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557篇
  免费   46313篇
  国内免费   32163篇
电工技术   35598篇
技术理论   6篇
综合类   43087篇
化学工业   50337篇
金属工艺   27979篇
机械仪表   28273篇
建筑科学   30454篇
矿业工程   17235篇
能源动力   10660篇
轻工业   43127篇
水利工程   13181篇
石油天然气   14541篇
武器工业   5976篇
无线电   41504篇
一般工业技术   32923篇
冶金工业   16712篇
原子能技术   6790篇
自动化技术   58650篇
  2024年   1948篇
  2023年   6553篇
  2022年   15762篇
  2021年   20459篇
  2020年   14257篇
  2019年   10076篇
  2018年   10771篇
  2017年   12299篇
  2016年   10878篇
  2015年   17663篇
  2014年   22290篇
  2013年   26433篇
  2012年   33237篇
  2011年   34773篇
  2010年   32844篇
  2009年   31190篇
  2008年   32406篇
  2007年   31144篇
  2006年   27113篇
  2005年   22185篇
  2004年   15758篇
  2003年   10486篇
  2002年   9748篇
  2001年   8705篇
  2000年   7078篇
  1999年   3238篇
  1998年   1338篇
  1997年   1095篇
  1996年   1014篇
  1995年   742篇
  1994年   635篇
  1993年   511篇
  1992年   455篇
  1991年   326篇
  1990年   289篇
  1989年   266篇
  1988年   161篇
  1987年   122篇
  1986年   95篇
  1985年   65篇
  1984年   53篇
  1983年   54篇
  1982年   59篇
  1981年   74篇
  1980年   116篇
  1979年   74篇
  1965年   8篇
  1959年   73篇
  1957年   5篇
  1951年   7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基于柴油产品质量升级的需求,中国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FRIPP)开发了FHIDW加氢改质技术及配套FF-46加氢精制催化剂、FC-14B加氢改质催化剂和FDW-3临氢降凝催化剂.该技术及催化剂级配体系在格尔木炼油厂0.8 Mt·a-1加氢改质装置上的工业应用情况表明,级配催化剂体系对原料适应性强,装置运转平稳,操作灵活性高,催化剂失活速率慢,产品分布合理且质量优异,在降低柴油产品凝点的同时可以明显改善其密度和十六烷值,解决了改造前装置生产重柴油密度偏低的问题,为炼油厂生产符合国V质量标准的柴油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2.
马永强  孙伟  边静  张健立  刘志 《电视技术》2021,45(11):103-105
针对数字图像水印技术,通过对闭运算得到的图像再进行开运算,使实验得到的图像区域较为完整,采用4×4的正方形结构元素,使得图像区域有更多的白色像素被置为黑色,对图像进行取反操作,能够对图像区域的非连通区域进行填充.希望能够利用精确的图像分割算法,实现对复杂版面的文档图像的有效切割,在一定程度上对图像数字水印的推广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3.
本文以肇庆市固体废物产业发展为实例,阐明全市固体废物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发展方向,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34.
35.
36.
A novel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nano-Cu/Si3N4 ceramic substrate is proposed. The nano-Cu/Si3N4 ceramic substrate is first fabricated using spark plasma sintering (SPS) with the addition of nanoscale multilayer films (Ti/TiN/Ti/TiN/Ti) as transition layers. 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nano-Cu metal layer and the interface between Cu and Si3N4 a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higher SPS temperature increases the grain size of the nano-Cu metal layer and affects the hardness.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transition layer evolves significantly after SPS. Ti in the transition layer can react with Si3N4 and with nano-Cu to form interfacial reaction layers of TiN and Ti–Cu, respectively; these ensure stronger bonding between nano-Cu and Si3N4. Higher SPS temperatures improve the diffusion ability of Ti and Cu, inducing the formation of Ti3Cu3O compounds in the nano-Cu metal layer and Ti2Cu in the transition layer. This study provides an important strategy for designing and constructing a new type of ceramic substrate.  相似文献   
37.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re the keys to promoting high-quality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 new digital fabrication method of robotic 3D printing is a research area being studied by many to tackle the issue of the declining productivity of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methods. Although many studies have been done, most of the current 3D printing projects are facing limitations in terms of scale. In order to bridge the gap, this article proposed a mass customization 3D printing framework system for large-scale project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mass customization is made possible through the joint operation of the FUROBOT software and 3D printing hardware. By taking the east gate of Nanjing Happy Valley Plaza as a case study, the article demonstrates and studi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large-scale mass customization 3D printing framework system.  相似文献   
38.
刘翠梅 《电气开关》2021,59(4):64-68
为了增强多机电力系统的动态稳定性,提升电力系统平抑负荷扰动的能力,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反步技术的非线性自适应励磁控制方案.由于发电机的机械功率和阻尼系数受系统运行状态的影响,因此可以直接视为未知数,利用自适应定律估算出来这些未知量.根据李雅普诺夫(Lyapunov)函数的形式推导出自适应规律,保证发电机的转子角速度、机端电压、输出功率等不同物理量均收敛.然后在4机11母线的电力系统输电线路上仿真三相短路故障,测量转子转速偏差,对所提出的控制方案进行评估,并与现有的反步控制器和常规电力系统稳定器(CPSS)进行了比较.根据仿真结果,本文所提出的方法比现有的两种控制器的控制效果更有效.  相似文献   
39.
实施独立计量分区(district metered area,DMA)是辅助供水管网管理和漏损识别的重要手段.图划分算法是进行DMA分区的方法之一,常规图划分算法应用中,存在解空间受限、分区后原水流状态易发生较大改变、形成较多串联分区(对流量计算不利)的缺点.在常规图划分算法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粗化阶段按照特定规则匹配、合并非输水干管两端的节点,形成简化的管网拓扑结构;分区阶段得到管网初步分区方案;细化阶段提出基于贪心算法、枚举算法、蒙特卡洛算法的分区调整方法,结合改进的仪表安置方法、水力模拟、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对分区方案进行调整.将该方法应用于YX市供水管网,成功进行了分区.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