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991篇 |
免费 | 8551篇 |
国内免费 | 655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7054篇 |
综合类 | 8012篇 |
化学工业 | 8717篇 |
金属工艺 | 5201篇 |
机械仪表 | 5113篇 |
建筑科学 | 5911篇 |
矿业工程 | 2793篇 |
能源动力 | 2215篇 |
轻工业 | 8905篇 |
水利工程 | 2906篇 |
石油天然气 | 2359篇 |
武器工业 | 1089篇 |
无线电 | 745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588篇 |
冶金工业 | 2717篇 |
原子能技术 | 1529篇 |
自动化技术 | 105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8篇 |
2023年 | 1137篇 |
2022年 | 2498篇 |
2021年 | 3359篇 |
2020年 | 2418篇 |
2019年 | 1744篇 |
2018年 | 1724篇 |
2017年 | 2014篇 |
2016年 | 1990篇 |
2015年 | 3181篇 |
2014年 | 3831篇 |
2013年 | 4648篇 |
2012年 | 5941篇 |
2011年 | 6144篇 |
2010年 | 6103篇 |
2009年 | 5845篇 |
2008年 | 6270篇 |
2007年 | 6291篇 |
2006年 | 5379篇 |
2005年 | 4558篇 |
2004年 | 3389篇 |
2003年 | 2433篇 |
2002年 | 2320篇 |
2001年 | 2164篇 |
2000年 | 1709篇 |
1999年 | 614篇 |
1998年 | 191篇 |
1997年 | 137篇 |
1996年 | 91篇 |
1995年 | 83篇 |
1994年 | 65篇 |
1993年 | 89篇 |
1992年 | 52篇 |
1991年 | 43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17篇 |
1979年 | 12篇 |
1976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59年 | 11篇 |
1951年 | 1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为了提取激光外差玻璃测厚系统中的微弱信号,介绍了激光外差玻璃厚度测量系统原理及待检测信号特征,采用一种简洁、实用的滤波软件,设计出一种高指标带通滤波器,从滤波器频谱图看待检测的激光外差信号频谱完全在通频带内,噪声衰减带达到80 dB,其完全符合系统要求。 相似文献
993.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改革,提出了专业课程设计的选题方式、过程的管理、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等改革思路,并对该项改革进行了延伸思考。笔者认为,在教师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的改革措施和方法,是实现专业课程设计目标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4.
大气效应对通信链路的影响限制了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的应用,研究其影响机理和改善方法有利于降低光通信链路的误码率,提升通信速率及距离.总结了大气对自由空间光通信的影响机理,指出了不同大气效应对光通信的影响形式,其中包括光强衰减、脉冲展宽、光强起伏和闪烁、光束漂移、光束扩展、相位起伏等.综述了现有的大气影响改善方法,主要包括大孔径接收、多波长传输、多光束传输、部分相干光传输、自适应光学等技术,并简述了进一步开展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利用步进频连续波雷达对墙后运动的人体目标进行探测,对墙体杂波抑制和人体目标成像展开了研究.首先,利用人体目标慢速运动的特征,采用时域差分的方法抑制墙体杂波,使人体目标回波得以凸显;然后,分析了墙体折射对目标回波时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的后向投影成像算法进行了改进,使其适用于墙后区域的目标成像;最后,对该算法进行了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人体目标的跟踪.实测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在系统离墙12.6 m的情况下有效地消除墙体回波的影响,清晰地显现出在墙后运动的人体目标.. 相似文献
998.
通信网络对于控制系统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针对LED节能灯生产现场,介绍了基于EtherNet/IP和ControlNet两层通信网络构架的监控系统,其中信息层采用工业以太网(EtherNet/IP)、控制层采用ControlNet现场总线,整体网络使用通用工业协议和生产者/消费者(Produce/Consumer)的通信模式,极大的提高了网络带宽,使其监控系统更加有效地传输数据信息。详细阐述了通信网络的结构、网络的硬件构成、网络组态过程、软件的编程设置等。实际投产应用表明,该通信网络有效地提高了监控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快速性,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9.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