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851篇
  免费   42291篇
  国内免费   30102篇
电工技术   32797篇
综合类   39753篇
化学工业   43386篇
金属工艺   25787篇
机械仪表   25479篇
建筑科学   26694篇
矿业工程   15929篇
能源动力   9176篇
轻工业   40525篇
水利工程   12361篇
石油天然气   12520篇
武器工业   5531篇
无线电   3632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8020篇
冶金工业   14895篇
原子能技术   6351篇
自动化技术   52714篇
  2024年   1671篇
  2023年   5803篇
  2022年   14544篇
  2021年   18575篇
  2020年   12852篇
  2019年   8931篇
  2018年   9507篇
  2017年   10938篇
  2016年   9609篇
  2015年   15948篇
  2014年   20144篇
  2013年   23859篇
  2012年   30354篇
  2011年   31873篇
  2010年   30027篇
  2009年   28492篇
  2008年   29808篇
  2007年   28794篇
  2006年   24718篇
  2005年   20281篇
  2004年   14377篇
  2003年   9304篇
  2002年   8493篇
  2001年   7603篇
  2000年   6109篇
  1999年   2201篇
  1998年   536篇
  1997年   429篇
  1996年   375篇
  1995年   264篇
  1994年   196篇
  1993年   215篇
  1992年   194篇
  1991年   144篇
  1990年   151篇
  1989年   142篇
  1988年   88篇
  1987年   69篇
  1986年   57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42篇
  1981年   65篇
  1980年   104篇
  1979年   69篇
  1965年   8篇
  1959年   73篇
  1957年   5篇
  1951年   7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Developing high-performance visible-to-UV photon upconversion systems based on triplet–triplet annihilation photon upconversion (TTA-UC) is highly desired, as it provides a potential approach for UV light-induced photosynthesis and photocatalysis. However, the quantum yield and spectral range of visible-to-UV TTA-UC based on nanocrystals (NCs) are still far from satisfactory. Here, three different sized CdS NCs a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with triplet energy transfer to four mediators and four annihilators, thus substantially expanding the available materials for visible-to-UV TTA-UC. B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dS NCs, introducing the mediator via a direct mixing fashion, and matching the energy levels, a high TTA-UC quantum yield of 10.4% (out of a 50% maximum) is achieved in one case, which represents a record performance in TTA-UC based on NCs without doping. In another case, TTA-UC photons approaching 4 eV are observed, which is on par with the highest energies observed in optimized organic systems. Importantly, the in-depth investigation reveals that the direct mixing approach to introduce the mediator is a key factor that leads to close to unity efficiencies of triplet energy transfer, which ultimately governs the performance of NC-based TTA-UC systems. These findings provide guidelines for the design of high-performance TTA-UC systems toward solar energy harvesting.  相似文献   
22.
以特拉华大学机械系统实验室所研制的样机模型进行建模,该模型传动机构采用曲柄摇杆机构.传动机构在运转的过程中,翅翼会在气动力和惯性力作用下产生周期性波动,导致电机转速波动增大,影响机构的平稳运行,产生振动和噪声.在仿真试验中引入弹簧元件,可有效降低电机转速波动,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影响电机转速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极差分析,得出弹簧的连接点位置是主要因素,弹簧的刚度系数是次要因素,弹簧原长影响最小.搭建了物理实验平台,验证了仿真结果和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3.
张艾佳  刘正捷 《电视技术》2021,45(11):95-99
碎片化学习难以集中记录,存在无法迅速定位到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等用户体验问题.传统方法不能采集真实情境下的用户数据,无法满足研究人员的研究需求.基于此,开发一种基于用户行为的捕捉工具——CAUX(Context-Aware User Experience,CAUX),设计了具有情境感知能力的数据采集模块,自动捕捉指定App内的用户行为数据.CAUX对用户干扰性低,可以辅助研究人员捕捉典型的碎片化学习行为.对利用CAUX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结合人工方法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不同情境下的用户行为和用户体验问题.  相似文献   
24.
基于柴油产品质量升级的需求,中国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FRIPP)开发了FHIDW加氢改质技术及配套FF-46加氢精制催化剂、FC-14B加氢改质催化剂和FDW-3临氢降凝催化剂.该技术及催化剂级配体系在格尔木炼油厂0.8 Mt·a-1加氢改质装置上的工业应用情况表明,级配催化剂体系对原料适应性强,装置运转平稳,操作灵活性高,催化剂失活速率慢,产品分布合理且质量优异,在降低柴油产品凝点的同时可以明显改善其密度和十六烷值,解决了改造前装置生产重柴油密度偏低的问题,为炼油厂生产符合国V质量标准的柴油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5.
马永强  孙伟  边静  张健立  刘志 《电视技术》2021,45(11):103-105
针对数字图像水印技术,通过对闭运算得到的图像再进行开运算,使实验得到的图像区域较为完整,采用4×4的正方形结构元素,使得图像区域有更多的白色像素被置为黑色,对图像进行取反操作,能够对图像区域的非连通区域进行填充.希望能够利用精确的图像分割算法,实现对复杂版面的文档图像的有效切割,在一定程度上对图像数字水印的推广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6.
本文以肇庆市固体废物产业发展为实例,阐明全市固体废物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发展方向,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27.
28.
29.
刘翠梅 《电气开关》2021,59(4):64-68
为了增强多机电力系统的动态稳定性,提升电力系统平抑负荷扰动的能力,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反步技术的非线性自适应励磁控制方案.由于发电机的机械功率和阻尼系数受系统运行状态的影响,因此可以直接视为未知数,利用自适应定律估算出来这些未知量.根据李雅普诺夫(Lyapunov)函数的形式推导出自适应规律,保证发电机的转子角速度、机端电压、输出功率等不同物理量均收敛.然后在4机11母线的电力系统输电线路上仿真三相短路故障,测量转子转速偏差,对所提出的控制方案进行评估,并与现有的反步控制器和常规电力系统稳定器(CPSS)进行了比较.根据仿真结果,本文所提出的方法比现有的两种控制器的控制效果更有效.  相似文献   
30.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e rational fabrication of a magnetic composite nanofiber mesh that can achieve mutual synergy of hyperthermia, chemotherapy, and thermo-molecularly targeted therapy for highly potent therapeutic effects. The nanofiber is composed of biodegradable poly(ε-caprolactone) with doxorubicin, magnetic nanoparticles, and 17-allylamino-17-demethoxygeldanamycin. The nanofiber exhibits distinct hyperthermia, owing to the presence of magnetic nanoparticles upon exposure of the mesh to an alternating magnetic field, which causes heat-induced cell killing as well as enhanced chemotherapeutic efficiency of doxorubicin. The effectiveness of hyperthermia is further enhanced through the inhibition of heat shock protein activity after hyperthermia by releasing the inhibitor 17-allylamino-17-demethoxygeldanamycin. These findings represent a smart nanofiber system for potent cancer therapy and may provide a new approac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ized medication delive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