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4篇
  免费   979篇
  国内免费   606篇
电工技术   580篇
综合类   720篇
化学工业   858篇
金属工艺   537篇
机械仪表   443篇
建筑科学   558篇
矿业工程   249篇
能源动力   144篇
轻工业   913篇
水利工程   292篇
石油天然气   188篇
武器工业   103篇
无线电   892篇
一般工业技术   539篇
冶金工业   293篇
原子能技术   166篇
自动化技术   984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294篇
  2021年   393篇
  2020年   266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197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301篇
  2014年   401篇
  2013年   516篇
  2012年   566篇
  2011年   636篇
  2010年   575篇
  2009年   565篇
  2008年   556篇
  2007年   554篇
  2006年   505篇
  2005年   380篇
  2004年   287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针对手机信令数据存在的精度不高、时间间隔大、信号"乒乓切换"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朴素贝叶斯分类(NBC)的方法来利用手机定位数据识别居民出行起讫点(OD)。首先,利用80位志愿者连续1个月记录的出行活动数据,依据职住距离分类统计移动和停留状态下的条件概率分布;其次,建立用于表征用户移动停留状态的两个特征参数指标:方向夹角和最小覆盖圆直径;最后,依据NBC原理计算用户的移动或停留状态概率,将连续两个以上为移动状态的过程集聚为出行OD。利用厦门市移动的手机定位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得到的人均出行次数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误差为7.79%,具备较高的精度,出行OD的分析结果可以较好地反映真实出行规律。  相似文献   
992.
流平设备在对喷涂完的工件进行流平时,唯有在温度严格控制的环境下,才能使工件上的漆面平整、光滑。现今流平设备,大多数采用的温度控制方法在控制平滑上以及精度上并不达标,所以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一种能平滑控制、容易实现、精度高的温度控制方案变得尤为关键。该文提出通过专家PID温度控制方案实现流平设备的温度控制,并与常用的温度位控制以及常规PID温度控制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各控制方案的优缺点。通过使用专家PID温度控制,对流平设备内的温度实现平滑、高精度、快速整定的控制。  相似文献   
993.
针对传统神经网络模型静态性及训练算法易陷入局部极值的缺陷,为了实现神经网络训练全局寻优,提高模拟精度,并使网络结构能动态反映年径流系列的时变特性,本文以年降雨及气温作为输入因子、年径流量为模型预测对象,结合遗传算法和Elman神经网络各自的优点,采用遗传算法对网络权值阈值全局优化,通过二者的耦合构建了GA-Elman年径流预测模型。利用构皮滩站1961—2015年的径流系列对模型进行了训练及测试,并对各模型预测性能比较分析。结果表明:GA-Elman模型预测平均相对误差5.29%、均方根误差55.81 mm,效果良好,对于径流预测具有实用价值;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优于基于线性方法的模型,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从12.01%降至7.07%以下;采用遗传算法改进神经网络权值阈值优化过程,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从7.07%降低到5.29%,可明显提高模型泛化能力,从而改善径流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994.
采用低密度三维刚性结构作为增强体,利用Si-B-C陶瓷先驱体对纤维进行抗氧化防护,并在纤维骨架的孔隙中填充纳米隔热酚醛树脂,形成了一种抗氧化三维纤维增强酚醛气凝胶材料(三维结构热防护材料).该材料密度从0. 3 g/cm3 提升至0. 7 g/cm3 ,其弯曲强度从12 MPa提升至57 MPa,拉伸强度从10 MPa提升至46 MPa,压缩强度从2 MPa提升至18 MPa,比热容维持在1. 07~1. 1 J/(g·K),热导率从0. 078 W/(m·K)提升至0. 12 W/(m·K).经15 min、2 000 ℃的电弧风洞烧蚀后,该材料后退量为10 mm.综合热力性能测试表明,该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强度和抗失效能力,而且纤维采用先进的抗氧化处理,在烧蚀过程中利用原位陶瓷化反应,提升了高温抗烧蚀能力,这种三维结构能够实现多种复杂构型近净尺寸成型,有效提升了防热材料的一体化制备、高效装配的任务适应能力.该类材料在载人航天、高超飞行器防热结构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5.
李炎铮  云晓雪  赖承班  何昌林  闵永安 《材料导报》2021,35(12):12130-12135
新一代柴油发动机对针阀体钢的强韧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典型的针阀体用钢18Cr2Ni2,添加1%(质量分数,下同)Mo元素制备了18Cr2Ni2Mo钢,并对比了两种钢淬回火后的力学性能.采用OP、FESEM、TEM、XRD等方法分析了两种钢的显微组织,利用APT原子探针层析技术研究了钢中元素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Mo的添加增强了固溶强化、细晶强化及位错强化的效果;此外,有迹象显示Mo抑制了淬火过程中微孪晶马氏体的生成,改善了钢的韧性.因此,新型针阀体钢18Cr2Ni2Mo的性能显著提高,强塑积从11.73 GPa%提升至18.18 GPa%,冲击吸收功从46.3 J提高到71.0 J.  相似文献   
996.
