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549篇 |
免费 | 3705篇 |
国内免费 | 264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783篇 |
综合类 | 3829篇 |
化学工业 | 3908篇 |
金属工艺 | 2427篇 |
机械仪表 | 2369篇 |
建筑科学 | 2389篇 |
矿业工程 | 1643篇 |
能源动力 | 919篇 |
轻工业 | 4309篇 |
水利工程 | 1148篇 |
石油天然气 | 1225篇 |
武器工业 | 639篇 |
无线电 | 333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688篇 |
冶金工业 | 1394篇 |
原子能技术 | 519篇 |
自动化技术 | 437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6篇 |
2023年 | 590篇 |
2022年 | 1464篇 |
2021年 | 1769篇 |
2020年 | 1257篇 |
2019年 | 842篇 |
2018年 | 957篇 |
2017年 | 1046篇 |
2016年 | 931篇 |
2015年 | 1526篇 |
2014年 | 1959篇 |
2013年 | 2192篇 |
2012年 | 2837篇 |
2011年 | 2994篇 |
2010年 | 2848篇 |
2009年 | 2651篇 |
2008年 | 2641篇 |
2007年 | 2570篇 |
2006年 | 2171篇 |
2005年 | 1689篇 |
2004年 | 1315篇 |
2003年 | 859篇 |
2002年 | 840篇 |
2001年 | 652篇 |
2000年 | 572篇 |
1999年 | 191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5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6篇 |
1976年 | 1篇 |
1969年 | 1篇 |
1959年 | 5篇 |
1951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旨在为油莎豆油精炼工艺提供参考,采用柠檬酸辅助水化脱胶对冷榨油莎豆原油进行脱胶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脱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比脱胶前后油莎豆油的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和主要官能团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最佳柠檬酸辅助水化脱胶工艺条件为柠檬酸质量分数45%、柠檬酸添加量0.25%(以油莎豆油质量计)、水添加量3%(以油莎豆油质量计)、温度40℃、酸处理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脱胶率为71.49%;脱胶处理后油莎豆油酸值、过氧化值均符合国家食用植物油标准的限量要求,亮度(L*)、黄色度(b*)上升,红色度(a*)下降;脱胶工艺未对油莎豆油的脂肪酸饱和度、脂肪酸组成和主要官能团结构产生明显影响。综上,柠檬酸辅助水化脱胶工艺可以较好地改善油莎豆油品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2.
该研究以云南大叶种鲜叶为材料,运用感官审评和电子鼻技术对7种不同萎凋工艺云南红茶的香气特征和成分进行分析。电子鼻分析表明:在主成分分析(PCA)中,干茶香气总贡献率为98.423%、茶汤香气总贡献率为99.948%、叶底香气总贡献率为99.948%,且干茶香气较茶汤香气和叶底香气更能够较好地区分不同萎凋工艺的云南红茶;在传感器区分贡献率分析(Loadings)中,W1S(甲基类)、W1C(芳香成分、苯类)、W2S(醇类、醛酮类)和W5S(氮氧化合物)在红茶香气区分中起主要作用,其可能是影响不同萎凋工艺制成云南红茶香气差异的主体成分。感官审评结果显示WM7[室内自然萎凋,24 h,(17±2)℃,相对湿度70%±5%,摊叶厚度2 cm]制作成的大叶种云南红茶,汤色橙红明亮,香气甜香浓郁,滋味醇厚有花果香,综合感官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993.
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acid,O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贝类等生物中的海洋生物毒素,可引起人或动物的急性中毒,对食品安全和海产养殖具有严重危害。因此建立快速、可靠、灵敏的OA检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免疫分析检测技术基于抗原抗体的结合,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是当前检测贝类毒素OA的主要手段。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针对贝类毒素OA的免疫分析检测技术,其中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免疫层析检测、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检测和基于免疫传感器的检测技术等。本文着重阐述了不同免疫分析技术的原理及其在OA检测中的实际应用,同时探讨了免疫分析技术在贝类毒素OA检测方面的挑战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开发性能更加优异的OA免疫检测技术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94.
通过比较鲢鱼卵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cysteine proteinase inhibitors,CPIs)粗提过程中的比活力(Azocasein法),确定其最佳粗提条件为:以含0.1 mmol/L苯甲基磺酰氟(phenylmethanesulfonyl fluoride,PMSF)的20 mmol/L磷酸盐缓冲液(pH 6.0)作为匀浆缓冲液,并于30 ℃对匀浆样进行pH 3.0酸处理10 min,然后碱回调至pH 8.0,CPIs纯度提高了15.54 倍。进一步经SP Sepharose Fast Flow阳离子层析验证表明,与pH 4.0相比,pH 3.0酸处理能高效除去活性峰Ⅱ中的酸碱及热不稳定杂蛋白,使CPIs比活力提高了48.22 倍。采用SephacrylS-200分子筛层析,获得部分纯化的低分子CPIs组分Ⅱ-b和Ⅱ-c,比活力和纯化倍数分别为1 098.59 U/mg、312.10 倍和1 769.23 U/mg、502.62 倍。电泳分析表明,明胶底物-SDS-反相酶谱法无法鉴定Ⅱ-b和Ⅱ-c的抑制活性;而与木瓜蛋白酶在适宜条件下反应后进行的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则初步鉴定Ⅱ-b和Ⅱ-c中均含有至少7 kD和10 kD两种低分子CPIs。最后经质构分析表明,Ⅱ-b和Ⅱ-c以5 U/g添加入鲢鱼鱼糜时,均能够极显著提高鲢鱼鱼糜凝胶强度(48.77%和55.55%),抑制软化。 相似文献
995.
