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35篇 |
免费 | 668篇 |
国内免费 | 42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874篇 |
综合类 | 638篇 |
化学工业 | 1109篇 |
金属工艺 | 387篇 |
机械仪表 | 599篇 |
建筑科学 | 1040篇 |
矿业工程 | 528篇 |
能源动力 | 224篇 |
轻工业 | 1200篇 |
水利工程 | 373篇 |
石油天然气 | 392篇 |
武器工业 | 199篇 |
无线电 | 85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28篇 |
冶金工业 | 322篇 |
原子能技术 | 206篇 |
自动化技术 | 10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2篇 |
2023年 | 337篇 |
2022年 | 360篇 |
2021年 | 385篇 |
2020年 | 389篇 |
2019年 | 377篇 |
2018年 | 394篇 |
2017年 | 212篇 |
2016年 | 235篇 |
2015年 | 290篇 |
2014年 | 568篇 |
2013年 | 465篇 |
2012年 | 463篇 |
2011年 | 473篇 |
2010年 | 457篇 |
2009年 | 423篇 |
2008年 | 444篇 |
2007年 | 382篇 |
2006年 | 417篇 |
2005年 | 348篇 |
2004年 | 290篇 |
2003年 | 316篇 |
2002年 | 244篇 |
2001年 | 213篇 |
2000年 | 193篇 |
1999年 | 152篇 |
1998年 | 135篇 |
1997年 | 147篇 |
1996年 | 117篇 |
1995年 | 134篇 |
1994年 | 120篇 |
1993年 | 114篇 |
1992年 | 84篇 |
1991年 | 86篇 |
1990年 | 100篇 |
1989年 | 105篇 |
1988年 | 52篇 |
1987年 | 64篇 |
1986年 | 49篇 |
1985年 | 43篇 |
1984年 | 50篇 |
1983年 | 32篇 |
1982年 | 32篇 |
1981年 | 27篇 |
1980年 | 18篇 |
1979年 | 11篇 |
1978年 | 4篇 |
1959年 | 6篇 |
1958年 | 5篇 |
195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江南工作井主体结构采用明挖逆作法施工,基坑开挖深度近30m,基坑开挖至临界深度后,坑底面临承压水突涌的威胁.文章详细叙述了钱塘江边水文地质条件下,江南工作井围护结构的施工以及基坑开挖面临承压水的风险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3.
44.
在电磁兼容(EMC)测试中,利用摄像机代替人眼监测显示器件,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而目前基于图像的显示器件模板匹配算法大多根据经验设定单一相似度阈值,对于不同设备不同器件,多目标定位效果不稳定。针对上述问题,采用基于标准相关性系数的灰度模板匹配定位算法,通过自适应局部极值检索算法求取最优匹配相似度阈值,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定位数量的待定目标,定位成功率均在90%以上,可以完成显示器件的多目标匹配而无需人工干预,具有通用性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45.
长空气间隙放电发展过程中伴随有介质热电离现象,准确获取温度场有助于深度分析间隙放电特性,背景纹影技术突破了传统纹影技术中透镜组镜面尺寸的限制,可获得大尺寸放电通道的温度分布特性。文中搭建了背景纹影测量系统,采集了放电发展过程中的背景斑点图集,利用PIV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分析得到了穿过放电通道的光线偏移量;基于Abel逆变换计算得到了光线偏移量对应的折射率,再根据热力学方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定量重构出密度场和温度场,并以酒精灯火焰为参照物进行了温度校验,分析结果与热电偶实测结果基本一致。以1m棒–板空气间隙为研究对象,通过搭建的背景纹影实体测量系统观测间隙正极性放电发展过程,分析了放电通道温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间隙中部横截面温度分布在1 200 K左右,温度场呈轴对称分布且离通道中心越近温度梯度越大,整个通道温度自棒极而下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46.
双特异性抗体(BsAbs),简称双抗,是一种能同时结合两个不同靶点或表位的抗体,BsAbs在表达过程中通常伴随产生多种副产物,在纯化工艺中很难被去除。本研究运用高通量筛选技术,通过对SP Sepharose Fast Flow填料的纯化条件进行探索,建立基于Sepharose Fast Flow填料的双特异性抗体纯化方法开发的通用流程,每个筛选条件只需要0.4 mg双抗样品,可同时筛选多达32个条件,筛选过程总耗时2 h,而传统柱层析需耗时64 h。通过高通量迅速筛选方法可以有效去除双抗分子副产物,为解决纯化工艺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47.
48.
49.
以葡聚糖和聚多巴胺(PDA)为原料、环氧氯丙烷(EPI)为交联剂制备葡聚糖/PDA复合凝胶(DPE),并将其应用于亚甲基蓝(MB)的吸附。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电子万能试验机等设备对DPE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探讨了EPI用量对DPE微观孔径和机械性能的影响,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考察了DPE对MB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DPE的微观孔径与EPI添加量成反比,机械性能与EPI添加量成正比。EPI对MB的吸附在80 min左右达到吸附平衡,最大吸附量为36 mg·g-1,其吸附行为更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说明DPE对MB的吸附主要为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