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12篇
  免费   2149篇
  国内免费   1452篇
电工技术   1777篇
综合类   2046篇
化学工业   2074篇
金属工艺   1422篇
机械仪表   1295篇
建筑科学   1507篇
矿业工程   890篇
能源动力   475篇
轻工业   1935篇
水利工程   578篇
石油天然气   604篇
武器工业   399篇
无线电   185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51篇
冶金工业   711篇
原子能技术   390篇
自动化技术   2601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309篇
  2022年   830篇
  2021年   941篇
  2020年   710篇
  2019年   437篇
  2018年   502篇
  2017年   500篇
  2016年   533篇
  2015年   844篇
  2014年   1079篇
  2013年   1228篇
  2012年   1509篇
  2011年   1618篇
  2010年   1581篇
  2009年   1469篇
  2008年   1538篇
  2007年   1545篇
  2006年   1315篇
  2005年   901篇
  2004年   720篇
  2003年   495篇
  2002年   490篇
  2001年   380篇
  2000年   302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0年   1篇
  1959年   9篇
  195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配电网停电后,停电场景、恢复进程和应急情况下的负荷职能等均会影响负荷恢复供电的紧急程度,通常根据待恢复对象自身的恢复价值静态设置其重要等级或重要度,这制约了有限恢复资源的精细化管理.为此,考虑冷负荷启动特性与负荷间职能耦合关系对负荷单位恢复价值的影响,考虑间歇性电源出力的可控性对电源恢复价值的影响,结合母线恢复为周边其他待恢复对象带来的潜在恢复价值,同时计及系统供电缺额、恢复代价和恢复操作的不确定性,提出了综合恢复收益、代价和风险的负荷及电源母线恢复价值动态评估方法.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配电网供电恢复多进程优化模型及分区并行恢复决策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策略能够有效提高恢复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2.
通过TEM、HAADF-STEM和室温拉伸实验开展Al-2.8%Cu-1.35%Li-0.3%Mn-0.11%Zr合金在人工时效和蠕变时效状态下的析出相演化规律和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160 ℃时效条件下,人工时效和160 MPa应力时效过程中合金中析出相数量均随时效时间的延长而增多,相同时效时间条件下应力时效状态合金T1相数量较多,但其平均直径减小了约5~15 nm。这主要是因为外加应力增加了合金中的位错密度从而促进析出相析出。T1相在时效析出过程中并未受外加应力的影响而沿某个方向择优析出,无明显的应力位向效应,这可能与T1相具有更大的惯习平面变体上的形核与临界应力值有关。相比于人工时效,应力时效后合金的室温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增加,且在时效初期对屈服强度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3.
为研究石油套管钢(34Mn6)中夹杂物的演变规律,对钙处理效果进行精准化控制,进行全流程取样分析,通过采用SEM-EDS分析夹杂物形貌和成分,同时结合Aspex夹杂物自动分析仪统计夹杂物的数量、成分和尺寸分布。研究结果表明,LF精炼具有较好的脱硫与脱氧能力;钙处理前,由于渣钢反应的进行,夹杂物数量明显减少,夹杂物成分中SiO2含量增加;经过钙处理后,夹杂物成分发生显著变化,由MgO-Al2O3系转变为MgO-Al2O3-CaO系和SiO2-Al2O3-CaO系,夹杂物形貌由尖角夹杂向球状夹杂过渡。在铸坯中,夹杂物数量减少,其成分已偏离液相区,向富CaO区域移动。对钙处理进行优化,通过利用热力学软件FactSage进行计算,得出钢液中钙的质量分数稳定在0.001 3%时对夹杂物的改性效果最佳,钢液中的夹杂物控制较好。  相似文献   
104.
GH150合金焊接热影响区液化与液化裂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可变拘束试验,热塑性试验,差热分析,光镜与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GH150合金焊接热影响区液化及液化裂纹形成机制,加热过程中温度高于1250℃的热影响区由于γ/(Nb,Ti)C共晶产生液化,在温度达到1353℃(固相线)至1375℃(液相线)的近缝区,晶内出现大量液化点,冷却过程中温度在1273和1200℃时形成γ/(Nb,Ti)C共晶和γ/Laves相共晶,(Ng,Ti)C组分液化及形成γ/L  相似文献   
105.
搅拌摩擦加工SiC复合层对镁合金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搅拌摩擦加工(FSP)AZ91D镁合金SiC复合层的微观组织和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复合层SiC粒子分布均匀,晶粒细小,成分均一,抗摩擦磨损性能较基体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06.
直齿圆柱齿轮温挤压成形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用优化后的凹模结构对直齿圆柱齿轮的温挤压成形进行了数值模拟 ,结果表明 ,以入模角为 180°、挤压筒内径等于直齿轮齿顶圆直径 ,且在齿根圆处不倒角为特点的凹模形式对齿形成形效果良好 ,此种凹模形式能够解决齿形角隅充不满的难题 ,非常适合直齿圆柱齿轮的挤压精密成形  相似文献   
107.
高锰钢的泡沫陶瓷过滤净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伟成  贾薇  郝凤潮 《铸造技术》2003,24(2):114-115
采用泡沫陶瓷过滤片对高锰钢进行过滤处理,对其进行金相分析和测试密度,冲击韧性和耐磨性能,并与未过滤的高锰钢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过滤的高锰钢中,金属夹杂物明显减小,密度提高0.53%,冲击韧性39.5%,耐磨性能提高1.04倍,批量生产结果表明,过滤的高锰钢球磨机衬板的使用寿命提高0.6-0.7倍。  相似文献   
108.
The effect of oxygen precipitates on minority carrier lifetime and performance of solar cell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quasi-steady state photoconductance (QSSPCD), optical microscope, spectrumresponse and solar cell efficiency test. The minority carrier lifetime and performance of solar cell reduced depend on oxygen precipitates. A few of oxygen precipitates have formed after single-step annealing; and they do not impact the efficiency dramatically. Pre-annealing at 650 ℃ for 4 h enhances the oxygen precipitation when it is subjected to middle temperature annealing. The solar cells performance decayed sharply. Especially annealing at 950 ℃ for 3 h, the V os and I sc of cells decrease 12% and 25% respectively. Few oxygen precipitates have formed in silicon after high temperature annealing at about 1050 ℃ whether pre-annealing is used or not, and the performance of cells is notbe affected.  相似文献   
109.
郝良品  田卫星  郑洪亮  田学雷 《铸造》2007,56(7):704-707
针对定向凝固模拟的研究现状,概述了其中几种用于凝固的模拟方法,如三维枝晶胞膜跟踪法、电磁成形法、相场法等,并着重介绍了相场法。最后,在分析现有相场模型不足的基础上,指出了该领域研究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0.
无损检测的质量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红卫 《无损检测》2007,29(11):666-668
以控制无损检测中的误判为例,介绍了质量控制技术在无损检测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应用.首先利用流程图发现出现误判问题的产生环节,即缺陷的定位或定量错误.然后利用两图一表(因果图、排列图和检查表)分析引起缺陷定量或定位错误的原因.最后制定了防止误判产生的对策表.采用质量控制技术可以实现无损检测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