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26篇
  免费   2192篇
  国内免费   1547篇
电工技术   1681篇
综合类   1668篇
化学工业   1872篇
金属工艺   1226篇
机械仪表   1084篇
建筑科学   1256篇
矿业工程   797篇
能源动力   477篇
轻工业   2140篇
水利工程   564篇
石油天然气   509篇
武器工业   226篇
无线电   19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88篇
冶金工业   672篇
原子能技术   388篇
自动化技术   2806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266篇
  2022年   684篇
  2021年   937篇
  2020年   661篇
  2019年   474篇
  2018年   462篇
  2017年   549篇
  2016年   492篇
  2015年   785篇
  2014年   899篇
  2013年   1063篇
  2012年   1395篇
  2011年   1431篇
  2010年   1457篇
  2009年   1323篇
  2008年   1358篇
  2007年   1325篇
  2006年   1111篇
  2005年   1004篇
  2004年   698篇
  2003年   475篇
  2002年   454篇
  2001年   426篇
  2000年   346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针对直流输电线路单端行波测距故障点反射波波头识别困难,利用直流线路过电压吸收电容接地端互感器二次侧电流间接获取线路故障行波,基于直流线路故障初始行波波前陡度和故障距离的关系,结合EMD分解IMF1模极大值故障波头标记,提出了故障点反射波头的自动识别方法。对单端故障行波数据进行EMD分解,利用IMF1模极大值标记各波头到达测量端故障的时刻;根据线路故障初始波头波前陡度计算初步故障距离,从已标记的波头中筛选与该距离最接近的模极大值点,确定故障点反射波,实现单端行波自动测距。在PSCAD/EMTDC中建立了±500 kV直流线路仿真模型,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有效识别故障点反射波,在不同故障条件下算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92.
分析了湖南省220 kV及以上变电站接地网安全性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对变电站接地网的降阻措施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对变电站进行安全性评价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93.
本研究采用7种不同的吸收性检测方法对6种吸收性不同的水彩画纸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制定了一套适用于全面判定水彩画纸吸收性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墨水划线法、液体渗透法、表面吸收度法和赫克力士施胶度法均不适宜测试水彩画纸的吸收性;水彩画纸的吸收性可通过Cobb法、接触角法和动态渗透法综合评定,当纸张Cobb (60)值在(20±4)g/m2范围内时,接触角在30 min之内变化应较小,1200 s动态渗透曲线所表示的渗透速率应较快。  相似文献   
994.
本研究使用果糖作为碳源,木质素磺酸盐协同三嵌段共聚物P123作为模板剂,经过水热碳化法和高温碳化法制备果糖基碳微球材料。探究了木质素磺酸盐对果糖在水热条件下的组装过程及调控机制,并分析果糖基碳微球材料在电化学领域的应用。结果表明,木质素磺酸盐的加入是微球表面形成波纹状突起的决定因素。经高温碳化处理过后得到中空多孔的Yolk-Shell果糖基碳微球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其比表面积为535. 04 m~2/g,孔容为0. 26 cm~3/g;在电流密度为0. 1 A/g时,其比电容为96 F/g,能量密度为3. 16 Wh/kg,功率密度为28. 06 W/kg。  相似文献   
995.
设计了一种新型大功率晶闸管整流装置智能数字触发控制器.该控制器硬件核心由基于16位微控制器MC9S12DP256B与TI DSP TMS320LF2407的双处理器系统构成.算法上采用模糊自适应PI进行稳流控制及整流变压器档位与α角解耦控制优化功率因素.为了满足该系统的实时性及高可靠性的要求,为主控制器移植了嵌入式操作系统uC/OS-Ⅱ.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案的智能数字触发器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性能,主电路电流稳态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换档期间电流无冲击.  相似文献   
996.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并网变换器已成为能量传输的关键设备。模型预测控制的虚拟同步机参数鲁棒性较低,当并网参数失配时,输出电流纹波增大,同步机功率支撑下降。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虚拟同步无模型参数鲁棒预测控制方法。首先,该方法采用四阶Runge-kutta优化超局部无模型得到虚拟同步机参数增强鲁棒模型。然后,采用Lagrange插值法求解模型中K参数,通过前4个时刻的采样值预测下一时刻的输出。同时设计虚拟惯量无模型自适应预测算法,实现了惯量动态需求响应。最后,经过价值函数寻优比较得到虚拟同步机的优化电压矢量,实现参数鲁棒增强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在参数失配情况下功率支撑能力稳定,频率波动时虚拟惯量能够动态响应,具有良好的稳态和动态响应性能。  相似文献   
997.
