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78篇
  免费   3186篇
  国内免费   2236篇
电工技术   2183篇
综合类   2967篇
化学工业   3148篇
金属工艺   1573篇
机械仪表   2010篇
建筑科学   1935篇
矿业工程   1392篇
能源动力   790篇
轻工业   3149篇
水利工程   1011篇
石油天然气   983篇
武器工业   416篇
无线电   278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84篇
冶金工业   974篇
原子能技术   448篇
自动化技术   4555篇
  2024年   122篇
  2023年   439篇
  2022年   1088篇
  2021年   1321篇
  2020年   937篇
  2019年   616篇
  2018年   706篇
  2017年   742篇
  2016年   654篇
  2015年   1155篇
  2014年   1533篇
  2013年   1820篇
  2012年   2336篇
  2011年   2472篇
  2010年   2402篇
  2009年   2303篇
  2008年   2300篇
  2007年   2238篇
  2006年   1902篇
  2005年   1513篇
  2004年   1128篇
  2003年   670篇
  2002年   564篇
  2001年   519篇
  2000年   450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8篇
  1959年   6篇
  195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41.
张向新  覃盛昆 《当代化工》2021,50(4):775-778,923
为了研究双掺微硅粉和粉煤灰对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制备了微硅粉和粉煤灰掺量分别为0、3%、6%、9%、12%、15%的36组试件,测试了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的坍落度、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结果表明: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以及抗折强度均随着粉煤灰以及微硅粉掺量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钢纤维混凝土在微硅粉掺量小于6%、粉煤灰掺量小于15%时具有较强的工作性能,且当微硅粉掺量为6%、粉煤灰掺量为3%时抗压、抗拉以及抗折强度最优.  相似文献   
142.
同频同相交流耐压试验技术因无需母线全停,现已在220 kV GIS设备检修或扩建后的绝缘性能试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110 kV变电站普遍采用三相共筒式GIS设备,由于相间紧凑布置,在对三工位隔离开关进行耐压试验时,隔离开关断口击穿风险较大,这将给系统供电可靠性带来极大影响。使用EMTP-ATP仿真软件搭建了同频同相交流耐压试验中110 kV GIS设备隔离断口击穿仿真模型,获得了同相击穿和异相击穿的故障电压及电流特性,分析了加装保护电阻对击穿特性的影响规律,给出了击穿特性抑制措施建议,为同频同相技术在110 kV GIS设备交流耐压试验中的应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43.
144.
收集国内大型露天矿矿用轮胎使用数据,在轮胎损伤类型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轮胎损伤的原因;TKPH值是轮胎选型和使用寿命预测的关键指标,以此为基础构建轮胎全寿期管理的内容和流程,并采用轮胎全寿期管理系统对轮胎进行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纳米比亚某大型露天铀矿为案例,分析该露天矿轮胎使用现状和维护成本构成,提出了合理优化成本策略。研究结论表明,矿用卡车运行过程中轮胎胎体温度和压力异常是造成轮胎损伤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轮胎使用寿命;加强轮胎全寿期管理,做好轮胎选型、保管、搭配与安装、使用、维护、修补等是降低轮胎损伤、延长轮胎寿命的重要管理手段。采用吨矿岩轮胎摊销成本Ca和吨公里轮胎消耗成本Cb作为该露天矿轮胎使用的考核指标。吨矿岩轮胎摊销成本Ca为0.7元,占采矿成本的5%~6%,可衡量轮胎在采矿成本中占比大小;吨公里轮胎消耗成本Cb为0.276元,可以作为矿山轮胎管理水平和轮胎使用数量预测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5.
探究了菌渣的水热液化转换成生物油燃料的过程。结果表明,抗生素菌渣在260 ℃、保留时间是135 min时,获得最大的生物油产率(28.01%)。通过6种不同的催化剂进行催化,加入催化剂后,生物油产率最大的是Na2CO3(36.06%)和NaOH(36.31%)。碱催化的生物油的含氮化合物的质量分数在41.16%~49.74%之间,而酸催化产生的生物油含氮化合物的量在57.62%~59.32%之间。通过调节催化剂Na2CO3、NaOH的添加量发现,在投加量为8%时,生物油含氮量均最低,Na2CO3和NaOH催化产生的生物油组分的含氮化合物质量分数分别为29.12%和35.67%。在催化剂投加量为10%时,对氧的脱除效果都最好,分别为32.12%和29.02%,此时产生的生物油的热值达到最大(达到33.3220和34.7320 MJ?kg?1)。   相似文献   
146.
