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180篇 |
免费 | 6222篇 |
国内免费 | 432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967篇 |
综合类 | 6197篇 |
化学工业 | 7078篇 |
金属工艺 | 3789篇 |
机械仪表 | 3871篇 |
建筑科学 | 3827篇 |
矿业工程 | 2725篇 |
能源动力 | 1569篇 |
轻工业 | 6121篇 |
水利工程 | 1689篇 |
石油天然气 | 2143篇 |
武器工业 | 976篇 |
无线电 | 530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423篇 |
冶金工业 | 2284篇 |
原子能技术 | 969篇 |
自动化技术 | 779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3篇 |
2023年 | 977篇 |
2022年 | 2228篇 |
2021年 | 2764篇 |
2020年 | 2003篇 |
2019年 | 1336篇 |
2018年 | 1540篇 |
2017年 | 1752篇 |
2016年 | 1470篇 |
2015年 | 2426篇 |
2014年 | 3145篇 |
2013年 | 3721篇 |
2012年 | 4656篇 |
2011年 | 4675篇 |
2010年 | 4590篇 |
2009年 | 4388篇 |
2008年 | 4535篇 |
2007年 | 4368篇 |
2006年 | 3689篇 |
2005年 | 3051篇 |
2004年 | 2315篇 |
2003年 | 1511篇 |
2002年 | 1298篇 |
2001年 | 1221篇 |
2000年 | 913篇 |
1999年 | 332篇 |
1998年 | 78篇 |
1997年 | 56篇 |
1996年 | 45篇 |
1995年 | 52篇 |
1994年 | 39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6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5篇 |
1967年 | 2篇 |
1966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59年 | 10篇 |
1951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881.
通过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方法,对莺歌海盆地D13区新近系黄流组大型海底扇逐级解剖,并通过多属性融合地震切片技术对海底扇内水道进行雕刻识别,利用地震剖面上的“平点”反射特征预测含气甜点。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大型海底扇为古蓝江三角洲再次搬运而形成,发育了自南东向北西依次退积的4期扇体,并识别出11期砂体,早期扇的顶部地层被晚期扇不同程度侵蚀,相邻扇砂体间纵向局部连通。②海底扇中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沉积能量强、高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海底扇水道中,扇体内发育串珠状、复合型、曲流河形等类型的水道,其中“大、厚、宽”的水道为厚层优质“甜点”储层发育区;③地震剖面上的“平点”反射特征可用于识别水道沉积中的含气甜点,莺歌海盆地D13区平点具有水道内部近水平反射、水道底面反射能量变弱、平点向构造低部位略倾斜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82.
基于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特征的认识,建立了概念缝洞结构模型和实际地质模型,采用流线模拟方法探讨了各模型的油水流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塔河油田孔、洞、缝空间结构复杂,可分为未充填溶洞、部分充填溶洞、全充填溶洞和裂缝贯穿充填溶洞等4种,不同类型储集体生产特征差异大,井间连通性较好,但横向驱替弱。②研究区不同缝洞结构模型内油水流动规律不同,未充填溶洞内流体均匀流动,在底水驱替下油水界面呈现水平抬升特征;部分充填溶洞在下部充填区表现为底水锥进特征,而上部未充填区油水界面趋于水平抬升,水封下部溶洞内的剩余油;全充填溶洞与砂岩油藏油水流动特征一致,底水锥状驱替;中大尺度裂缝穿过充填溶洞时,裂缝为油水流动的高速通道,呈现裂缝水窜特征,在油井钻遇的充填洞一侧沿缝面到井底呈水锥特征,而缝外侧溶洞内原油基本未动用,为高角度裂缝屏蔽剩余油。③研究区在天然能量开发条件下,流体流动仅受井周有效储集体发育规模控制,以垂向流动为主,单井有效动用范围局限;多井生产时,井间流线仅在油水界面以下相连且分布范围较广,井间干扰少;注水开采期间,井间流线仍以垂向分布为主,仅在底部统一水体位置注采时,井间连接较好,注入水横向驱替弱。 相似文献
884.
油气藏的井下温度分布式动态监测技术作为油气藏开发效果评价的一项关键技术,目前主要采用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与井下电缆构建光电复合缆的形式来实现,然而电缆工作时产生的大量热量以及复合缆在封隔器位置的特殊结构,导致电缆产生的热量在封隔器部分出现非均匀分布,使得分布式温度测量参数的常规校准方法难度大。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Comsol有限元局部温度场仿真与卡尔曼滤波的井下分布式光纤井筒温度校正方法。首先分析了分布式光纤工作原理,并建立了封隔器处整体式复合缆穿越三维结构,同时构建了基于井下流体对流散热的电潜泵与电缆发热模型;然后针对井下封隔器内的复合缆穿越器,建立了基于Comsol有限元仿真软件的穿越器部分三维温度场模型,并且结合分布式光纤实测数据,建立了井下分布式光纤温度分布状态空间方程,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实现了井下分布式光纤井筒温度的精确校准。最后,利用所研发的温度分布式监测系统在南海某油田进行现场验证,结果表明采用三维温度场建模与卡尔曼滤波校正的井筒测量温度曲线,减轻了电潜泵电缆与封隔器对井筒温度的干扰影响,提高了井筒温度测量的精度,测量相对误差仅为0.16%,满足生产现场... 相似文献
885.
886.
887.
主要介绍600m^2高清演播室系统的设计思想、高标清兼容系统实现方式、系统核心设备和系统图,介绍一个图像质量高、系统安全性能好的高清演播室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888.
针对H.264解码器的参考模型JM对CAVLC算法的查表部分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的算法.其中提出了三种改进的算法,分别为分组子表法、二叉树法和二又树子表混合法.通过上述三种方法的优化,使查表过程中可以避免对这个码表进行查找,节省了查表时间,提高了查表速度. 相似文献
889.
890.
功率倒置阵列自适应算法的FPGA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适应阵列是一种有效的抗干扰措施.功率倒置(power inversion)阵列不需要预先知道有用信号的特性和入射方向等先验信息,实现简单,在雷达、扩频通信等强干扰、弱信号的环境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提出了功率倒置阵列自适应算法的 FPGA 实现方法,测试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抑制强干扰,显著提高通信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