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736篇
  免费   42221篇
  国内免费   30197篇
电工技术   32575篇
综合类   39669篇
化学工业   42321篇
金属工艺   25565篇
机械仪表   25177篇
建筑科学   26409篇
矿业工程   16098篇
能源动力   9133篇
轻工业   41652篇
水利工程   12257篇
石油天然气   12418篇
武器工业   5501篇
无线电   3632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7920篇
冶金工业   15596篇
原子能技术   6247篇
自动化技术   52294篇
  2024年   2328篇
  2023年   6118篇
  2022年   14439篇
  2021年   18461篇
  2020年   12982篇
  2019年   8903篇
  2018年   9516篇
  2017年   11372篇
  2016年   9964篇
  2015年   16083篇
  2014年   20203篇
  2013年   23785篇
  2012年   29961篇
  2011年   31449篇
  2010年   29674篇
  2009年   28169篇
  2008年   29508篇
  2007年   28596篇
  2006年   24518篇
  2005年   20145篇
  2004年   14291篇
  2003年   9242篇
  2002年   8469篇
  2001年   7583篇
  2000年   6063篇
  1999年   2136篇
  1998年   506篇
  1997年   383篇
  1996年   344篇
  1995年   234篇
  1994年   178篇
  1993年   199篇
  1992年   180篇
  1991年   133篇
  1990年   144篇
  1989年   136篇
  1988年   81篇
  1987年   67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41篇
  1981年   63篇
  1980年   102篇
  1979年   68篇
  1965年   8篇
  1959年   70篇
  1957年   5篇
  1951年   7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951.
Φ38 mm腔体粉末触媒工艺合成高品质金刚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雾化Fe70Ni30粉末触媒及西38mm合成腔体,在国产Y-500型六面顶压机(缸径Ф500mm)上进行了高品质金刚石的合成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平均单产为72ct,静压强度值在198.9~260.7kN之间,合成金刚石的TI、TTI值分别为74%~79.5%和66.8%~70.3%,且TI值和TTI值之差在10%以内,合成的金刚石为金黄色,晶型完整率高,呈六八面体,杂质含量少且呈规则分布,质量基表上接近于国外SMD20/SMD30产品水平。合成的金刚石质量的明显改善应归功于所采用的Fe70Ni30粉末触媒合成工艺对金刚石生长环境的改善和生长速率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52.
与盐卤水除硝的其他方法相比,氯化钙法的成本低,但用传统的沉降工艺分离得出的除硝盐水质量不稳定。通过中试选择了均相流反应器和微滤膜过滤器,对SO4^2-浓度为5~10g/L的原料盐水除硝,除硝盐水SO4^2-浓度可稳定在2g/L以下,同时Ca^2+浓度低于5g/L,满足了纯碱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53.
环形截面提升管内颗粒的运动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DPA(phase Doppler particle analyzer system)及磷光颗粒示踪技术对环形截面提升管中颗粒的运动行为进行了研究。与传统提升管相比,环形截面提升管中颗粒速度分布的均匀性有所改善,其最高速度与最低速度之差变小。环形截面提升管最大速度值出现在相对径向位置φ=0.3-0.4处。与传统提升管相似,环形截面提升管内颗粒的轴向返混较严重,停留时间分布曲线存在较明显的拖尾,其中颗粒的轴向Peclet数与传统提升管也处于同一数量级范围。提升管床结构的改变并未显著改变其中气固流动的微观相结构,稀相与密相颗粒团微观两相仍然存在,这种微观相结构是造成颗粒严重返混的决定性原因:稀相中的颗粒与密相颗粒团中的颗粒分别造成了颗粒停留时间分布曲线的前峰与拖尾峰。  相似文献   
954.
泥煤对镍离子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验不同量泥煤在不同pH溶液中溶液pH的前后变化,不同pH下泥煤吸附镍阳离子后溶液pH变化以及不同pH下溶液紫外吸收变化对比,结果表明泥煤具有一定缓冲性,不能仅以溶液酸度变化来证明泥煤吸附镍离子的机理,泥煤可能以2种方式吸附镍:pH大于4,吸附镍以离子交换为主,pH小于4,以物理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955.