对于含黏土矿物较高的页岩油储层,地层水的矿化度可高达4.786×103 mol·m?3,压裂过程中与注入的低矿化度压裂液形成的渗透压作用显著。为探究渗透压对渗吸的影响作用,建立了综合考虑渗透压和毛管力渗吸作用的油水两相二维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开展了页岩油储层压裂液泵注和关井阶段渗透压、毛管力、关井时间、盐浓度、膜效率、分支缝面积占比等对渗吸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滤失主要由压力差、毛管力和渗透压3种机制驱动,其中压力差是滤失的关键控制机制;②关井时间对压裂液的渗吸作用影响较大,关井50 d时,前15 d渗吸量可达到总渗吸量的80%,且关井压力扩散会波及到两侧压裂段;③与压力扩散相比,渗透压达到平衡的时间较长,对于地层水矿化度为4.786×103 mol·m?3的情况,裂缝附近的矿化度达到600 mol·m?3左右所需关井时间为50 d;④由于压力差是渗吸主要驱动力,页岩膜效率对渗透压力扩散影响微弱,页岩膜效率30%与5%相比渗吸量仅增加4%;⑤对于密切割压裂,关井后,含水饱和度受小间距水力裂缝控制,分支缝对渗吸含水饱和度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47.
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由于其能够快速便捷的对铁磁性构件的损伤进行识别,且被认为具有识别隐性损伤的能力,而被广泛研究。为推进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在桥钢箱梁损伤检测方面的应用,对桥钢箱梁进行了静力受弯试验,提取其变形最严重的上翼缘磁信号分布,建立了损伤区域力与磁信号和磁信号梯度的关系曲线,并提出用磁场梯度指数来表征钢梁的受力和损伤状态。结果表明:上翼缘磁信号曲线与应力变化形态正好相反,磁信号曲线在进入塑性后发生反转变为负值,且随应力变化的速度增快,可以判断构件进入塑性状态,即将发生损伤;磁场梯度曲线在损伤最严重的区域出现最大值,且随着荷载的增大,磁梯度最大值点不断向钢梁中间移动,由此可以进行破坏状态的预警;磁场梯度与应力关系曲线可将构件整个受力过程明显的区分为初始、屈服、塑性、损伤4个状态;可以用磁场梯度指数来进行构件受力状态与损伤状态的表征。该研究可为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在桥钢箱梁损伤状态的定量评估和预警方面的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8.
李振团  秦鹤勇  田强  张文云  赵光普 《钢铁》2022,57(2):117-126
 为了研究不同变形参数对锻态GH4742合金动态再结晶及γ′相的影响,利用单道次等温压缩试验获得了变形温度为1 050~1 150 ℃、变形量为30%~70%、变形速率为0.1 s-1时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分析了不同变形参数下真应力-真应变曲线以及峰值应力的变化规律,同时采用SEM、EBSD对不同变形参数下动态再结晶过程中的亚结构以及γ′相进行了精细表征,定量计算了基体内的几何位错密度以及发生动态再结晶的比例,并测试了不同变形参数下基体的硬度。重点探讨了不同变形参数下动态再结晶的形核机制,深入分析了动态再结晶过程中亚结构以及γ′相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变形温度为1 080 ℃时,基体中存在大量未溶的一次γ′相,小角度晶界比例超过35%,基体发生动态再结晶比例小于35%,主要形核方式为连续动态再结晶。变形温度为1 110 ℃,一次γ′相尺寸减小并发生回溶,小角度晶界比例小于8%,基体发生动态再结晶比例超过75%,主要形核方式为不连续动态再结晶。随着变形量增加,一次γ′相尺寸增大、数量密度降低,小角度晶界比例显著下降,动态再结晶比例明显提高。低温变形时基体硬度随着变形量增加而显著增加,而高温变形时硬度先增加后逐渐趋于不变。GH4742合金变形温度为1 110 ℃时,变形量50%时已完成动态再结晶,组织为等轴的动态再结晶晶粒,基体硬度较低,为357HV,在此变形参数下加工具有良好的热成型性能。  相似文献   
149.
GH150合金焊接热影响区液化与液化裂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可变拘束试验,热塑性试验,差热分析,光镜与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GH150合金焊接热影响区液化及液化裂纹形成机制,加热过程中温度高于1250℃的热影响区由于γ/(Nb,Ti)C共晶产生液化,在温度达到1353℃(固相线)至1375℃(液相线)的近缝区,晶内出现大量液化点,冷却过程中温度在1273和1200℃时形成γ/(Nb,Ti)C共晶和γ/Laves相共晶,(Ng,Ti)C组分液化及形成γ/L  相似文献   
150.
铜管内部阴极保护电位分布公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管道内部阴极保护时电位分布公式的推导过程,重点推导和分析了双点阳极时其电位公式,并与文献中的同类公式进行了比较,同时,用该公式检验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