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5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80篇
电工技术   118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60篇
化学工业   248篇
金属工艺   84篇
机械仪表   101篇
建筑科学   133篇
矿业工程   80篇
能源动力   26篇
轻工业   358篇
水利工程   144篇
石油天然气   84篇
武器工业   14篇
无线电   16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2篇
冶金工业   80篇
原子能技术   24篇
自动化技术   201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该文合成了双水杨醛缩4,4,-二氨二苯甲烷铜(Ⅱ)金属有机配合物,并以此配合物为中性载体,制得PVC膜离子选择性电极.该电极在pH值为4.0~8.5范围内对水杨酸根离子有较好的Nernst响应,且呈现反Hofmeister序列行为.电极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稳定性和重现性,其线性范围为2.7×10-5~1.0×10-1 mol/L.通过UV-Vis、交流阻抗技术分析了电极响应机理,将该电极初步应用于药品分析中,其测定结果与经典滴定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2.
利用Polystietus versieolor研究对糖厂离子交换再生液脱色及产生多糖的影响。在测定离子交换再生液成份的基础上,两倍稀释培养用离子交换再生液。研究了5L生物反应器放大过程中培养液pH值、还原糖与脱色率、化学好氧量、菌体生物量、多糖产量,以及透射电镜观察菌体细胞壁的变化,结果表明将原始废水两倍稀释,调整还原糖浓度到1%。添加适量的生物素,用通气搅拌发酵罐进行放太试验,可以缩短培养时间。培养52h,脱色串即可达到83%,COD的去除率达到72%,表现出强的有机负荷承受能力。菌丝体多糖产率提高,细胞壁增厚,证明废水中的大分子色素物质有利于转化为云芝菌丝体胞壁多糖。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对从水开菲尔粒中分离得到1 株能产生抑菌物质的菌株QF01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产细菌素进行实验、鉴定和基因序列分析。方法:通过牛津杯法测定抑菌能力,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16S rDNA和细菌素相关基因并测序,利用ProParam tool、TMHMM 2.0、InterProScan、SOPM和SWISS-MODEL在线软件对基因编码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该菌株产的细菌素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JM109)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该菌株属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该菌株含有plnD、plnEF、plnV、plnR四种基因,其中plnV基因编码产物有跨膜螺旋结构,其结构存在信号肽特征。此外,从三级结构的模型预测得到4?种基因的编码产物均存在α-螺旋、β-转角、伸展链和无规则卷曲。结论:从水开菲尔粒分离得到的L. plantarum QF01菌株,含有plnD、plnEF、plnV、plnR细菌素基因,对大肠杆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4.
以沙棘果酒的理化性质、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性为指标,探究酵母菌传统发酵(方法Ⅰ)、巴氏葡萄球菌TS-82联合酵母菌发酵(方法Ⅱ)和酵母菌发酵并添加类胡萝卜素降解酶(方法Ⅲ)三种不同酿造方法对沙棘果酒发酵品质及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方法Ⅰ相比,方法Ⅱ和Ⅲ对pH、可溶性固形物、酒精度、还原糖、滴定酸及微生物指标影响不大,且无致病菌检出。应用方法Ⅱ,可显著提高总酚含量(p<0.05),达到9.3 g/L(gallic acid计),且DPPH·的清除能力(86.5%)和铁离子还原能力(88%)也有所提高(p<0.05)。应用方法Ⅲ,沙棘果酒总酚含量为8.7 g/L(gallic acid计),DPPH·的清除能力为84.7%,铁离子还原能力为87.6%,与方法Ⅱ相比,总酚含量和DPPH·清除能力显著降低(p<0.05)。因此巴氏葡萄球菌TS-82联合酵母菌发酵的方式(方法Ⅱ)应用在沙棘果酒酿造中,在改善风味的同时,有利于开发高抗氧化性的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105.
