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281篇 |
免费 | 12606篇 |
国内免费 | 616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8353篇 |
综合类 | 9530篇 |
化学工业 | 10879篇 |
金属工艺 | 6016篇 |
机械仪表 | 5998篇 |
建筑科学 | 6231篇 |
矿业工程 | 4008篇 |
能源动力 | 2614篇 |
轻工业 | 10969篇 |
水利工程 | 3078篇 |
石油天然气 | 3112篇 |
武器工业 | 1573篇 |
无线电 | 820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7038篇 |
冶金工业 | 11113篇 |
原子能技术 | 1474篇 |
自动化技术 | 1186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8篇 |
2024年 | 1911篇 |
2023年 | 1895篇 |
2022年 | 3847篇 |
2021年 | 4707篇 |
2020年 | 3386篇 |
2019年 | 2318篇 |
2018年 | 2445篇 |
2017年 | 2776篇 |
2016年 | 2603篇 |
2015年 | 4023篇 |
2014年 | 4926篇 |
2013年 | 5862篇 |
2012年 | 7295篇 |
2011年 | 7532篇 |
2010年 | 7212篇 |
2009年 | 6571篇 |
2008年 | 6693篇 |
2007年 | 6513篇 |
2006年 | 5562篇 |
2005年 | 4305篇 |
2004年 | 3199篇 |
2003年 | 2178篇 |
2002年 | 1924篇 |
2001年 | 1775篇 |
2000年 | 1443篇 |
1999年 | 745篇 |
1998年 | 2724篇 |
1997年 | 1562篇 |
1996年 | 1003篇 |
1995年 | 582篇 |
1994年 | 487篇 |
1993年 | 542篇 |
1992年 | 113篇 |
1991年 | 116篇 |
1990年 | 119篇 |
1989年 | 114篇 |
1988年 | 92篇 |
1987年 | 81篇 |
1986年 | 75篇 |
1985年 | 53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39篇 |
1981年 | 41篇 |
1980年 | 72篇 |
1979年 | 17篇 |
1977年 | 158篇 |
1976年 | 283篇 |
1959年 | 37篇 |
1951年 | 1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间歇强制式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的选型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志功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8,(7)
间歇强制式沥青混凝土拌合设备是由很多机械总成组成的系统的沥青混合料的加工厂,其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投资巨大.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就其选型应注意的方面提出看法,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52.
53.
P204对Sc有很好的分离选择性和分离能力,但由于反萃困难限制了其在Sc纯化中的应用。本工作研究了从裂变产物中分离纯化Sc的方法,建立流程如下:首先利用P204树脂对Sc的强萃取能力,将Sc与大量裂变产物分离,再通过灰化方法破坏树脂官能团,解决了吸附在P204树脂上的Sc难以解吸的问题,最后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实现Sc与残留Zr和Mo的分离,从而实现了Sc与裂变产物的分离。该方法对样品体积和酸度要求低,流程步骤操作简单。通过对模拟样品进行分析,Sc的回收率大于65%,对主要裂变产物的去污因子大于103,适用于Sc与裂变产物的分离。 相似文献
54.
我国后处理工业示范厂和后处理大厂产生的非工艺低放废水具有年产生量大、成分复杂、污染核素种类多等特点。针对后处理非工艺低放废水的特点,初步探究了使用混凝剂处理非工艺低放废水的可行性。研究用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为助凝剂,比较了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3种混凝剂对模拟非工艺低放废水中总有机碳(TOC)的去除效果。通过正交实验探讨了混凝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对模拟非工艺低放废水的混凝效果最佳,混凝剂的投加量是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当混凝剂和助凝剂的加入量分别为348 mg/L和24μg/L、混凝时间为30 min、pH=5时,得到去除模拟非工艺低放废水中TOC的最优方案,TOC去除率达到24%。 相似文献
55.
56.
为探究行之有效的“以孔代巷”瓦斯抽采技术,解决端氏煤矿高抽巷工程量大、经济成本高等问题,提出顶板定向长钻孔替代高抽巷治理采空区瓦斯模式。采用FLAC3D数值模拟确定3号煤层顶板以上15~45 m为最佳抽采层位,并基于定向钻进轨迹控制技术,在端氏煤矿3019工作面进行成孔试验。结果表明:钻进轨迹能够按照预设参数实施,成孔直径达153 mm,一次成孔深度420 m以上,钻孔进入稳定抽采阶段的平均抽采瓦斯浓度达18%、平均抽采瓦斯纯流量达8.7 m3/min,钻孔抽采条件下工作面瓦斯抽采率达36.7%,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控制在0.50%以下,解决了瓦斯超限问题。与高抽巷抽采技术相比,顶板定向长钻孔成本降低62.5%、施工工期缩短50%,验证了“以孔代巷”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7.
5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