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2736篇 |
免费 | 20483篇 |
国内免费 | 1077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4051篇 |
综合类 | 14503篇 |
化学工业 | 15590篇 |
金属工艺 | 9699篇 |
机械仪表 | 9437篇 |
建筑科学 | 10963篇 |
矿业工程 | 5449篇 |
能源动力 | 3860篇 |
轻工业 | 15328篇 |
水利工程 | 5129篇 |
石油天然气 | 3944篇 |
武器工业 | 2001篇 |
无线电 | 1455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1303篇 |
冶金工业 | 5155篇 |
原子能技术 | 2476篇 |
自动化技术 | 2054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0篇 |
2024年 | 2610篇 |
2023年 | 2802篇 |
2022年 | 5364篇 |
2021年 | 6682篇 |
2020年 | 4836篇 |
2019年 | 3522篇 |
2018年 | 3542篇 |
2017年 | 4142篇 |
2016年 | 3641篇 |
2015年 | 5828篇 |
2014年 | 7275篇 |
2013年 | 8562篇 |
2012年 | 10890篇 |
2011年 | 11594篇 |
2010年 | 10938篇 |
2009年 | 10914篇 |
2008年 | 11106篇 |
2007年 | 11053篇 |
2006年 | 9602篇 |
2005年 | 7798篇 |
2004年 | 5797篇 |
2003年 | 3712篇 |
2002年 | 3421篇 |
2001年 | 3249篇 |
2000年 | 2530篇 |
1999年 | 883篇 |
1998年 | 276篇 |
1997年 | 191篇 |
1996年 | 164篇 |
1995年 | 126篇 |
1994年 | 102篇 |
1993年 | 122篇 |
1992年 | 107篇 |
1991年 | 84篇 |
1990年 | 64篇 |
1989年 | 83篇 |
1988年 | 59篇 |
1987年 | 42篇 |
1986年 | 31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34篇 |
1979年 | 34篇 |
1959年 | 24篇 |
1958年 | 2篇 |
1951年 | 2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采用由0.01 mmol/L Fe Cl3、0.1 mmol/L抗坏血酸和不同浓度(020 mmol/L)H2O2组成的羟自由基氧化体系,对虾蛄盐溶蛋白分别氧化1、3、5 h后测定蛋白的羰基含量、巯基含量、二酪氨酸含量、蛋白表面疏水性、浊度及乳化性。结果表明:羟自由基氧化会引起虾蛄盐溶蛋白结构发生改变,表现在羰基含量增加、巯基含量减少、二酪氨酸含量增加、表面疏水性升高、浊度上升及乳化性下降。这些氧化引起的变化说明,虾蛄盐溶蛋白结构对羟自由基氧化体系有很大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2.
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姜油树脂,选用乙醇-水作流动相,HPD-100大孔树脂作固定相分离出其中的烯类物质,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跟踪检测确定含烯类的洗脱段。对比不同展开剂下烯类物质在硝酸银硅胶板上的层析效果,最终选用V正己烷∶V乙酸乙酯=95∶5的溶剂作流动相分离其中的β-倍半水芹烯。GC/MS检测结果表明,分别选用HPD-100大孔树脂和硝酸银硅胶作为固定相可以将姜油树脂中的β-倍半水芹烯很好的分离出来,其峰面积百分数达88.73%,收率为84.05%。通过进一步HPLC检测证明β-倍半水芹烯具有紫外吸收,其特征吸收波长为232 nm。 相似文献
93.
为了考察不同分子量大豆可溶性膳食纤维(soybean soluble dietary fiber,SSDF)对大米淀粉(rice starch,RS)糊化及流变性质的影响,本文采用快速黏度分析仪(RVA)及流变仪研究了两种分子量段(HSSDF,27.8 ku和LSSDF,9.3 ku)大豆可溶性膳食纤维的作用。RVA曲线表明添加HSSDF可提高RS的峰值黏度及最终黏度,添加LSSDF可使RS的最终黏度值降低,而峰值黏度无明显变化。两种不同分子量段的SSDF均可提高RS的起始糊化温度,降低回复值及崩解值。动态流变学实验表明,添加两种不同分子量段SSDF均可显著降低RS的储能模量值。静态流变学实验表明,添加HSSDF可使RS的稠度系数K升高,混合体系具有更高的黏度。加入两种不同分子量段的SSDF均可使混合体系流体指数n值降低,触变环面积减少,体系更加稳定。研究表明不同分子量段SSDF对RS复合体系糊化及流变学特性有显著影响,且HSSDF对大米淀粉的作用更为显著。本论文可为大豆膳食纤维在大米制品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4.
本文以萌发3 d的苦荞为实验材料,通过红光、黄光、绿光、白光、蓝光、紫外A(254 nm)、紫外C(365 nm)七种不同的光质处理萌发过程中的苦荞,研究了不同光质对萌发苦荞中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以及与黄酮合成和降解有关酶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紫外、蓝光、白光、绿光、黄光和红光处理均可显著地增加苦荞芽中总黄酮和芦丁的含量(与暗处理比较),不同处理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C段紫外(UV-C)处理后,苦荞芽中总黄酮和芦丁含量最高,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30.1%、40.9%,蓝光处理其次。同时,经光处理后,苦荞芽中黄酮类物质代谢的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察尔酮异构酶(CHI)活性均显著升高,与总黄酮和芦丁含量呈现正相关。此外,苦荞萌发过程中,光处理可增加苦荞芽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可达35.1%,清除率与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表明光处理可以通过增加苦荞芽中黄酮类物质含量进而提高苦荞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5.
96.
选取沉水植物菹草与浮游藻类普通小球藻、铜绿微囊藻为研究对象,在菹草共培养胁迫下测定2种藻单独存在和按1∶1混合情况下的光密度、叶绿素a(Chl-a)、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可溶性糖、丙二醛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菹草存在的条件下,普通小球藻、铜绿微囊藻和二者混合藻的生长被快速、强烈地抑制,抑制率最大值分别为74. 38%、80. 98%和89. 63%。3个处理组的光密度值、叶绿素a、可溶性糖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均低于对照组,且随时间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说明其光合能力逐渐减弱;而丙二醛含量在0~6 d却高于对照组,表明可能发生了浮游藻类膜脂过氧化过程。 相似文献
97.
介绍了一种在Windows2000环境下利用Visual C 6.0实现基于PC的数控系统(PCNC)的方法.论述了系统的硬、软件结构及其开发方法.该系统硬件采用了工控机和运动控制器相结合的结构;软件采用多线程编程.将该系统应用于车床,成功地实现了轴类零件的加工. 相似文献
98.
99.
详细介绍了高效导向筛板的结构,指出其在机械结构上有两项改进,即导向孔和鼓泡促进器,这大大提高了塔板的性能。研究了高效导向筛板的加工过程及分离效率,并给出了其在PVC工业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