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9篇
  免费   963篇
  国内免费   289篇
电工技术   448篇
综合类   348篇
化学工业   1092篇
金属工艺   299篇
机械仪表   294篇
建筑科学   561篇
矿业工程   147篇
能源动力   162篇
轻工业   920篇
水利工程   120篇
石油天然气   351篇
武器工业   27篇
无线电   734篇
一般工业技术   817篇
冶金工业   205篇
原子能技术   44篇
自动化技术   832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261篇
  2022年   459篇
  2021年   585篇
  2020年   394篇
  2019年   322篇
  2018年   356篇
  2017年   372篇
  2016年   330篇
  2015年   372篇
  2014年   432篇
  2013年   441篇
  2012年   448篇
  2011年   448篇
  2010年   332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3年   2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自主式学习在远程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更高效、快捷的建立学员所需要的知识资源库是当前我们研究的一个热门领域。本文以自贡电大2009级近百名本科学员基本资料及学习记录为采样数据,利用动态聚类的方法进行了有效的学员细分及数据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立适合远程教育的资源库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2.
Commercial carbon cloth(CC) is an ideal electrocatalysis material to produc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 due to its high conductive and 3 D flexible structure, but the lacked active sites limit its application. For improving its OER performance, the present study proposed an effective method combining plasma and acid treatment to introduce oxygen-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s and produce more active sites on its surface. Compared to the pristine CC, the plasma and acid treated carbon cloth(PN-CC) delivers a reduced overpotential by 34.6% to achieve current density of 10 m A cm~(-2). The Tafel slope declines from 97.5 m V dec~(–1)(pristine CC) to 55.9 m V dec~(–1)(PN-CC), showing an increased OER kinetic. Additionally, PN-CC electrocatalyst shows outstanding stability after 5000 cycles or 25 000 s. The combination of plasma and acid treatment shows a significant potential in surface modification for electrocatalysts.  相似文献   
103.
混合FRP嵌入式加固梁的试验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嵌入式(NSM)加固法是FRP材料加固混凝土结构的一种新的应用形式,较外贴加固在某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本文对该加固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4.
简述了玄武岩纤维作为加固材料的优势性能和特点,叙述了其修复加固损伤木柱的试验方法,通过试验结果可知,采用该方法对木柱进行加固处理,不仅提高受损木柱的承载力,而且延性得到显著的改善.因此用BFS布包裹修复加固局部受损木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可用于木结构维修加固的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05.
隐写分析算法性能评估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对某种隐写分析算法性能进行评价,也可以对不同算法性能进行评估比较。文中提出运用灰色层次分析法的隐写分析算法性能评估,建立以可靠性、检测误差、检测速率为指标的层次指标体系结构和灰色层次分析模型,实现对隐写分析算法的比较及评估。实验表明,灰色层次分析法评估隐写分析算法性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6.
在n ̄Rayleigh信道下,研究了使用选择合并( SC)接收的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的平均符号误码率( ASEP )和信道容量。基于矩生成函数( MGF)方法,推导了系统采用相干检测的相移键控调制( PSK),正交幅度调制( QAM),脉冲幅度调制(PAM)等数字调制方式的ASEP的精确表达式。同时,也得到了系统信道容量的精确表达式。然后对不同条件下的ASEP和信道容量性能做了数值仿真,理论分析结果与仿真结果相吻合,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随着分集支路数的增加,系统的ASEP和信道容量性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当使用QPSK调制,信噪比为16 dB时,分集支路数L=1,系统的误码率是6×10-2,信道容量是4(bit/s)/Hz;分集支路数L=2,系统的误码率是1×10-2,信道容量是5.1(bit/s)/Hz;分集支路数L=3,系统的误码率是2×10-3,信道容量是5.8(bit/s)/Hz。  相似文献   
107.
讨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反直升机智能雷AHM(Anti-Helicopter Mine)系统.为了提高智能雷的全自动智能跟踪能力和打击精度,在传统的被动声探测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图像传感器的视觉信息和激光测距仪的深度信息,提出一种基于声-光-电多传感器联合的自动目标探测、识别、跟踪算法.首先将五元十字声源定位技术用于低空目...  相似文献   
108.
针对传统轮廓仪功能单一、精度不高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智能化表面轮廓测量方法;采用软硬结合的办法,以计算机为测控中心,采用模块化结构和智能数据处理系统,使其具有自动控制、数据采集、结果分析及输出等功能,并可方便升级换代;介绍了系统所采用的硬件结构及软件方法,并在Talysurf6型轮廓仪上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确能有效扩展仪器功能,并提高了系统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09.
针对编码点的定位存在误检率高和精准度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改进 YOLOv7 与 UNet 的圆形编码点定位方 法。第1阶段使用改进的 YOLOv7 检测编码点的位置,改进的 YOLOv7 首先将DCN-v2 可变形卷积引入 ELAN 模块,提升 特征提取能力;其次把卷积块注意力模块(CBAM) 机制嵌入骨干网络使网络更关注目标特征;然后使用Focal-EloU Loss 提高 收敛速度;最后构建 OD-Cat 模块替换 ConCat 模块以提升网络检测精度。提取出每个圆形编码点的 ROI 后,第2阶段通过 UNet 分割出编码点的中心轮廓后,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编码点的中心。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比原 YOLOv7 的精 确率提高了6.33%,平均精度均值(mAP) 提升了5.76%;提出的定位方法验证了在噪声、亮度不足或曝光等复杂环境下可以 准确定位出编码点的中心椭圆轮廓,在实际工业视觉测量中具备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0.
Photodetection in the short‐wave infrared (SWIR) spectrum is a challenging task achieved often by costly low bandgap compound semiconductors involving highly toxic elements. In this work, an alternative low‐cost approach is reported for SWIR sensors that rely on the plasmonic‐induced photothermal effect of solution‐processed colloidal gold nanorods (Au NRs). A series of uniform solution‐processed Au NRs of various aspect ratios are prepared exhibiting a strong and well‐defined longitudinal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L‐LSPR) maximum from 900 nm to 1.3 µm. A hybrid device structure is fabricated by applying Au NRs on the surface of a thermistor. Under a monochromatic illumination, hybrid Au‐NR/thermistor devices exhibit a clear photoresponse in the form of photoinduced resistance drop in the wavelength window from 1.0 to 1.8 µm. The photoresponsivity of such hybrid devices reaches a maximum value of 4.44 × 107 Ω W?1 at λ = 1.4 µm (intensity = 0.28 mW cm?2), a wavelength in agreement with the L‐LSPR of the Au NRs applied. Colloidal Au NRs, capable to perform fast conversion between photon absorption and thermal energy, thus open an interesting avenue for alternative low‐cost SWIR photodet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