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78篇 |
免费 | 550篇 |
国内免费 | 48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75篇 |
综合类 | 505篇 |
化学工业 | 498篇 |
金属工艺 | 297篇 |
机械仪表 | 364篇 |
建筑科学 | 319篇 |
矿业工程 | 291篇 |
能源动力 | 86篇 |
轻工业 | 517篇 |
水利工程 | 224篇 |
石油天然气 | 155篇 |
武器工业 | 126篇 |
无线电 | 43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16篇 |
冶金工业 | 187篇 |
原子能技术 | 101篇 |
自动化技术 | 7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82篇 |
2022年 | 195篇 |
2021年 | 239篇 |
2020年 | 175篇 |
2019年 | 124篇 |
2018年 | 116篇 |
2017年 | 151篇 |
2016年 | 134篇 |
2015年 | 228篇 |
2014年 | 256篇 |
2013年 | 297篇 |
2012年 | 394篇 |
2011年 | 417篇 |
2010年 | 324篇 |
2009年 | 355篇 |
2008年 | 390篇 |
2007年 | 337篇 |
2006年 | 333篇 |
2005年 | 252篇 |
2004年 | 211篇 |
2003年 | 118篇 |
2002年 | 111篇 |
2001年 | 86篇 |
2000年 | 79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8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5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3篇 |
1959年 | 2篇 |
1951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41.
对多晶硅双栅全耗尽SO I CM O S工艺进行了研究,开发出了1.2μm多晶硅双栅全耗尽SO I CM O S器件及电路工艺,获得了性能良好的器件和电路。NM O S和PM O S的阈值电压绝对值比较接近,且关态漏电流很小,NM O S和PM O S的驱动电流分别为275μA/μm和135μA/μm,NM O S和PM O S的峰值跨导分别为136.85 m S/mm和81.7 m S/mm。在工作电压为3 V时,1.2μm栅长的101级环振的单级延迟仅为66 ps。 相似文献
42.
介绍了作为光交叉连接设备(OXC)的三雏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总体结构以及微反射镜角度偏转的物理原理,然后着重讨论了基于三维MEMS的物理结构参数设计和驱动电压参数设计。 相似文献
43.
44.
45.
用MOCVD系统外延生长AlGaInP材料时往往要通入过量的PH3来获得足够大的Ⅴ/Ⅲ族气体源流量比,以便得到高质量的晶体结构.分别采用1 000 ml/min和400 ml/min 的PH3流量(对应的Ⅴ/Ⅲ比分别为723和289),利用低压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LP-MOCVD)系统生长了AlGaInP材料,并使用MOCVD在位监测(in-situ)软件、X射线双晶衍射仪以及光荧光测试系统等对样品进行了测量分析.发现Ⅴ/Ⅲ比不但会影响AlGaInP材料的生长速度,对外延材料与衬底GaAs的晶格失配度和材料的光学特性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46.
文章首先分析了光孤子通信系统的限制因素,包括光纤损耗、孤子间的相互作用、各种高阶效应以及参量随机变化等.然后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光孤子通信系统的传输控制方案,并分析比较了这些方案的优缺点,对光孤子系统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7.
电工电子实验系列课程是我校面向电类和非电类专业的公共基础实验课程,课时多,师资力量有限,如何在全开放的教学模式下保证教学质量成为一个难题。本文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平台为例,通过对以研究生作为助教的协助教学方式的研究,探索如何充分发挥研究生助教在实验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实际教学效果表明,这一方式既能保证实验教学质量,也有助于研究生助教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48.
本文在三网融合和IPTV发展的背景下,首先阐述了IPTV业务概念、IPTV业务对承载网的需求,分析了承载网与IPTV业务结构、单播和组播方式部署IPTV业务的差异,然后通过承载网三层和二层组播部署、组播RP和SR配置、组播控制三个方面的具体探讨,给出了在IPTV承载网上进行组播部署的要点方案。 相似文献
49.
50.
采用琼斯矩阵方法分析了光纤的两个偏振分量间的相位差Δφ和结点两边偏振轴的旋转角度θ对输出消光比P的影响,并根据两个互相垂直的检偏器输出光强度比值P′在输出偏振主轴附近具有与输出消光比P相同的变化特性,证明了结点两边达到完全偏振匹配时消光比P不随Δφ变化.通过在管状压电陶瓷(PZT)上施加正弦型驱动电压来对光纤的两个偏振分量间的相位差Δφ进行周期性调制,当改变θ角时测量到P′不随时间变化,表明结点前后偏振匹配.理论分析和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偏振匹配精确度可优于0.0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