麻竹笋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 种不同溶剂提取麻竹笋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多酚类提取物中的挥发性
成分进行鉴定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60%甲醇、50%乙醇、30%丙酮、乙酸乙酯4 种不同溶剂提取物中的总酚含
量分别为4.94、4.85、4.47 mg/g和2.22 mg/g。4 种溶剂提取的麻竹笋多酚类化合物中共鉴定出24 种挥发性物质。其
中,含量较高的物质有4-对羟基苯甲醛、4-对羟基苯乙腈、乙酸、1,2,3,5-四羟基环己烷、2,3-二氢-3,5-二羟基-6-甲
基-4-吡喃和丙酮醇等,而提取物中的挥发性酚类物质主要为邻苯二酚和3-甲基邻苯二酚。 相似文献
996.
建立了纺织品中邻苯二甲酸二甲氧乙酯(DMEP)、邻苯二甲酸二(C6~8支链)烷基酯和富C7链(DIHP)的超声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优化了其色谱、质谱条件,确定了有效的样品提取步骤.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89.2%~97.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检出限分别为1.5 mg/kg(DEMP)和2.5 mg/kg(DIHP),定量限分别为5 mg/kg(DEMP)和10 mg/kg(DIHP).本方法操作简单可靠,适用于纺织品中DMEP和DIHP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997.
为明确热解温度对不同烟草废弃物生物炭中元素组成及重金属安全性的影响,以烟秆、烟梗及废弃烟叶为原材料,研究了2种热解温度(450℃和600℃)下制备生物炭的产率、元素组成、重金属(Cr、Ni、Cu、Zn、As、Cd和Pb)含量及其浸出毒性特征。结果表明,当热解温度从450℃升至600℃,各废弃物生物炭的产率降低,生物炭中的碳(C)含量升高,而氮(N)和氧(O)含量降低;其中烟梗炭的产率最高,烟秆炭的碳含量及烟叶炭的氮含量最高。随热解温度升高,各生物炭中Ni、Cu、Zn、As和Pb等重金属含量均呈不同程度升高,而烟叶炭中Cr及烟梗和烟叶炭中Cd含量在600℃热解温度下显著低于原材料中含量;随热解温度升高,烟梗炭的Cr、As元素和烟叶炭的Zn、As元素的相对富集系数(REF)下降,且由富集趋势(REF>1)转为挥发趋势(REF<1);烟叶炭的Ni、Cu元素则由挥发趋势转为富集趋势。各生物炭中重金属的沥滤浸出毒性(TCLP)均低于其原材料浸出液,生物炭浸出液中Cu、Cd和Pb含量随热解温度升高而降低,As含量呈相反趋势,各生物炭浸出液重金属含量均低于GB 5085.3-2007浸出毒性规定限量值,表明烟草废弃物生物炭的重金属浸出毒性较低,可以在农田中安全施用。 相似文献
998.
999.
利用基于涡流的水力空化处理大豆分离蛋白,通过比较处理前后大豆分离蛋白在谷氨酰胺转氨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凝胶的质构特性、持水性、流变学性质、分子间作用力、微观结构和二级结构的变化,来研究大豆分离蛋白经水力空化处理后其酶促凝胶行为的变化规律及机制。结果表明,与未经水力空化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相比,大豆分离蛋白经水力空化处理30 min后形成的酶促凝胶强度(P<0.05)、持水性(P<0.05)和储能模量增加;凝胶形成的分子间作用力发生变化,离子键、氢键及疏水相互作用相对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二硫键和非二硫共价键相对含量显著增加(P<0.05);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经水力空化处理后的大豆分离蛋白形成的酶促凝胶孔洞较小,微观结构更加致密和均匀;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凝胶的二级结构也发生了改变,β-折叠、β-转角相对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α-螺旋、无规卷曲相对含量显著降低(P<0.05)。可见,水力空化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善大豆分离蛋白谷氨酰胺转氨酶促凝胶的性能,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应用于食品工业。 相似文献
1000.
首先通过体外模拟唾液-胃液-肠液应激实验研究乳杆菌的耐消化应激能力,然后研究其对肠道黏蛋白和Caco-2细胞的黏附及抑制肠道病原菌黏附的能力,最后探讨消化应激对乳杆菌黏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副干酪乳杆菌W125、m111和发酵乳杆菌146在依次经过模拟唾液-胃液-肠液应激后存活率分别为2.70%、3.53%及11.15%,活菌数分别为7.46、7.24(lg(CFU/mL))及8.35(lg(CFU/mL)),且对黏蛋白和Caco-2细胞的黏附率显著高于其他菌株(P<0.05),分别为15.67%、8.75%、8.38%和11.47%、21.34%、10.44%;3株菌株均可通过排除、竞争和替代的方式抑制大肠杆菌CICC10899和沙门菌WX29对肠道的黏附,黏附抑制率均大于13.51%;消化应激显著降低了副干酪乳杆菌W125和发酵乳杆菌146对肠道的黏附能力(P<0.05),但显著增加了副干酪乳杆菌m111的黏附能力(P<0.05),黏附率由17.60%增加到30.45%,且主要黏附素由消化应激前的表层蛋白变为应激后的蛋白和多糖;消化应激前后副干酪乳杆菌m111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