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40篇
  免费   1977篇
  国内免费   1563篇
电工技术   2884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2720篇
化学工业   5604篇
金属工艺   1806篇
机械仪表   2735篇
建筑科学   3483篇
矿业工程   1687篇
能源动力   949篇
轻工业   4306篇
水利工程   1728篇
石油天然气   1443篇
武器工业   281篇
无线电   370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628篇
冶金工业   1532篇
原子能技术   368篇
自动化技术   4422篇
  2024年   227篇
  2023年   810篇
  2022年   811篇
  2021年   714篇
  2020年   772篇
  2019年   1003篇
  2018年   1011篇
  2017年   468篇
  2016年   591篇
  2015年   812篇
  2014年   1920篇
  2013年   1226篇
  2012年   1516篇
  2011年   1640篇
  2010年   1623篇
  2009年   1715篇
  2008年   1633篇
  2007年   1703篇
  2006年   1567篇
  2005年   1631篇
  2004年   1549篇
  2003年   1357篇
  2002年   1099篇
  2001年   1100篇
  2000年   1291篇
  1999年   1291篇
  1998年   1181篇
  1997年   1268篇
  1996年   1104篇
  1995年   999篇
  1994年   930篇
  1993年   832篇
  1992年   940篇
  1991年   787篇
  1990年   777篇
  1989年   586篇
  1988年   218篇
  1987年   222篇
  1986年   180篇
  1985年   179篇
  1984年   189篇
  1983年   157篇
  1982年   141篇
  1981年   145篇
  1980年   98篇
  1979年   90篇
  1978年   29篇
  1975年   15篇
  1959年   17篇
  1958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多个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gatebipolar transistor,IGBT)并联是大功率电力电子应用领域提高设备电流等级的一条重要途径,而实现IGBT之间的并联均流则是保证其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文章在对IGBT串联均压缓冲机理研究的基础上,从在IGBT两端并联电容可降低电压变化率的原理出发,推断出可通过串联电感来抑制IGBT电流的变化,进而应用对偶原理构建出一类基于串联电感的并联均流缓冲电路及其改进型拓扑。结合模态图从理论上分析新型缓冲电路工作原理,发现所提出IGBT并联均流缓冲电路具备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的优点,还兼具静态和动态均流效果。仿真和实验表明所提出方法可以有效抑制过电流,降低电流不均衡度。  相似文献   
992.
为提高对液体推进剂泄漏的监控能力,提出一种基于多通道气敏冗余的无线式气体浓度传感器组合的液体推进剂泄漏的无线监测系统,减少传统的单通道气敏元件监测传感器因气敏故障存在漏报或误报的不足。利用国产化微控制器HC32L136内置ADC采集2种电化学传感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共6路气体浓度数据进行表决运算;RTC周期性唤醒微控制器,透过UART接口由2.4 GHz无线模块将采集的数据传输至手持终端或现场监测报警主机并报警显示,再按相关标准进行标准气测试及环境适应性试验考核。测试结果表明:推进剂泄漏无线监测系统周期性监测2种推进剂气体浓度、电池电量等参数,误差结果在±3%F.S.范围内,声光报警准确,误报率低。该系统具有功耗低、可靠性高、安装方便等优点,为液体推进剂泄漏监测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93.
随着5G等新一代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信道容量和频谱利用效率的需求越来越高。以双频天线为阵元进行组阵,将同时在两个谐振频率处产生OAM波束,大大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本文提出一种基于S波段缝隙贴片的双频涡旋波天线。其由八个阵元以60mm为半径均匀排列,阵元为切角U型槽天线,采用同轴馈电。通过调节该双频涡旋波天线各阵元的馈电相位,实现了在2.7 GHz和3.7 GHz处同时产生七种不同模态的OAM波束。仿真结果显示:其在低频处|S11|<-10dB的回波损耗带宽为0.24 GHz(2.57~2.81 GHz),高频处为0.25 GHz(3.57~3.82 GHz)。双频带内隔离度均大于23dB。本天线可以进一步提高雷达系统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994.
