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57篇
金属工艺   20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28篇
矿业工程   13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40篇
水利工程   68篇
石油天然气   35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4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冶金工业   42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超高压食品杀菌工艺及设备的设计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介绍了超高压食品灭菌的两处理工艺及两类设备的设计方案,并评述了超高压食品的优点及其在国内发展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312.
银杏萜内酯超临界CO2萃取结晶前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见  张文成  谢慧明 《食品科学》2003,24(12):86-89
本文根据中草药有效成分含量低、超临界稀溶液特点及溶剂提取技术原理,以银杏叶粗提物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的方法,探讨液固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提取次数对超临界CO2萃取结晶银杏萜内酯前处理工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45℃水浴条件下,以20倍银杏叶粗提物体积的混合溶剂(40%丙酮-60%石油醚),浸提2次,每次4h,银杏萜内酯前处理效果较佳,萜内酯浸出率在95%以上,浸出物内酯含量在16%以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杏内酯含量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313.
张文成 《食品科学》2007,28(9):250-252
选择葛根提取物(葛根素含量10%)为实验原料,采用超临界CO2抗溶剂结晶法进行高效提纯葛根素研究。具体考察压力、温度、时间的影响,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样品纯度。采用响应曲面法对超临界CO2抗溶剂结晶葛根素的三个主要工艺参数压力、温度和时间进行了实验设计,并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实际值与模型预测值偏差为3.37%。  相似文献   
314.
响应曲面法建立超临界CO2结晶银杏内酯前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文成  谢慧明  潘见 《食品科学》2006,27(12):273-276
选择银杏叶提取物为试验原料,采用溶剂预先浸提处理,降低部分杂质对后续超临界CO2萃取结晶的影响,以提高后续超临界流体结晶银杏内酯的质量与工作效率。采用响应曲面法对溶剂浸提银杏内酯的三个主要工艺参数液固比、温度和时间进行了试验设计,并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实际值与模型预测值偏差为3.18%。  相似文献   
315.
以L-薄荷酮为模板分子,通过Hyperchem8.0计算模拟,从4种单体:对乙烯基苯甲酸(VBA)、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中优化出功能单体,制备出L-薄荷酮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静态吸附实验、Scatchard分析及等温吸附模型分析对聚合物的外貌形态、吸附性能及印记效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L-薄荷酮与甲基丙烯酸所形成复合物的作用力最强,由红外光谱研究发现,L-薄荷酮与甲基丙烯酸之间存在氢键,与分子模拟的结果一致。与非印迹聚合物相比,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有较强的吸附作用,最大表观吸附量是47.84μmol/g,且在研究浓度范围内印迹聚合物对印迹分子只存在一种结合位点,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316.
在试验室制备、评价所研制的醛加氢催化剂的基础上,进行了催化剂的工业放大生产和在化工二厂丁辛醇装置上的单管侧线放大试验,结果重复了实验室的小试水平,醛加氢催化剂各项性能优于进口的醛加氢催化剂G-6613—1,所研制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具备了催化剂的国产化和工业应用的水平。  相似文献   
317.
318.
319.
论述了采用氧-乙炔焰喷涂合金粉末技术在修复汽轮机转子上的应用、典型工艺及效果。  相似文献   
3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