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73篇 |
免费 | 1103篇 |
国内免费 | 38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17篇 |
综合类 | 230篇 |
化学工业 | 640篇 |
金属工艺 | 278篇 |
机械仪表 | 183篇 |
建筑科学 | 237篇 |
矿业工程 | 185篇 |
能源动力 | 111篇 |
轻工业 | 362篇 |
水利工程 | 127篇 |
石油天然气 | 232篇 |
武器工业 | 95篇 |
无线电 | 33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05篇 |
冶金工业 | 81篇 |
原子能技术 | 124篇 |
自动化技术 | 5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8篇 |
2023年 | 261篇 |
2022年 | 606篇 |
2021年 | 725篇 |
2020年 | 451篇 |
2019年 | 312篇 |
2018年 | 308篇 |
2017年 | 249篇 |
2016年 | 196篇 |
2015年 | 295篇 |
2014年 | 259篇 |
2013年 | 227篇 |
2012年 | 101篇 |
2011年 | 54篇 |
2010年 | 49篇 |
2009年 | 52篇 |
2008年 | 43篇 |
2007年 | 41篇 |
2006年 | 49篇 |
2005年 | 36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34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1篇 |
1959年 | 5篇 |
1951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简述了己二腈催化加氢的反应机理;根据催化剂形式的不同;综述了己二腈加氢制备已二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Zlegler型催化剂及贵金属络合物均相催化剂、雷尼镍(Raney Ni)型催化剂及非负载型多相催化剂在己二腈催化加氢制备己二胺的应用及其优缺点;详述了负载型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及加氢效果;指出工业生产中以Raney Ni型催化剂为主,但使用寿命及环保方面限制其发展,而负载型催化剂在己二腈催化加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建议今后应进一步探索己二腈催化加氢中的不同产物生成机理,改进活体的负载方式及助催化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2.
采用膨胀型阻燃剂NP430填充三元乙丙橡胶(EPDM),研究其阻燃性能.结果表明:膨胀型阻燃剂NP430对EPDM具有很好的阻燃效果,外加酸源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和碳源高苯乙烯(HS)树脂具有更好的协同阻燃作用.当EPDM/EVA/HS并用比为80/8.6/11.4、膨胀阻燃剂NP430用量为90份时,极限氧指数可达47.6.填充石蜡油会明显降低EPDM的阻燃性能,但不影响燃烧膨胀过程.而填充少量甲基丙烯酸锌、酚醛树脂等有机填料对EPDM的阻燃性能影响很小;填充炭黑、白炭黑、碳酸钙、可膨胀石墨等无机填料会导致燃烧产生的气体逸出,严重不利于膨胀过程,导致膨胀型阻燃剂不能发挥阻燃作用. 相似文献
993.
吸收及分离二氧化碳是降低碳排放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策略之一,这就必然要求全球科技工作者注重开发具有选择性高效吸收分离二氧化碳的新材料和新路线。作为近20多年来发展的一类代表性的新材料,离子液体(尤其是功能化离子液体)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例如几乎没有蒸气压、液态温度范围大、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电化学窗口宽、不可燃、结构-性质可调控等。这些性质使离子液体在二氧化碳吸收及分离领域受到广泛关注。重点综述了近5年(2015~2019)来功能化离子液体吸收分离二氧化碳的研究进展, 主要内容包括单位点离子液体、多位点离子液体、基于功能化离子液体的混合物、功能化离子液体杂化材料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分离。同时, 对目前该领域的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94.