风光和火电打捆外送是新能源消纳的重要方式,如何确定其容量比成为难题。储能调节灵活,可以平抑新能源出力不确定性造成的影响,但频繁充放电会对电池储能的寿命造成影响。考虑储能的放电深度和循环次数建立了电池寿命量化模型,提出了计及储能寿命的风光火储打捆外送系统双层容量优化模型。上层以系统总成本最小为目标,下层以典型日调度成本最小为目标。利用机会约束处理新能源出力不确定性对系统备用容量的影响,基于序列运算将概率性机会约束转换为确定性约束,将问题转换为易于求解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问题。算例结果表明,配置储能可以有效降低系统成本。同时考虑储能寿命可以在保证经济性的前提下制定更合理的调度策略,延长储能使用寿命,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5.
摘 要: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风湿骨痛液中常春藤皂苷元、齐墩果酸含量。方法 采用PFchrom C18色谱柱,流动相乙腈 水(90∶10),流速1.0 mL·min-1,柱温25 ℃,检测波长为205 nm,进样量10 μL。结果 常春藤皂苷元、齐墩果酸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分别为32.76~655.20 μg·mL-1(r =0.9995)、20.88~417.60 μg·mL-1(r =0.9996);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9.19 %、99.74 %,RSD分别为0.91 %、1.08 %。含量测定结果(n =3)分别为0.0947~0.0961 mg·mL-1、0.0473~0.0489 mg·mL-1。结论 该方法为提高风湿骨痛液的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6.
针对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的核心素质,通过梳理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课程的思政要素及教学关系,探讨如何构建课赛融合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提出“1234”的思政育人模式,介绍课程思政教学过程并给出教学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997.
针对当前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的现状,通过分析集成电路测试需求,研制了国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综合自动测试系统硬件平台。首先设计了基于PXIe总线的硬件平台总体架构方案,其次研制了包含数字测试模块等高性能PXIe测试仪器,进一步构建了测试头等分系统并完成系统集成。采用高性能外部仪器和自检校准分系统,对硬件平台进行了指标测试。基于BM3110MPB开展了测试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硬件平台数字测试单通道最高测试速率为1600Mbps、DPS可实现最大输出电压12V、最大输出电流800mA,具备连接性测试、功能测试、直流参数与交流参数测试等功能。该硬件平台未来可有效满足国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测试需要。  相似文献   
998.
针对标准的扩展目标泊松多伯努利(Poisson multi-Bernoulli, PMB)滤波器难以有效跟踪衍生目标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PMB跟踪算法.算法采用随机矩阵法对扩展目标外形和尺寸建模,在滤波预测阶段利用多假设模型对衍生事件进行预测,得到多个伽玛高斯逆威沙特(gamma Gaussian inverse Wishart, GGIW)预测假设分量,最后在滤波更新阶段对预测分量更新得到扩展目标的运动状态和扩展形状估计.仿真结果表明,与标准的PMB滤波算法相比,所提算法有效改善衍生扩展目标的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999.
针对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轴系受多振源引发的振动问题,基于线性接触力和库伦摩擦力组成的叶尖碰摩力模型,建立综合考虑不平衡磁拉力、油膜力以及不平衡水力等外激励影响下的机组转子–转轮–轴承系统碰摩动力学模型。为抑制转轮叶片振动诱发的碰摩故障,将一种电流调节式磁流变液阻尼器引入系统,采用数值方法研究有无磁流变液阻尼器在不同转速及转轮质量偏心下对转轮振动的抑制规律。结果表明:磁流变液阻尼器的存在使原本复杂的系统响应形式变得有序,能够减弱机组在转速变化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使转轮运动更为贴近同步周期运动形式;同时,可缩减因质量偏心变化造成的混沌行为并减小其振幅波动。磁流变液阻尼被动控制对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为贯流式机组轴系减振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控制系统采用传统 PI 控制算法时因参数摄动而导致电机控制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转速环改进型无模 型 滑 模 控 制 方 法 (improved model-free sliding mode control,IMFSMC)。首先,建立 PMSM 在参数摄动时的新型超局部模型。其次,采用一种改进趋近律设计转速环无模型滑模反馈控制器;同时利用扩展滑模扰动观测器(extended sliding mode disturbance observer,ESMDO)估计超局部模型中的未知部分,并通过 Lyapunov 稳定性理论证明了该控制器和观测器的稳定性。最后,与 PI 控制以及传统无模型滑模控制的仿真和实验对比,结果证明所提方法能有效改善 PMSM 在发生参数摄动时的暂稳态性能,降低对电机模型的依赖,提升系统鲁棒性和抗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