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89篇
  免费   4867篇
  国内免费   3733篇
电工技术   3730篇
综合类   4236篇
化学工业   5263篇
金属工艺   2617篇
机械仪表   3025篇
建筑科学   3383篇
矿业工程   1350篇
能源动力   1284篇
轻工业   4539篇
水利工程   1416篇
石油天然气   1085篇
武器工业   638篇
无线电   465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778篇
冶金工业   1316篇
原子能技术   763篇
自动化技术   6114篇
  2024年   177篇
  2023年   564篇
  2022年   1459篇
  2021年   1946篇
  2020年   1328篇
  2019年   852篇
  2018年   958篇
  2017年   1097篇
  2016年   993篇
  2015年   1720篇
  2014年   2074篇
  2013年   2537篇
  2012年   3418篇
  2011年   3477篇
  2010年   3438篇
  2009年   3237篇
  2008年   3412篇
  2007年   3439篇
  2006年   3180篇
  2005年   2571篇
  2004年   1925篇
  2003年   1273篇
  2002年   1216篇
  2001年   1108篇
  2000年   846篇
  1999年   337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5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1篇
  195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曹瑞  程春田  申建建  蒋燕  张聪通 《水利学报》2021,52(10):1193-1203
短期径流的大幅波动使得以平均径流为基础制定的水库长期调度方案面临较大弃水风险,是影响水库长期调度决策合理性的重要因素。本文考虑日尺度径流波动影响,提出一种蓄水期弃水风险量化方法,并建立了耦合弃水风险的水库长期发电调度模型。利用长系列日径流资料,结合风险最小蓄水规则,以不蓄弃水流量为指标量化蓄水期各月弃水风险;采用Copula函数构建月均入流与弃水风险的联合分布和条件概率分布,明晰了特定入流条件的风险置信区间;最后,将弃水风险以弃电损失函数融入优化模型,以获得更符合实际的长期调度方案。以澜沧江流域小湾水库为工程背景进行调度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水库长期优化调度方案的弃水风险,有利于提高优化结果的可操作性,与传统方法相比,能够使多年平均弃水减少约4.76亿m3、发电量增加约1.15亿kW·h。  相似文献   
142.
为探究云母石英片岩物理力学特性受冻融循环作用的影响,对饱水云母石英片岩开展了0、25、50、75、100次冻融循环试验,并对试样分别进行了4级围压下的常规三轴压缩试验,研究了其动弹性参数、三轴压缩破坏形式及三轴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取得如下成果:①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三轴抗压强度、动弹性模量、动剪切模量及动体积模量呈指数衰减,黏聚力及内摩擦角则呈线性衰减趋势;②随着冻融循环的进行,围压对试样强度的增大作用逐渐削弱,冻融循环对试样强度的劣化作用逐渐凸显;③冻融作用使云母石英片岩三轴压缩破坏形态由张拉破坏逐步演化为顺片理剪切破坏;④基于Jaeger破坏准则建立了一种以冻融循环次数、片理面倾角及围压为控制参数的斜交片理云母石英片岩三轴抗压强度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成果可为研究云母石英片岩冻融损伤劣化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3.
唐和礼  张冰  毛鑫  申渝  时文歆 《给水排水》2021,47(7):134-145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A I)的蓬勃发展,已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医学、金融、机器故障诊断等)来模拟、预测及解决实际问题.膜分离技术作为化工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分离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废水处理及水资源回用等领域.为促进膜分离技术的大规模实际应用,大量研究致力于基于AI实现膜分离过程的模拟、膜污染特征参数的预测及膜污染的控制.首先介绍了不同AI技术的概念、结构及实现过程,然后分别讨论了人工神经网络(ANNs)、模糊逻辑(FLs)、遗传编程(GPs)及智能算法在膜分离过程的模拟、膜污染特征参数的预测及膜污染的控制等方面中的应用,最后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4.