为满足空间植物培养的需求,基于空间微重力环境和平台资源约束,开展了根部水分和养分控制、栽培室大气环境控制、光环境控制等方面的空间植物栽培装置方案研究。研制了具有水分/养分供应、大气环境控制、光源、测量与控制、栽培室和根盘等6个功能模块的空间植物栽培装置。开展了装置的集成与调试,对装置各功能模块设计合理性进行验证。最后利用组合体试验平台,进行装置各功能模块集成性能验证、植物功能评价验证(生物学特性、物质和能量交换、营养品质和生物安全性等)及植物栽培流程验证(流程合理性、资源需求及保障、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验证结果表明:水分供应、养分供应、大气环境控制、植物光照控制和参数测量控制等性能良好,能够满足植物培养对各类生长环境条件的需求;生菜生长旺盛,生产效率101.31 g(鲜质量)·(kWh)-1·d-1·m-2,光能利用率0.31 g(干质量)·mol-1光子,富含各种营养,食用安全。装置方案和植物栽培流程合理可行,性能良好,具有较高的植物生产能力。研究结果为后续开展空间植物栽培装置研制奠定了技术基...  相似文献   
998.
Nano-porous materials have excellent thermal insulation performance,whose microstructure and physical properties,however,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To accurately describe the stochastic phase distribution,a random internal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generation-growth method,called the quartet structure generation set(QSGS),has been proposed in the present paper.The model was then imported into lattice Boltzmann algorithm as a fully resolved geometry and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n heat transfer at the nanoscale.Furthermore,a three-dimensional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LBM)D3Q15 was adopted to predict the nano-granule porous material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This ideal method provided a significant advantage over similar porous media methods by directly controlling and adjusting of granul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granule size,porosity and pore size distributions and studying their influence directly on thermal conductivity.To verify the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model,some experiments based on guarded hot plate meter(GHPM)were conduct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greed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references values,which illustrated that this method was reliable to generate the microstructure of nano-granule.What’s more,the effects of pressure,core distribution probability,cd and density were investigated.There existed an optimal density(about 120 kg·m-3)making the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being minimum and an optimal core distribution probability about cd=0.1 making the uniformity being the best.In addition,the present approach is applicable in dealing with other porous materials as well.  相似文献   
999.
郭中权  毛维东  肖艳  马赛 《煤炭学报》2021,46(1):245-250
聚丙烯酰胺(PAM)作为一种高效絮凝剂被广泛应用于矿井水处理过程中,PAM残留物丙烯酰胺(AM)单体存在于矿井水处理环节中,而AM已被国家癌症中心列为ⅡA类致癌物。为揭示PAM残留物AM在矿井水处理中的迁移规律,对10个矿区的矿井水处理环节进行了检测分析,并通过混凝沉淀与过滤实验研究了PAM投加量、分子量、水解度、矿井水pH值和含盐量等因素对AM质量浓度和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调研的10个矿区的矿井水处理中,有80%的澄清(沉淀)池出水AM质量浓度>0.0005 mg/L,在0.0017~0.0875 mg/L,有60%的过滤出水AM质量浓度﹥0.0005 mg/L,在0.0011~0.0767 mg/L,过滤过程对AM的去除率在12.3%~99.1%,矿井水常规处理难以保证AM质量浓度满足饮用水标准,回用于饮用水需考虑PAM选型和投加量的优化,或采用反渗透等膜技术处理;在试验条件下(PAM投加量0.5~2.5 mg/L、分子量500万~1800万、水解度5%~30%、聚合氯化铝投加量为80 mg/L),AM质量浓度在沉淀与过滤2个处理环节均随各因素水平的增加而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过滤过程对AM的去除率在30.0%~58.3%,当PAM投加量为1.0 mg/L、分子量为1200万、水解度为22%,原水pH值为7、电导率为2000μS/cm时,沉淀和过滤出水AM质量浓度最低,实验中最低值分别为0.0026和0.0012 mg/L。  相似文献   
1000.
为提高水能利用率,解决小水电机组以最优效率为目标负荷分配问题,开发了 一套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小水电机组负荷优化分配平台.平台通过对基础数据和在线测量数据的分析,自动识别机组的状态条件、运行工况、稳定性能等情况.在此基础上,给出一种在线基于实时动态自校正的逐次迭代效率曲面拟合方法,解决大数据样本误差噪声引起的效率拟合误差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