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280篇 |
免费 | 4878篇 |
国内免费 | 327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786篇 |
综合类 | 4062篇 |
化学工业 | 4876篇 |
金属工艺 | 2679篇 |
机械仪表 | 2863篇 |
建筑科学 | 3019篇 |
矿业工程 | 1742篇 |
能源动力 | 981篇 |
轻工业 | 5143篇 |
水利工程 | 1615篇 |
石油天然气 | 1312篇 |
武器工业 | 593篇 |
无线电 | 426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404篇 |
冶金工业 | 1550篇 |
原子能技术 | 697篇 |
自动化技术 | 58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9篇 |
2023年 | 770篇 |
2022年 | 1688篇 |
2021年 | 2199篇 |
2020年 | 1649篇 |
2019年 | 1072篇 |
2018年 | 1128篇 |
2017年 | 1280篇 |
2016年 | 1168篇 |
2015年 | 1812篇 |
2014年 | 2310篇 |
2013年 | 2605篇 |
2012年 | 3317篇 |
2011年 | 3343篇 |
2010年 | 3357篇 |
2009年 | 3248篇 |
2008年 | 3226篇 |
2007年 | 3092篇 |
2006年 | 2663篇 |
2005年 | 2223篇 |
2004年 | 1610篇 |
2003年 | 1022篇 |
2002年 | 1028篇 |
2001年 | 907篇 |
2000年 | 739篇 |
1999年 | 266篇 |
1998年 | 51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7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11篇 |
1965年 | 1篇 |
1959年 | 8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1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51.
52.
结合指导过控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的实践,探讨了工科大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的问题.实践表明,在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采用启发引导的指导模式,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3.
本文介绍了广州珠江新城西塔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情况,并探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和解决措施,为今后250m以上的超限高层建筑消防设计提供工程实例及依据. 相似文献
54.
提出了一种求解含抛物线型有损非均匀线网络频域灵敏度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将抛物线型有损非均匀线用科罗达(Kuroda)等效方法变换成有损均匀线及若干集中元件组成的等效电路,然后借助伴随网络方程法求出抛物线型有损非均匀传输线等参数的频域灵敏度。给出了计算实例,并通过扰动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5.
为了解决光学材料多功能耦合与集成的光谱诉求及其材料设计冲突难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TiAlN/Ag]2/TiAlN序构复合薄膜开展可见光透射诱导与红外辐射抑制的协同设计方法,诠释序构薄膜材料多功能耦合的新原理与新机制,并对其光学兼容性能测试表征。研究表明,构筑的[TiAlN(厚度30 nm)/Ag(厚度15 nm)]2/TiAlN(厚度30 nm)序构复合薄膜具备带通状选择性透射与中远红外低辐射的光学特性,可较好实现透视、遮阳、低辐射控温与红外隐身多功能兼容效果,在军用车辆、绿色建筑等特种玻璃的辐射控温与红外隐身领域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6.
57.
以钨粉为主要原料,采用过氧化法及提拉技术制备WO3薄膜,通过SiO2纳米颗粒复合改性提高了WO3薄膜的气致变色稳定性.测试并研究了SiO2复合掺杂对溶胶颗粒分布、气致变色稳定性等的影响,通过测试薄膜循环中红外振动吸收的演变,深入研究了SiO2纳米复合对WO3薄膜气致变色性能影响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SiO2的掺杂抑制了WO3薄膜内的共角聚合,将薄膜的致/褪色循环次数由20次提高到500次以上,WO3-SiO2复合薄膜的稳定网络结构是提高其气致变色循环稳定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8.
目的 开展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卫生区的空间优化研究,探索功能性空间优化设计方法,提高载人飞船空间利用效率,同时提升航天员的舒适性体验。方法 以中国空间站卫生区的功能和结构为依据,探讨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卫生区功能组件的构成;依据航天员在微重力状态下使用卫生区的动作与姿态,建立卫生区空间布置的初步概念;根据卫生区的舱壁布局、微重力下航天员视野区域及最佳操作空间分析,开展相关功能组件建模,基于卫生区的人机交互节点,利用JACK软件进行仿真分析与评估,结合评估结果改进设计方案,并通过追踪航天员活动轨迹产生的包络体完成卫生区的空间优化。结论 通过对比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卫生区优化前后设计方案的舒适性、可操作性和空间尺寸,验证了功能性空间优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载人航天器舒适性与集成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9.
无油润滑双涡圈涡旋空气压缩机的泄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无油润滑双涡圈涡旋压缩机的泄露模型,根据型线的几何理论计算了一个周期内泄漏线的长度,分析了在工作过程中泄漏线的变化,泄漏线长度随曲柄转角的变化,以及泄露量随排气压力,曲柄转角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