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278篇 |
免费 | 4877篇 |
国内免费 | 327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786篇 |
综合类 | 4063篇 |
化学工业 | 4879篇 |
金属工艺 | 2677篇 |
机械仪表 | 2862篇 |
建筑科学 | 3019篇 |
矿业工程 | 1742篇 |
能源动力 | 981篇 |
轻工业 | 5141篇 |
水利工程 | 1616篇 |
石油天然气 | 1312篇 |
武器工业 | 593篇 |
无线电 | 426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397篇 |
冶金工业 | 1550篇 |
原子能技术 | 698篇 |
自动化技术 | 58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8篇 |
2023年 | 769篇 |
2022年 | 1687篇 |
2021年 | 2197篇 |
2020年 | 1647篇 |
2019年 | 1072篇 |
2018年 | 1130篇 |
2017年 | 1275篇 |
2016年 | 1166篇 |
2015年 | 1810篇 |
2014年 | 2309篇 |
2013年 | 2607篇 |
2012年 | 3316篇 |
2011年 | 3344篇 |
2010年 | 3357篇 |
2009年 | 3250篇 |
2008年 | 3228篇 |
2007年 | 3090篇 |
2006年 | 2664篇 |
2005年 | 2225篇 |
2004年 | 1611篇 |
2003年 | 1022篇 |
2002年 | 1027篇 |
2001年 | 907篇 |
2000年 | 739篇 |
1999年 | 266篇 |
1998年 | 51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7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11篇 |
1965年 | 1篇 |
1959年 | 8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1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01.
介绍了一台550 kV断路器在线路故障时拒动的实例;通过分析查出了故障原因,提出了防止故障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2.
针对电力调度网中数字录音系统现状,分析了录音系统的几种方案,介绍了当前电力系统采用的录音系统的实现方案和主要技术,通过对主要技术特点的对比,介绍了各种技术适用的场合,并对以后基于VoIP和软交换的录音系统的实现提出了方案。 相似文献
103.
UPQC完全解耦直接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现有的基于同步旋转坐标系dq0的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UPQC)模型中存在双环强耦合特性,在推导了αβ变换和dq0变换之间存在对偶变换关系的基础上,证明了上述耦合问题属于αβ和dq0之间对偶变换关系中的特例,可通过增加1次从dq到αβ的变换实现完全解耦.解耦后的模型可以极大简化控制过程和参数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两相同步旋转dq坐标系的UPQC完全解耦的新型直接控制策略,该策略中串联有源电力滤波器部分控制设计为受控电流源,使得电网电流被控为正序基波电流;而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被控制为受控电压源,使得负载侧的电压被控为标准正序基波电压.大量EMTDC/PSCAD仿真表明,通过增加1次αβ变换,使得dq两相中的各交叉耦合量实现了完全解耦,控制过程变得更加简捷,也有利于UPQC的参数计算和设定. 相似文献
104.
105.
新型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解耦控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导了ab 变换和dq0变换间存在对偶的变换特性,利用两者间的相互变换能解决某一类型的交叉耦合问题。针对基于dq0系统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unified power quality conditioner,UPQC)模型中存在双环强耦合问题,证明了该耦合问题可通过ab 和dq0间的变换实现完全解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两相同步旋转dq坐标系的UPQC完全解耦的新型控制策略,控制过程中由于dq两相完全解耦,使控制更加简单、易实现,控制品质得到提高。大量基于EMTDC/PSCAD软件的仿真证明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6.
基于粒子群-最小二乘混合算法的参数自适应故障测距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双端故障测距频域法,为了消除线路参数不确定性和双端数据不同步的影响,必须建立多维非线性故障测距观测方程进行求解,其求解方法的有效性将决定测距结果的成败,而目前采用的方法均存在着局限性.为此,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与最小二乘迭代算法的快速精确收敛能力,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一最小二乘混合算法的参数自适应故障测距方法.为了提高实用性,还针对前置低通滤波器和具有并联电抗器的输电线路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以1 000 kV特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测距为例,进行全面仿真验证,证明了测距方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7.
不同煤粉高压密相气力输送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输送压力可达3.6 MPa,输送速率通量可达4 600 kg×s-1×m-2的气力输送中试实验台上,进行3种煤粉(内蒙、大同和兖州煤粉)、同一煤种(内蒙煤粉)不同粒径的高压密相气力输送的系统实验研究。考察输送压力、总输送差压、流化风流量、煤粉粒径和煤粉种类等因素对输送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压条件更有利于实现较高固相速率通量的低速密相输送;输送速率通量随着流化风流量的增大而先略增后略降;系统的输送能力随着煤粉粒径和水分的增大而降低,且水分的影响更大;不同管段的压降呈现不同的特征,说明管段的布置影响流动阻力和稳定性;煤粉颗粒大小和固气比均是影响压降特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8.
水下目标光学隐蔽深度遥感获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用透明度盘深度(SD)估计水下目标的光学隐蔽深度(OCD)的方法缺乏科学性与准确性,提出了利用水色卫星遥感数据获取水下目标光学隐蔽深度的方法。在给出水下目标光学隐蔽深度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水下目标对水中光传输的影响,并根据目标背景对比度传输方程建立了水下目标隐蔽深度与透明度盘深度的转换关系。建立了水下目标光学隐蔽深度的遥感获取模式,并对模式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黑色模型的理论计算和实测数据的相对误差小于30%,而白色模型的理论计算和实测数据的相对误差小于20%。 相似文献
10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