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32篇
  免费   3298篇
  国内免费   1908篇
电工技术   2226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2736篇
化学工业   5031篇
金属工艺   2005篇
机械仪表   2465篇
建筑科学   2963篇
矿业工程   1294篇
能源动力   873篇
轻工业   2869篇
水利工程   810篇
石油天然气   1891篇
武器工业   283篇
无线电   3419篇
一般工业技术   3569篇
冶金工业   1476篇
原子能技术   445篇
自动化技术   4581篇
  2024年   139篇
  2023年   623篇
  2022年   1097篇
  2021年   1559篇
  2020年   1217篇
  2019年   924篇
  2018年   1012篇
  2017年   1166篇
  2016年   959篇
  2015年   1370篇
  2014年   1805篇
  2013年   2131篇
  2012年   2555篇
  2011年   2702篇
  2010年   2316篇
  2009年   2148篇
  2008年   2166篇
  2007年   2045篇
  2006年   1968篇
  2005年   1707篇
  2004年   1095篇
  2003年   856篇
  2002年   801篇
  2001年   727篇
  2000年   662篇
  1999年   628篇
  1998年   467篇
  1997年   405篇
  1996年   365篇
  1995年   323篇
  1994年   247篇
  1993年   151篇
  1992年   134篇
  1991年   118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低勘探程度区域油气资源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前中国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面临后备可采储量不足,低勘探程度区域受到重视。为了提高低勘探程度区域的资源评价精度,在前人评价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并利用勘探程度较高区域的资源评价结果,求准低勘探程度区域的油气聚集量,进而模拟求出其烃排聚系数、储量密度系数、单储系数和单生系数等关键参数,提出了利用练台地质推断法对低勘探程度区域进行评价,并对该方法评价的风险进行了分析。综合地质推断法的成果更能准确反映一个盆地、坳(凹)陷或区带的油气潜力及其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3.
岩性指示曲线重构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牛地上古生界岩性气藏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分流河道沉积的下石盒子组、海陆交互沉积的山西组及以潮坪相沉积为主的太原组,储层是储集性能较差的致密砂岩,平均孔隙度小于10%,渗透率小于1×10-2μm2,储层单层厚度一般小于10 m,砂体横向连通性较差。由于低孔、低渗特征导致储层与围岩的波阻抗差异微弱,用地震资料进行储层预测困难。为此,针对大牛地石板太工区优质储层的岩性特征和测井响应特征进行了测井综合分析,利用对岩性粒度敏感的自然伽马曲线,以及对岩性粒度响应频率较低,且与波阻抗有较好对应关系的中子曲线重构了岩性指示曲线。岩性指示曲线不仅可以有效地识别优质砂体,划分不同岩性,为地震、测井信息结合的岩性反演建立桥梁,同时也为反演结果识别气层打下了基础。利用岩性指示曲线、波阻抗和电阻率曲线进行的地震、测井联合反演技术在石板太工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对石板太工区下石盒子组盒2段、山2段进行了储层和含气性预测,划分了有利含气区带,部署的2口开发井和1口探井有2口井见气,其中1口井获高产气流。  相似文献   
34.
邓义  陈立功  李阳  闫喜龙  曾涛  李江胜 《石油化工》2006,35(11):1078-1081
对癸二酸二甲酯与1,2,2,6,6-五甲基哌啶醇的酯交换反应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四异丙基钛酸酯、氨基锂、氧化二辛基锡3种催化剂的性能;采用氢核磁共振确定了产物的结构;考察了以四异丙基钛酸酯为催化剂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和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四异丙基钛酸酯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好;在癸二酸二甲酯与1,2,2,6,6-五甲基哌啶醇摩尔比1∶1.79、四异丙基钛酸酯催化剂的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0.31%、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6h的条件下,所得产物中单(1,2,2,6,6-五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甲酯(简称单酯)质量分数为23%和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简称双酯)质量分数为73%,单双酯质量比为1∶3.17,产物收率为93.3%。该方法可得到理想的单双酯比例及产物收率,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5.
主要介绍了2003年EAGE岩石物性测试分析技术取得的新进展。从本届年会看,岩石物理内容主要涉及岩石物理模型建立、时延地震岩石物理与岩石各向异性分析、喷射频率和流体饱和度及其分布预测、岩石物理模拟等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在充分考虑岩石物理受当地地质因素影响后,提出岩石物理模版概念,目的是为地质专家方便对岩性和流体的解释提供一种工具。  相似文献   
36.
火炮身管内表面激光硬化处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扬  邓宗全  齐立涛 《兵工学报》2003,24(4):476-478
提高身管寿命是火炮行业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激光表面改性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在分析激光表面相变硬化性能的基础上,对身管内表面进行了激光硬化处理实验研究,检测了其内表面阳线和阴线的硬化层硬度和深度,对比分析了离焦量和焦深对其内表面硬化层硬度的影响,并对激光相变硬化层金相组织进行了分析。经激光硬化处理后,身管的内表面硬度有明显提高,硬化层较深,且为很细的条状马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37.
孔玲  李开军  蒋泽 《信息技术》2006,30(12):141-143
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MIMO—OH)M)系统已成为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研究中的热点,而OFDM系统产生的高峰均功率比(PAPR)是限制MIMO—OFDM技术实用化的主要障碍之一。详细介绍了补充分组编码技术的基本原理,并通过仿真与测试的结论与其他编码技术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此编码技术对降低峰均功率比确实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8.
XC气田烃类渗漏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子活化法对四川盆地XC气田的天然气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含有20多种金属元素。通过剖面和观察点的观察分析,发现XC气田烃类渗漏,尤其是天然气泄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改变浅表生态环境,造成植物生长发育异常,农作牧减产;降低土壤pH值,增加金属元素的水溶态,从而增加植物对其的吸收消化;同时,植物还能从天然气中直接吸收消化一些金属元素。因此,天然气泄漏使农作物吸收消化过多的有毒有害金属,损害农产品品质,应当引起严重关注。  相似文献   
39.
Many areas of structure analysis have focused on finding the locations of the atoms. If, instead of the atoms, we knew the positions of the electrons we would in fact know much more, and in most respects knowing where the nuclei are is not important. There is a long history of measurements using precise electron diffraction or X-ray diffraction of the average charge density in materials, but extending beyond to local charge density is, as yet, an unexplored area.  相似文献   
40.
火成岩储层测井评价进展综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十多年来,国内外火成岩储层测井评价已从交会图定性分析发展到用岩心分析资料建立裂缝性储层的测井解释模型,半定量、定量评价裂缝。成像测井和核磁测井的纵、横向分辨率高,经过地质刻度,可以较精细地识别岩性和裂缝,在解释火成岩方面有良好的效果。提高岩性识别准确率,识别复杂火成岩储层和孔隙流体,以及综合评价火成岩储层裂缝、饱和度等参数,仍然是火成岩储层测井评价所面临的难题。加强岩石物理基础实验,研究火成岩储层导电机理,系统研究火成岩储层测井评价理论,推广测井新技术在火成岩中的应用,建立统一的测井评价方法,将成为火成岩储层测井评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