为得到平菇最优干燥工艺,提高其干燥制品品质,本试验利用设计专家(Design-expert)软件的Box-Benhnken design(BBD)方法设计,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方法,分析探讨微波功率、转换点含水率和真空冷冻干燥时间三个因素对产品干基含水率、干燥速率、复水比和感官得分的影响。根据试验数据得出4个指标的二次回归模型,并对其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出优化后的平菇干燥工艺,最后对最优工艺条件下的平菇干制品营养成分(蛋白质、粗脂肪和总糖含量)进行测定。平菇最佳微波-真空冷冻联合干燥工艺为:微波功率300 W、转换点含水率37%、真空冷冻干燥时间11 h,在该条件下得到的平菇干制品具有色泽良好、品质极佳、营养成分保留较高等优点,以上工艺条件可为平菇干制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索萎凋程度对重庆工夫红茶品质形成的影响。方法以四川中小叶群体种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3个萎凋含水量:处理A(69.59%)、处理B(65.17%)、处理C(59.20%)萎凋叶红茶加工过程中色泽、多酚氧化酶(polyphenylene oxide, PPO)活性变化及对后续揉捻效果、生化成分、工夫红茶成茶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随着萎凋水分的降低,萎凋叶L*, b*值呈下降的趋势, a*值呈上升的趋势, 4~6 h时均出现了与总体趋势相反的波动;加工过程中,各处理L*,b*值均呈下降的趋势,a*值在发酵前呈增高的趋势,干燥后值减小。成茶色泽L*a*b*值则均表现为处理A处理C处理B。加工过程中PPO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随萎凋程度的加重,高峰往后延迟且活性越强,处理C在发酵环节中活性最高。揉捻环节随着萎凋叶含水量的降低成条率越高,扁条率越低,细胞破碎率越高,处理C效果最好。内含物质随着萎凋叶含水量的减少,茶多酚先增后减,氨基酸先减后增,咖啡碱呈先减后增再减式起伏变化;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差异不明显;成茶中处理C综合感官品质表现最好。结论萎凋叶含水量在60%左右时,有利于发挥四川中小叶群体种品种优势,加工出的工夫红茶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107.
冉林果 《铝加工》2022,(5):14-17
7A04热挤压铝合金棒材在机械加工和硫酸阳极氧化后,制品表面出现黑条、黑斑等表面色差现象,严重影响制品外观质量。鉴于此,通过显微组织分析、维氏硬度检测、再次热处理后模拟阳极氧化等方法对表面色差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A04棒材因固溶淬火时局部冷却强度不足,导致η析出相增多且分布不均,在硫酸阳极氧化过程中优先发生腐蚀从而形成较多ZnSO4和Zn(OH)2腐蚀产物,不能及时排出氧化膜孔,最终沉积在界面处,使铝合金制品表面宏观表现为黑色,存在黑条、黑斑等色差。  相似文献   
108.
大蒜多糖提取液的澄清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获得澄清透明的大蒜多糖提取液用以生产大蒜多糖,采用不同的pH、不同的澄清剂及其用量等条件处理大蒜多糖提取液。结果表明:在pH为4的条件下,澄清时单宁和明胶用量为0.04%和0.02%,或膨润土、明胶和明矾用量比为0.1%0∶.01%0∶.015%2种方法,均获得了澄清透明的大蒜多糖溶液。该结果可用于大蒜多糖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9.
微波辅助萃取南瓜籽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微波辅助提取南瓜籽油,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考察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得到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时间10min,提取温度45℃,料液比1∶7。将萃取方法进行比较,微波萃取法有明显的优点,其提油率最高,萃取温度低,萃取时间明显的缩短,分别是溶剂萃取的1/24,索式抽提的1/48。  相似文献   
110.
通过设计“水解植物蛋白液 葡萄糖”模型热反应,考察了不同3-氯-1,2-丙二醇 (3-MCPD)含量的HVP液、葡萄糖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热反应产物中 3-MCPD 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热反应产物中 3-MCPD 含量随着 HVP 液中 3-MCPD 的含量增加而增加;随着葡萄糖用量增加而减少;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3-MCPD 的量先增加后减少;热反应时间越长,3-MCPD 的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