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8篇
电工技术   39篇
综合类   47篇
化学工业   115篇
金属工艺   15篇
机械仪表   38篇
建筑科学   22篇
矿业工程   13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12篇
水利工程   24篇
石油天然气   44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3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7篇
冶金工业   11篇
自动化技术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21.
机械工程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现状与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机械工程类本科毕业设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介绍了机械工程类本科毕业设计的现状,指出机械工程类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诸如选题定位不符、教师准备不充分及学生不重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善毕业设计题目的合理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与责任心。在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指导教师的工程意识,以及学生在毕业设计运用先进的辅助工具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2.
采用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St-AN-GMA)作为聚苯硫醚/尼龙66(PPS/PA66)的相容剂,并研究其对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相容性、热性能、断面形貌的研究表明:当St-AN-GMA质量分数在4%左右时,共混物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好;随着St-AN-GMA用量的增加,共混物中PPS与PA66的玻璃化转变温度(θg)相互靠近,改善了共混物的相容性;St-AN-GMA影响了共混物的结晶与熔融行为;St-AN-GMA的加入有利于PA66在PPS中的分散,且分散相粒径尺寸较小。  相似文献   
23.
复杂环境下的深基坑钻爆实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阐述了深孔台阶控制爆破结合谨慎爆破技术在复杂环境深基坑开挖工程中的应用及相应的减震工艺;通过对爆破施工全过程的跟踪监测,证实减震措施是非常有效的。在保证电厂、油库及支护管桩安全的同时,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4.
TPU增韧改性POM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甲醛(POM)/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和POM/TPU/异氰酸酯预聚物(Z)共混物.采用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偏光显微镜(PLM)、傅立叶转换红外线光谱 (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研究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结晶行为及形态结构.结果表明,不同种类TPU增韧的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随TPU含量的增加而增加,TPU(95A)增韧的POM/TPU共混物的刚性较好,TPU(250)增韧的POM/TPU共混物的韧性较好;Z能促进TPU在基体树脂中的均匀分散,增强两相界面的粘结力,并能细化球晶.  相似文献   
25.
化妆品原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水质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高、难降解,利用混凝工艺处理该废水能够减缓生化处理单元的负担,提高污水处理效率。为揭示无机高分子混凝剂混凝过程中污染物的去除机制和污泥性质的变化,考察了不同的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铁(PAFC)和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投加浓度对污染物去除率和污泥性质的影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能谱(EDX)、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仪(TGA)分析污泥絮体官能团、表面形貌、元素组成和热稳定性的变化,采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和超滤技术分析出水中有机物分子量的分布规律和有机物成分的变化,优化最佳混凝工艺运行条件。结果表明:进水中的天然有机物(NOM)荧光强度高,有机物分子量主要分布在>100×103和<3×103区间,其所占比例分别为22.89%和50.57%。当进水COD为6700~7500 mg/L时,在助凝剂PAM投加浓度为0.03 g/L,PAC、PFS和PAFC投加浓度分别为2.8 g/L、2.8 g/L和3.0 g/L的条件下,COD去除率分别为87.20%、79.89%和83.74%,出水浊度分别为2.54 NTU、9.3 NTU和5.51 NTU,NOM荧光强度大大减弱。其中,PAC+PAM对废水中有机物去除效果最好,出水有机物分子量主要分布在(10~30)×103和<3×103范围内,其所占比例分别为31.84%和25.92%,形成的混凝污泥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污泥表面蓬松,呈多孔网状结构。混凝工艺可吸附脂类大分子物质,提高了高浓度化妆品原料生产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26.
为掌握某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的运行稳定性情况,对该机组进行现场稳定性试验。从测试数据时域频谱分析结果可看出,机组在80~120 MW负荷工况运行时,上导摆度、水导摆度及顶盖振动与尾水压力脉动有相同的频率特性,且振动摆度明显增大,主要由低频涡带引起。根据变负荷试验数据将该机组在试验水头下的运行区域划分为小负荷工况区、涡带工况区和稳定工况区,并根据试验机组的结构特性及运行特性,结合现场试验数据,提出了该机组振动保护控制策略,为机组安全运行提供依据和保障。  相似文献   
27.
张刚  吴盾  朱小磊  王琛  刘春林 《塑料工业》2012,40(2):100-103
研究了四种不同种类的空心玻璃微珠的加入对团状模塑料(BMC)密度及性能的影响,观察空心玻璃微珠在BMC中的分散及破损情况以及空心玻璃微珠S38含量的变化对BMC密度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珠含量的增加密度及拉伸强度逐渐下降;微珠含量为5%时弯曲及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研究微珠的表面处理对BM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珠的表面处理能有效提高BMC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8.
采用熔融法制备了马来酸酐接枝乙烯-1-辛烯共聚物(POE-g-MAH), 利用红外光谱对POE-g-MAH进行了表征。考察了MAH和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的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并对胶粉进行了活化处理,探讨了活化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了活化胶粉/POE-g-MAH/POE共混物的物理性能,讨论了共混物的断裂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随着MAH和DCP用量的增加, POE-g-MAH的接枝率逐渐增大后趋于平缓并减小;在胶粉活化过程中,硬脂酸的加入有利于胶粉的细化;不含POE的共混物(活化胶粉/POE-g-MAH)的综合性能最佳。对活化胶粉/POE-g-MAH的流变性能和再加工性能的分析表明,该混合料具有良好的切敏性和再加工性。  相似文献   
29.
在诸如潜艇等磁目标的探测问题中,被测磁目标信号可能表现出参数待定的磁异信号或极低频磁信号的特征。提出了一种可同时检测参数待定的微弱磁异信号和微弱极低频磁信号的通用快速检测方法。通过抓住磁异信号和极低频磁信号在统计上共同具有的分段类正弦特征,建立了正弦高斯混合模型,实现了对参数待定的磁异信号和极低频磁信号的通用建模。基于正弦高斯混合模型和序贯检测理论构建了一种累积和检测器,实现了对微弱磁异信号和微弱极低频磁信号的通用快速检测,给出了未知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分析了所构建检测器的序贯检测性能。并进一步研究了所构建检测器对不同的微弱磁异信号和微弱极低频磁信号的检测性能。在以地磁为背景的磁目标探测系统实验中,验证了所构建检测器对微弱磁异信号和微弱极低频磁信号的通用性和快速性。实验表明,所构建检测器的信噪比可低至-8 dB,计算量相比于传统检测方法降低4个量级。  相似文献   
30.
1项目简介 2007年5月10日.中国建材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承接的沙特AL—JOUF日产5000t/d水泥生产线项目举行开工典礼,沙特国王及王储亲临现场参观了项目沙盘。该项目属于沙特AL—JOUF地区重要工业项目之一。2009年8月1日,该项目正式进入自动化调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