熊兆锟  张恒  刘杨  周鹏  何传书  黄荣夫  杜烨  赖波 《材料导报》2021,35(21):21012-21021
零价铁(ZVI)具有还原电位低、可定向还原毒性基团、价廉易得、环境友好等特征,已广泛应用于一般工业废水的预处理.但零价铁在使用过程中存在pH适用范围窄、易生成钝化膜、电子利用率低等问题.以零价铁为核心的高级氧化技术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零价铁与氧化剂的联用不仅显著提高了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而且拓宽了零价铁的使用范围.由于零价铁、氧化剂与污染物之间的电子迁移机制非常复杂,针对零价铁/氧化剂体系中复杂产物与作用机制的解析得到了不断的探索与发展.本文综述了基于零价铁的高级氧化技术与装备,分别介绍了零价铁与氧气、过氧化氢、臭氧、过硫酸盐、高锰酸盐等氧化剂结合的高级氧化体系,从电子迁移的角度阐述了零价铁与氧化剂的相互作用机理,分析了不同氧化剂存在条件下零价铁的腐蚀产物及其催化作用,并对基于零价铁的协同催化氧化技术进行了介绍,同时对实际废水处理过程中基于零价铁的高级氧化处理装备与组合工艺进行了总结,最后就目前零价铁/氧化剂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7.
韦岳长  赖可溱  熊靖  李远锋  吴彤彤 《材料导报》2021,35(21):21022-21027,21036
有机硅材料具有防潮、耐腐蚀、耐高低温、无毒无味以及生理惰性等优异的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有机硅单体的生产过程会产生约7%的副产物,以成分复杂及工业价值低的有机氯硅烷高沸物为主,因其易燃、有刺激性气味和具有强的腐蚀性,对环境及人体健康有重大危害.随着有机硅单体产能日益增加,有机氯硅烷高沸物的有效利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高沸物的再利用主要是通过制备有机硅下游产品和裂解制备有机硅单体来实现,而后者需要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将高沸物中含有的Si-Si键和Si-C-Si断裂,并选用合适的封端剂将其转化成甲基氯硅烷单体.目前,路易斯酸、有机胺、过渡金属元素、活性炭和分子筛等是催化裂解的主要催化剂,各自工艺的操作条件及催化性能迥异.高沸物的裂解率最高可以达到99%以上,但由于生产工艺复杂、操作成本高等问题的限制,严重阻碍了其工业推广与应用.本文归纳了有机氯硅烷高沸物催化裂解材料的研究进展,分别对铝基化合物、有机胺或季铵盐、过渡金属及其化合物、分子筛或活性炭和金属磷酸盐等催化剂展开介绍,概括了以上各类催化剂的研究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合理的分析与讨论,以期为制备出高效、可工业化的有机氯硅烷高沸物裂解催化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构建了不完备生产与条件维护下的生产批量模型,采用威布尔分布的曲线分布宽度描述可靠性的退化性,考虑了曲线分布宽度为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2种模型,利用报酬更新理论求解了期望平均总成本的最小值。结果表明,第1种模型的期望平均总成本要高于设备不具有退化性的期望平均总成本,前者的条件维护的阈值、最优生产批量和维护次数都比后者的少;第2种模型的期望平均总成本总体要低于设备不具有退化性的期望平均总成本,前者的条件维护的阈值比后者的少,而前者的维护次数和最优生产批量都比后者的多。研究还发现,公比和公差是影响期望平均总成本的最重要因素,需求是影响条件维护的可靠性阈值的最重要因素。本文的相关启示可为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9.
采用叠层模压法制备了纳米Al2O3-碳纤维织物多尺度增强聚酰胺基(nano Al2O3-CFF/PA6)复合材料层压板。借助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同步热分析仪(TGA/DSC)和FTIR,研究了模压温度、压力和纳米Al2O3加入量等因素对nano Al2O3-CFF/PA6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模压温度为230℃、模压压力为3 MPa和保压时间为15 min时,CFF/PA6层压板的弯曲强度为250.3 MPa,层间剪切强度为87.6 MPa,平行层厚方向的冲击强度为41.2 MPa,垂直层厚方向为9.6 MPa。当基体中的Al2O3含量达到6wt%时,nano Al2O3-CFF/PA6层压板的弯曲强度为387.6 MPa,层间剪切强度为35.7 MPa,平行和垂直层厚方向的冲击强度分别为80.3 MPa和25.6 MPa。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压制-烧结-熔渗工艺,制备一种高性能铁基粉末冶金气门座圈材料,在SRVⅣ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比研究不同渗铜量下材料的微动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渗铜量的增加,试样密度、硬度及压溃强度显著提高,摩擦因数与磨损体积降低,磨损机理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未渗铜或渗铜量低时,试样磨损机理主要表现为磨粒磨损及疲劳剥落;渗铜量为10%(质量分数,下同)的试样磨损机理为轻微磨粒磨损和疲劳剥落;渗铜量为15%的试样表现出最优抗微动性能,仅有轻微黏着磨损;当渗铜量达20%时,试样力学性能下降,磨损体积增大,磨损机理转变为以黏着磨损为主。渗铜后的试样抗微动磨损性能更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