近年来,农产品加工行业出现了多种加工模式,不同加工模式的用水流程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单一的农产品用水定额已经不适应现在复杂多变的行业模式.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具有行业代表性的脱水蔬菜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农产品加工行业用水现状,根据脱水蔬菜具体用水流程和用水量,将生产模式分为外加工、自加工,将自加工过程分为清洗、烫煮、冷却、消毒、烘干、车间和设备清洗6个环节,分析导致用水情况差异的影响因子,再分类确定用水定额,外加工生产企业用水定额值为6.4 m3/t,自加工生产企业用水定额值为54.0 m3/t,自加工各类细分用水定额值为39.9~60.0m3/t.  相似文献   
145.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水利基础设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推行,促进了水利工程平稳投产及运营.水管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涉及体系建设、教育培训、现场运管、应急管理等方面,考核事项众多,所以明确创建关键因素、动态评价创建成效是标准化创建的重要任务.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标准化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创建各阶段中具有主导作用的关键因素,以江苏水管单位的标准化创建实例,探讨了动态评价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6.
根据可变转速水泵水轮机的特点,依托某抽水蓄能电站,介绍了变转速水泵水轮机在机组容量、转速变化范围等主要参数的选择方法,以及变转速与定转速水泵水轮机在运行范围、稳定性等主要参数选择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7.
上覆水磷浓度对沉积物孔隙水中磷垂向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上覆水磷浓度对沉积物孔隙水中磷垂向分布的影响,通过室内实验,利用薄膜扩散平衡技术(DET)对孔隙水中磷浓度进行测量,分析孔隙水磷浓度的垂向变化规律,并揭示平衡时上覆水磷浓度与孔隙水磷浓度以及上覆水-沉积物界面孔隙水磷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上覆水磷浓度越高,则沉积物孔隙水中磷垂向分布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越长,相同垂向位置处孔隙水磷浓度及其浓度梯度越大;孔隙水磷浓度及其浓度梯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表层沉积物孔隙水中磷的扩散作用最强,下层沉积物孔隙水磷浓度受上覆水磷浓度变化影响较小;吸附平衡后,沉积物孔隙水磷浓度和上覆水-沉积物界面孔隙水磷浓度均与上覆水磷浓度呈幂函数关系,而留存在沉积物孔隙水中的磷浓度仅占2.26%~3.80%,上覆水中减少的磷大部分被沉积物吸附。  相似文献   
148.
密云水库第一溢洪道是洪水期间保证密云水库安全的重要设施,溢洪道闸室段对强度和裂缝限制要求较高.利用经验公式、数值模型2种方法初步计算大体积商品混凝土的温度过程,为现场采取温控措施提供参考,进行浇筑施工并实时测温,然后以现场浇筑情况作为边界条件重新计算,与现场实测结果对比验证;用数值模型进一步分析不同温控措施的敏感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经验公式计算的外部温度过程比实测偏低,数值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相近,建议大型水利工程温度计算尽量采用数值模拟;混凝土最大温升受浇筑温度、冷却水管布置密度的影响较大,冷却结束时的温度受冷却水管布置密度、通水时长、模板导热系数影响较大.裂缝实测结果显示工程制定的浇筑方案合理可行,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9.
2020年6—7月,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以下简称三江流域)遭受梅雨期10轮强降雨影响,水阳江干流连续出现3次洪峰过程,全线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青弋江干流全线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水阳江流域遭遇1999年以来最大洪水,造成宣城市直接经济损失29.57亿元。系统梳理了三江流域2020年暴雨洪水的科学应对举措,分析了三江流域上游、中游、下游存在的问题,并依据“上蓄、中疏、下排”的系统治理思路,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与建议,以进一步提升三江流域防洪排涝能力。  相似文献   
150.
物联网网络层中基于IPv6的信息安全产品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物联网中的IPv6相关原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分析,对信息安全产品在新环境下的技术以及应用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阐述。为确定信息安全产品标准编制、研发应用等方面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对物联网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建设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