介绍了一种新型液压定型硫化机的结构,对一些形状复杂、受力苛刻的零件进行了有限元力学分析,使设计的零件参数更合理,结构更加紧凑,机器的使用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956.
低翘曲玻纤增强PET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降低翘曲的机理,选用不同降低翘曲的方法,制备了系列翘曲玻纤增强PET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具有较高形状对称性的填料,如滑石粉,云母粉和玻璃微珠都能不同程度地降低玻纤增强PET体系的翘曲,非晶聚合物也能有效改进该体系的翘曲性能。  相似文献   
957.
提出了用空气—乙炔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电缆绝缘护套中的铅含量。铅在0.00~11.00μg.ml-1(r=0.999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本法的RSD≤3.17%,回收率在97.2%~103.2%之间。  相似文献   
958.
姜翠玉  刘蕾  邵雪  梁书源  李明轩  张龙力 《精细化工》2019,36(10):2136-2141
以水杨醛类Schiff碱为配体,与Co(NO_3)_2、Cu(NO_3)_2反应合成6种Salen(M)型配合物Ⅰ~Ⅵ。以1-己硫醇、二丁基硫醚和2-甲基噻吩为模型化合物配制模拟油体系,考察了配合物Ⅰ~Ⅵ的催化氧化脱硫性能,并分析了配合物结构与氧化脱硫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6种配合物在75 min时的总脱硫效果为Ⅵ>Ⅴ>Ⅳ>Ⅰ>Ⅲ>Ⅱ,Ⅵ的总脱硫率为31.9%。对1-己硫醇及二丁基硫醚脱除效果最佳的是Ⅴ,脱除率分别为74.2%和65.1%;对2-甲基噻吩脱除效果最好的是Ⅰ,脱除率为26.8%。构效关系研究表明,中心金属离子与O_2的配位能力越强,配体的共轭体系越大、电子云密度越高,配合物的脱硫性能越好;通过IR和离子色谱对单一硫化物模拟油体系氧化前后的产物进行分析发现,硫化物氧化后皆生成相应的砜类或亚砜类,且1-己硫醇和二丁基硫醚被进一步氧化生成SO_3~(2–)或SO_4~(2–)。  相似文献   
959.
以葡萄糖为辅助底物发酵生产1,3-丙二醇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Klebsiellapneumoniae对葡萄糖作为辅助底物发酵生产 1 ,3 丙二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单独作为底物发酵时不生成 1 ,3 丙二醇。以葡萄糖和甘油为混合底物时 ,则可以显著提高菌体浓度 ,但是 1 ,3 丙二醇浓度和甘油到 1 ,3 丙二醇转化率没有提高。在甘油为底物的批式发酵过程中 ,通过流加葡萄糖作为辅助底物可以提高甘油到 1 ,3 丙二醇的摩尔转化率 ,同时可缩短发酵时间。通过选择合适的葡萄糖流加速率 ,较以甘油为单一底物的发酵结果 ,1 ,3 丙二醇的摩尔转化率最高可达0 649,提高了 53 4% ;生产强度为 1 0 0 5g/ (L·h) ,提高了 1 39 9%。  相似文献   
960.
陈连喜  刘全文  田华  王钧 《应用化工》2007,36(7):700-702
D,L-丙交酯在有机锡化合物四苯基锡(Ph4Sn)、三正丁基醋酸锡(Bu3SnOAc)、辛酸亚锡(SnOct2)等催化剂引发下开环聚合,得到高分子量的聚D,L-乳酸,讨论了聚合单体D,L-丙交酯纯度、聚合温度、聚合时间、聚合体系真空度以及引发剂有机锡催化剂与聚合单体D,L-丙交酯的比例对聚D,L-乳酸合成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对聚D,L-乳酸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D,L-丙交酯开环聚合反应的较佳工艺路线是:D,L-丙交酯重结晶5次,聚合温度140℃,聚合时间24 h,聚合体系真空度13.3~133.3 Pa,引发剂有机锡催化剂与单体D,L-丙交酯比例0.2‰~0.5‰,此时聚D,L-乳酸的粘均分子量最高,分别达到32.46×104,33.43×104和41.36×1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