粘力超过72 h;与未添加MMA的高固含量乳液相比,添加10%MMA后乳液黏度从361 mPa·s降至155 mPa·s,平均粒径从375 nm降至350 nm,粒径分布指数(PDI)从0.144增至0.214.  相似文献   
70.
以自制苯并噻唑离子液体([HBth]HSO4)为活性组分,HZSM-5分子筛为载体,通过过量溶剂浸渍法制备了固载型苯并噻唑离子液体催化剂([HBth]HSO4/HZSM-5),并用于催化合成烷基糖苷.通过FTIR、原位红外光谱、TG、N2物理吸附-脱附、FESEM-EDS和XRD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HBth]HSO4被成功地引入到HZSM-5的表面及孔道内.当催化剂用量为1.5%(以葡萄糖与辛醇的总质量为基准,下同)、反应温度为105℃、n(正辛醇):n(无水葡萄糖)=6:1时,辛基糖苷得率达148.86%.底物拓展及催化剂稳定性结果表明,[HBth]HSO4/HZSM-5对烷基糖苷及其衍生物都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且催化剂能稳定循环使用4次.活性组分流失是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烷基糖苷催化合成机理和动力学的研究,确定了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