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25篇
化学工业   70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7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16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6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讨论了超滤膜孔径的物理意义,指出其与固体表面吸附体系中孔径概念的区别,讨论了现行各种测定方法的原理及在超滤膜孔径测定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2.
为解决聚合物包容膜(PIM)传输效率低的问题。制备了一种以聚氯乙烯(PVC)为基体,包含固液两种载体的基膜增强型PIM。以N-羟基正辛酰胺(OHA)作为新型载体固定于基膜孔道内,利用其与有机萃取剂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D2EHPA)的协同作用,实现高效传质。对制备的基膜增强型PIM进行SEM、EDS、FTIR、XPS、力学性能以及传质性能考察与表征。结果表明,载体配比为22% OHA+17% D2EHPA的基膜增强性PIM对50 mg/L的Zn2+的10h回收效果最佳,萃取率和反萃率分别为59.86%和51.10%。5个周期的运行实验中,基膜增强型PIM初始传质通量为587.36 mg.m-2.h-1,约是仅包含液相萃取剂PIM传质通量(312.64 mg.m-2.h-1)的2倍。5个循环周期结束后,基膜增强型PIM传质通量仍高于仅包含液相萃取剂PIM传质通量。  相似文献   
23.
减压膜蒸馏过程与热泵耦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压缩式热泵回收减压膜蒸馏(VMD)过程的相变热,用于加热减压膜蒸馏系统原料液,并研究VMD过程与热泵耦合技术,以获得二者耦合工作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组件进膜温度为70℃、膜组件面积为0.1 m2、膜蒸馏系统的进料流量为2.0 L/min、原料液加热循环流量为2.3 L/min、蒸汽冷凝循环流量为1.6 L/min、真空度为0.09 MPa条件下,热泵COP为3.08,膜通量为17.8 kg/(m2.h),产水电导率小于10μS/cm.这说明热泵较好地回收减压膜蒸馏过程中的蒸汽潜热,达到了能量循环使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4.
优势菌技术处理难降解石化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津某石油化工厂的废水为处理对象,应用优势菌技术,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优势菌投加量、投加方式、水质pH值、营养物质的投加进行了分析比较,通过对处理后出水的CODCr、SS值进行分析,得出最优组合即菌剂投加质量分数为2%、采用分段投加方式、pH为5.5、同时投加N、P营养物质,通过采用该最优组合与普通活性污泥法比较得出,投加优势菌后,出水CODCr值有显著下降,去除率明显升高,说明采用优势菌剂能够明显提高活性污泥系统降解该类污水的能力.  相似文献   
25.
中空纤维支撑液膜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制的微孔疏水性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对支撑体膜材料与液膜的稳定性以及萃取条件等进行研究.其结果验证了该中空纤维膜作为液膜支撑体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皂化率的增大,Ni2 的去除率有所升高,当皂化率达50%时Ni2 的去除率高于95%:并确认在模拟系统运行条件下液膜的排替压力为0.173 MPa.  相似文献   
26.
董畅  高启君  吕晓龙  贾巍 《化工学报》2017,68(5):1913-1920
针对直接接触式膜蒸馏(direct contact membrane distillation,DCMD)过程存在的膜通量小及膜污染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结构的膜蒸馏组件。以蔗糖溶液为处理液,考察了膜组件装填密度Φ、膜曝气量q、蔗糖浓度c与温度T0对DCMD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Φ、q的增加,DCMD过程的膜通量先增大,后逐渐降低,Φ、q均存在最优值;随着c的增加,膜通量逐渐降低;随着T0的增加,膜通量增大;对c为30%(mass)的蔗糖溶液进行DCMD法处理330 min时,膜曝气可使DCMD的初始膜通量Jinitial提升24.7%、膜通量衰减率ΔJ降低55.0%,维持高膜通量的连续运行时间t0延长4倍。主要原因是膜曝气强化了DCMD过程的传热传质,进而强化过程的分离性能;有效控制了DCMD过程的浓差极化,进而延缓过程的膜污染进程。研究结果有利于推进DCMD的工程化应用。  相似文献   
27.
混凝-微滤组合工艺处理饮用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处理能力为300m^3/d的混凝-微滤组合工艺处理饮用水。连续监测了系统的处理效果及膜污染特性。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出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系统运行期间,跨膜压差及膜比通量仅有较小程度的下降,排泥周期由24h变为48h,对膜污染和出水水质均未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8.
本文就国产化连续膜过滤技术(CMR)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和技术特点以及它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厂中水回用示范工程中的应用情况给予了详尽的介绍。其结果表明:CMF技术具有水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适应能力强、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对于实现水资源化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29.
介绍了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分层填充EDI膜堆的特征,考察了一级两段式膜堆每段填充层数对EDI过程的影响.实验表明:每段填充2和16层的膜堆,在稳态条件下运行的电压一电流密度曲线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EDI膜堆浓水pH值随电流密度增加先下降后升高,最后稳定在碱性范围;两个膜堆均能在一定条件下持续、稳定生产17 MΩ·cm以上高纯水.最终,当两个膜堆在120 V下达到稳态运行时,填充的阴、阳树脂均具有一定的再生程度.  相似文献   
30.
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表面化学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进行了表面化学处理,在膜表面分别引入了双键、羟基和两种磺酸链团,比较了几种表面改性对膜性能和表面亲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磺酸基团的引入使膜表面亲水性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