离子液体因其特殊的内在结构及性能,使得其在纤维素预处理应用过程中展现出良好的效果,其相关体系的物性研究是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基础必要数据。因此选用甲基咪唑和磷酸三甲酯合成了离子液体1,3-二甲基咪唑磷酸二甲酯([Mmim][DMP]),并测定了[Mmim][DMP] (1) + DMSO (2) 和 [Mmim][DMP] (1) + 乙腈 (2) 两个二元体系,在293.15~323.15 K时,全组成范围内的密度和黏度。计算了体积性质和超额性质数据。通过比较分析二元体系的超额摩尔体积(V E)、表观摩尔体积( )、无限稀释表观摩尔体积( )和偏摩尔体积( )数据,以及分子模拟手段讨论了离子液体与溶剂之间的作用形式,包括离子液体与溶剂之间形成的氢键对溶液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以蒲草叶(CL)为原料、CO2为活化剂,采用两步法制备蒲草叶基活性炭(CL-AC)。利用SEM和BET对CL-AC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L-AC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活化温度800℃、活化时间20 min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样品(CL-AC3)的比表面积最高,达到570.03 m2/g。5 000次循环后,CL-AC3的电容保持率为90.56%。当电流密度为0.5 A/g时,比电容达到111 F/g。采用单因素试验对CL-AC3吸附亚甲基蓝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较优吸附条件为吸附剂投加量12.5 mg、溶液初始质量浓度50 mg/L、温度303.15 K、吸附时间300 min,该条件下吸附量达到199.22 mg/g。亚甲基蓝在CAC上的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线,吸附过程是自发吸热。 相似文献
996.
水合物在多孔介质的分布含量和赋存模式是当前水合物界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许多学者利用不同的高精密仪器和独立的测量方法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与X射线计算机显微断层技术(X-CT)、核磁共振成像(MRI)等可视化仪器不同,扫描电镜(SEM)具有高分辨率、高景深等特性,是一种可直观地表征样品表面形貌信息的优良工具,而一般的水合物晶体和多孔介质粒径完全在扫描电镜的可视化精度范围。本文利用低温冷场扫描电镜对冰和四氢呋喃(THF)水合物及其玻璃珠进行成像,冰多为六角形和圆球形,且在数量上圆球形冰晶多于六角形冰,还存在少数的由于烧结或者奥斯特瓦尔德熟化产生的多晶不规则结构。而THF水合物为块状、不规则的晶体,其表面上存在少数的冰,两者尺寸相差较大。这是由于THF水合物阻断了冰-水-蒸汽系统的传质,使得烧结/奥斯特瓦尔德熟化的条件很难实现,也因而很难看到冰的多晶结构。此外,观察到冰、水合物在多孔介质内的分布模式也不相同,冰为明显的“孔隙填充”型和“包裹”型,且分布较分散,但THF水合物通过二次电子成像观察和能谱仪(EDS)定性表征,分布密度比较集中,接近“斑块”型。给出了利用EDS表征水合物样品的条件,为EDS在水合物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相似文献
997.
采用高效可降解水处理剂聚天冬氨酸(PASP)与聚丙烯酸(PAA)、硫酸锌、2-膦酸基-1,2,4-三羧酸丁烷(PBTCA)等复合药剂协同作用,设计了一种新型低磷工业水处理方案。利用正交实验讨论了各组分的最佳配比,并采用静态阻垢以及智能动态模拟等方法评价该方案的缓蚀阻垢性能。结果表明,当PASP、PAA、硫酸锌、PBTCA的最佳配比浓度分别为40、30、4、8 mg/L时,其阻垢率为95. 04%;在模拟工业循环水环境下,该方案年腐蚀速率0. 046 mm/a和污垢热阻为2. 538 6×10-4m2·K/W,数据分析显示其具有较好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8.
999.
储油罐中的原油及汽油等轻质油品在储存或运输过程中,部分轻组分蒸发产生多种对大气有毒、有害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油气回收的终端环节,常采用活性炭对VOCs进行充分吸附达标后排放至大气。对吸附VOCs饱和的活性炭进行脱附再生,既可延长活性炭使用寿命,又可减少固体废弃物处理量。超临界CO2再生活性炭方法较好地克服了传统的热再生法固有的缺陷,被认为是目前有前途的再生活性炭方法。本文详细阐述了超临界CO2再生活性炭的机理研究现状,总结了机理研究的关键点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VOCs在超临界CO2作用下脱附的微观机理及脱附后的VOCs在活性炭中相关传质系数的计算模型为今后机理研究的关键突破口,为超临界CO2再生活性炭基础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指明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