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643篇 |
免费 | 2180篇 |
国内免费 | 160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810篇 |
综合类 | 1904篇 |
化学工业 | 2362篇 |
金属工艺 | 1002篇 |
机械仪表 | 1225篇 |
建筑科学 | 1200篇 |
矿业工程 | 500篇 |
能源动力 | 403篇 |
轻工业 | 2084篇 |
水利工程 | 821篇 |
石油天然气 | 606篇 |
武器工业 | 241篇 |
无线电 | 208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466篇 |
冶金工业 | 800篇 |
原子能技术 | 238篇 |
自动化技术 | 26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1篇 |
2023年 | 350篇 |
2022年 | 719篇 |
2021年 | 941篇 |
2020年 | 610篇 |
2019年 | 386篇 |
2018年 | 459篇 |
2017年 | 553篇 |
2016年 | 558篇 |
2015年 | 814篇 |
2014年 | 966篇 |
2013年 | 1208篇 |
2012年 | 1412篇 |
2011年 | 1542篇 |
2010年 | 1473篇 |
2009年 | 1385篇 |
2008年 | 1394篇 |
2007年 | 1381篇 |
2006年 | 1296篇 |
2005年 | 1008篇 |
2004年 | 769篇 |
2003年 | 512篇 |
2002年 | 482篇 |
2001年 | 461篇 |
2000年 | 338篇 |
1999年 | 115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4篇 |
1970年 | 1篇 |
1959年 | 5篇 |
1951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93.
为了研究发动机羽流撞击平板的热效应,通过在风洞内建立羽流流场,利用红外热像仪测量平板模型的表面温度,进而获得不同推力产生的羽流撞击平板的热流率分布.首先回顾了高空羽流污染及其效应研究所开展的工作,接着介绍了试验研究所使用的高超声速低密度风洞、红外热像仪等主要仪器设备的性能参数以及平板模型的外形特征,其次给出了2 N与10 N推力的试验条件、热流处理方法、试验结果及其讨论.最后研究了推力喷管轴线与平板距离变化对羽流撞击平板的热效应影响.结果表明:发动机喷管轴线与平板的距离不同,羽流撞击产生的高热流率区域的位置与大小也不相同,距离越小,高热流区域越靠近平板前缘,产生的热效应也越强. 相似文献
94.
95.
96.
江西信丰恐龙蛋化石碎片的显微喇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采取两种激光波长激发(514.5nm和785nm),首次利用激光显微喇曼光谱对江西信丰的恐龙蛋化石碎片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恐龙蛋化石的主要矿物成分是方解石。其次,某些样品中还含有少量的石英、α-石英和赤铁矿,其中石英晶体仅分布于蛋壳内表面。显微镜下观察到蛋壳内表面呈黑色的原生方解石以及银白色的次生方解石颗粒,另外,还观测到石英晶体颗粒。近红外激光激发下的喇曼光谱中出现了一些有机物的谱峰,它们分别位于1200cm-1、1300cm-1,和1500cm-1附近。该研究结果为揭示恐龙蛋石化过程中经历的地质环境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7.
为了研究握力运动过程中脑功能网络(Brain Functional Network,BFN)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对握力运动参数任务识别的影响,提出一种加权相位滞后指数法构建动态脑功能网络.通过对预处理的EEG时间序列按照一定的非重叠窗口截断成等长的子时间序列,按时间顺序,利用相位同步特性对所有子序列进行筛选;筛选出的有效数据段用加权相位滞后指数法估计功能连接大小,构建相应节点的脑功能网络;提取4种不同网络特征参数,对其进行串行融合获得特征向量;最后以支持向量机作为分类器进行分类.与静息态和不均匀子时段划分方法相比,所提方法的平均识别率提高到了74%. 相似文献
98.
不同形式喷管流动与红外抑制特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涡扇发动机,设计了等进口、出口面积,等长度的轴对称、矩形与S弯收敛喷管(出口宽高比W/H=4),在相同的内、外涵进口、出口参数下,数值分析了其流动、换热与红外辐射强度分布特性.比较得出,S弯喷管在矩形喷管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二次流流动,增强了掺混,使得热喷流温度衰减增强;S弯壁面对进口高温部件形成有效遮挡,有效降低了红外辐射强度.水平探测面上,不同喷管红外辐射强度分布相似,S喷管量值最小,而在垂直探测面上,S弯喷管最大值出现高度角为20°时,这是由于尾喷流的向上偏转导致的.相比轴对称喷管,在喷管正后方,矩形喷管红外辐射强度降低23.1%,S弯喷管降低89.7%. 相似文献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