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62篇 |
免费 | 887篇 |
国内免费 | 64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742篇 |
综合类 | 722篇 |
化学工业 | 1047篇 |
金属工艺 | 439篇 |
机械仪表 | 509篇 |
建筑科学 | 582篇 |
矿业工程 | 292篇 |
能源动力 | 133篇 |
轻工业 | 1089篇 |
水利工程 | 237篇 |
石油天然气 | 311篇 |
武器工业 | 111篇 |
无线电 | 70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18篇 |
冶金工业 | 345篇 |
原子能技术 | 175篇 |
自动化技术 | 11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3篇 |
2023年 | 161篇 |
2022年 | 347篇 |
2021年 | 445篇 |
2020年 | 318篇 |
2019年 | 208篇 |
2018年 | 212篇 |
2017年 | 228篇 |
2016年 | 199篇 |
2015年 | 367篇 |
2014年 | 449篇 |
2013年 | 525篇 |
2012年 | 649篇 |
2011年 | 689篇 |
2010年 | 616篇 |
2009年 | 521篇 |
2008年 | 595篇 |
2007年 | 589篇 |
2006年 | 474篇 |
2005年 | 393篇 |
2004年 | 293篇 |
2003年 | 202篇 |
2002年 | 176篇 |
2001年 | 135篇 |
2000年 | 111篇 |
1999年 | 62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为解决赤水河源头流域(云南段)历史遗留硫磺冶炼废渣40多年无序堆积导致流域水体持续酸化的污染问题,通过对“自然衰减”“异位修复”“风险管控”等治理途径分析,提出“风险管控+生态修复”模式开展了该区域内酸性废渣和废水的示范工程治理。在查明治理区域污染因子的基础上,采取“废渣防流失、复合阻隔控制、适生植物配比、污水收集处理和运行监测管理”的集成风险管控技术,分析工程实施前、实施中和实施后的固废属性,以及地表水、地下水和废渣渗滤液中污染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投加0.35%~0.65%比例生石灰条件下,固废属性从第Ⅱ类一般工业固废改性为第Ⅰ类一般工业固废;工程完工时,地下水pH即可达标,硫酸盐超标倍数从最大5.3倍削减至1.2倍;工程实施3个月后,渗滤液pH稳定达标,硫酸盐超标倍数从最大3.2倍削减至1.7倍;工程实施7个月后地表水pH达标。基于风险管控的历史遗留硫磺冶炼废渣综合治理,能够满足管控目标,并初步完成了技术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由于当前铜冶炼工艺产生的铜渣铜含量比较高,采用传统的电炉贫化技术分离铜液滴时间长、回收率低,因此引入超重力技术对贫化过程进行改善。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以卧式离心机为模型基础,选用转炉铜渣作为试验对象进行研究,借助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构建模型,模拟铜渣中铜液滴的沉降过程。根据计算结果分析重力系数(G)、温度(T)对不同粒径铜液滴沉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1 300 ℃、G=1的条件下,粒径低于80 μm的铜液滴无法自由沉降;在恒定温度下,重力系数以及铜液滴粒径的增加均有利于铜液滴在铜渣中的沉降;温度升高会降低铜渣和铜的黏度,促进二者分离。最后,根据铜液滴的沉降数据,对离心机半径、给料速度等工业参数提出优化建议,以提升铜的回收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4.
15.
Yongkang PENG Xiaoyue CHEN Lei LAN Haoyu ZHAN Yongcong LIU Wangling HE Xishan WEN 《等离子体科学和技术》2021,23(6):64013-116
Positive corona burst pulses are an unstable pulse mode. They appear in a small range of the onset stage, and their current pulses result from the collective movement of charged species. 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se pulses and the collective movement of charged species. The movement of species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with respect to time: the(1) initial growth of species,(2)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treamer region and negative ion sheath,(3) dead time(the time interval between the pulses), and(4) rapid re-growth of species.The movement of the species in the four parts and the correspondence with the current pulse were analyzed. The numerical results indicated the following: the rapid rising of the species matched the rising edge of the pulses, the streamer region, and negative ion sheath appeared in the falling edge of the primary pulse, and the rapid re-growth of species matched the re-ignition of the pulses. The results were in qualitative agreement with deductions and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in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6.
现有的服务组合描述途径不能有效地验证和测试组合正确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个代数规约方法,引入规约包机制扩展面向服务代数规约语言SOFIA以支持该方法。用代数规约单元描述服务系统中的各种实体,其中基调部分定义实体的语法和结构,公理部分定义其功能和行为特性。与一个服务相关的规约单元封装在一个包中或拆分在几个相互引用的包中,每个包形成一个命名空间。当多个服务组合在一起时,以这些服务的代数规约包为基础,一方面抽象地定义组合服务的交互过程和语义,形成描述服务组合实现方式的实现规约包;另一方面抽象地定义组合服务对外接口及其功能语义,形成描述组合服务需求的抽象规约包。在实现规约和抽象规约的双元结构基础上,进一步定义了实现规约和抽象规约之间必须满足的“实现”关系,证明了满足实现关系可以保证实现的正确性,从而为服务组合的可验证性和可测试性奠定了理论基础。最后结合实例分析阐述了用代数规约描述服务组合的抽象性、可表达性和可验证性。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命令流方法在液压机ANSYS有限元建模的起因和用途,并作了实例建模,最后指出对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二次开发在液压机结构设计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19.
磷酸酯化淀粉的高效湿法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用磷酸盐组合物,进行在低温下的淀粉高效磷酸酯化反应。结果表明,在湿法的低温条件下,采用适当的复合磷酸盐及反应促进体系,体系中淀粉浓度在40%~42%,磷酸氢二钠和磷酸二氢钠的比例为0.5,复合盐用量15%,pH保持在5~6之间,50℃反应5 h,Gx16在1%~5%的用量,可以显著提高淀粉的磷酸酯化程度(以结合磷含量表示),同时由于反应效率的提高,使湿法的反应均匀性,残留磷酸盐含量可控性,流程简洁、方便等优势得以突出,对比现实的生产工艺,该方法在稳定质量、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排放等方面都极具优势,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Hashimoto A Mitsuishi K Shimojo M Zhu Y Takeguchi M 《Journal of electron microscopy》2011,60(3):227-234
We experimentally examin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right-field (BF) scanning confocal electron microscopy (SCEM) images by changing the observation conditions and comparing the images with those obtained by BF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BF scanning TEM (STEM) modes. The observation of 5-nm-diameter Au nanoparticles demonstrated that BF-SCEM produces object elongation of more than 2000?nm along the optical axis, as do BF-TEM and BF-STEM. We demonstr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ongation length and geometric effects such as convergence and collection angles of a probe and the lateral size of an object; the relationship is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theoretical prediction. Further, we observed interesting features that are seen only in the BF-SCEM images; the film contrast was strongly enhanced, compared with that of BF-STEM. In addition, a bright contrast appeared around the object position in the elongated images. Using this characteristic, we could determine the object position and structur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