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66篇 |
免费 | 86篇 |
国内免费 | 3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61篇 |
综合类 | 65篇 |
化学工业 | 101篇 |
金属工艺 | 42篇 |
机械仪表 | 119篇 |
建筑科学 | 166篇 |
矿业工程 | 32篇 |
能源动力 | 146篇 |
轻工业 | 212篇 |
水利工程 | 42篇 |
石油天然气 | 46篇 |
武器工业 | 29篇 |
无线电 | 26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07篇 |
冶金工业 | 39篇 |
原子能技术 | 9篇 |
自动化技术 | 1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41篇 |
2022年 | 35篇 |
2021年 | 50篇 |
2020年 | 34篇 |
2019年 | 42篇 |
2018年 | 43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67篇 |
2013年 | 66篇 |
2012年 | 58篇 |
2011年 | 71篇 |
2010年 | 73篇 |
2009年 | 52篇 |
2008年 | 74篇 |
2007年 | 63篇 |
2006年 | 57篇 |
2005年 | 56篇 |
2004年 | 57篇 |
2003年 | 52篇 |
2002年 | 46篇 |
2001年 | 50篇 |
2000年 | 63篇 |
1999年 | 62篇 |
1998年 | 72篇 |
1997年 | 57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5篇 |
1965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试验以萌发苦荞为研究对象,对苦荞萌发过程中淀粉的组成,尤其是淀粉颗粒形态的变化规律以及消化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经萌发处理后苦荞淀粉组成发生了变化,其中总淀粉质量分数下降了28.35%,随着直链淀粉的增加,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也随之增大,在第3d时达到0.63;萌发苦荞淀粉的组成也发生变化,其中慢消化淀粉含量明显提高(P0.05);同时,适度萌发仅对淀粉颗粒的无定形区晶体结构产生影响,结晶度随着萌发时间增加逐渐增大,形成部分小分子聚合体。体外消化试验表明:较萌发前,苦荞淀粉消化性能明显改善。从萌发苦荞淀粉颗粒结构与体外消化性相关性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体外消化率即血糖指数与萌发苦荞淀粉平均粒径呈显著正相关,与其结晶度呈显著负相关。从而揭示了萌发后苦荞淀粉粒径变小,结晶度变大,有利于血糖指数的降低。萌发苦荞淀粉血糖指数(GI)均小于55,属于低GI食品,是目前国内外营养与食品界推荐糖尿病人群理想食物。 相似文献
62.
以亚洲咖啡豆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浅、中、深3 种烘焙度的中国云南和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产的卡蒂姆种咖啡豆,比较分析冷萃与热萃方式对萃取浓度、萃取率、可滴定酸、总酚、总糖、咖啡因、葫芦巴碱、绿原酸、抗氧化活性与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并进行主成分分析,从而探究烘焙度对冷萃咖啡理化指标与风味成分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烘焙度增加,冷萃咖啡的萃取浓度、萃取率均显著上升,可滴定酸、总酚、葫芦巴碱、绿原酸、抗氧化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冷萃咖啡较热萃咖啡拥有更高的萃取浓度、萃取率与总糖含量(P<0.05),而可滴定酸、总酚含量、抗氧化活性较热萃显著偏低(P<0.05)。经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分析发现,浅烘咖啡豆萃取液中的挥发性成分含量显著低于烘焙度高的咖啡萃取液,深烘咖啡豆萃取液中挥发性成分种类与总含量最多。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能较好区分冷萃和热萃咖啡,两者挥发性成分贡献率具有较大差异。2-丁酮、2-丁烯醛等花香类物质对浅烘冷萃咖啡贡献率更高,而2-甲基吡嗪、糠醇等呈现烘焙坚果类香气物质对浅烘热萃咖啡贡献率更高;2,6-二乙基吡嗪、川芎嗪等烘焙坚果类香气物质对中烘冷萃和热萃咖啡具有较高的贡献率;2-乙烯基呋喃、甲基糠硫醇、2,5-二乙基吡嗪、糠基甲基硫醚等物质对深烘冷萃咖啡有较高贡献率,二甲基二硫、对甲酚、1-甲基吡咯等物质对深烘热萃咖啡贡献率更高。相对于热萃咖啡,烘焙度对冷萃咖啡抗氧化能力与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63.
64.
用硅橡胶膜生物反应器系统选育高性能酿酒酵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硅橡胶膜生物反应器的发酵-渗透汽化耦合功能,进行长期封闭循环发酵,使酵母在这种特定环境下完成适应性自然进化,从而获得优势的突变株。以工业安琪酵母ADY为原始菌株,进行每一轮500h的封闭循环发酵,在发酵终点取菌悬液做平板筛菌,分离出遗传约200代的相对强势的新菌株,再转移新菌株进行同样的发酵和终点筛选实验。如此的发酵-筛选-转移实验共进行了3轮。试验结果表明:ADY遗传超过600代的菌株S33,在500h封闭循环发酵残液配制的培养基条件下,表现出了明显的环境适应性遗传优势,其细胞生长速率、产物乙醇的比生成速率和糖转化率都相对原种菌ADY分别提高了约71.8%、53.6%和52.7%。 相似文献
65.
为建立体外模拟发酵模型,以苦荞抗性淀粉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苦荞抗性淀粉作用下的小鼠粪便发酵液中p H、肠道主要有益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主要有害菌(大肠杆菌、产气荚膜菌)以及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乳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研究了苦荞抗性淀粉对肠道益生特性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浓度的苦荞抗性淀粉均可有效降低有害菌数量,其中高剂量组分别使大肠杆菌、产气荚膜菌减少了11.94%,21.70%(32 h),且不同剂量组的苦荞抗性淀粉使小鼠粪便发酵液pH分别下降49%, 50%和51%(32 h);此外,高剂量组较对照组分别使乙酸、丙酸、丁酸、乳酸的浓度增加了6.33, 66.50, 29.25和29.24倍(32 h)。同时,苦荞抗性淀粉组的益生元指数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2.42%, 29.50%和38.64%(32 h)。综上所述,苦荞抗性淀粉提高肠道中短链脂肪酸含量,从而降低肠道环境中p H。说明苦荞抗性淀粉可以促进有益菌的增长,改善肠道菌群结构。综上表明:苦荞抗性淀粉可作为一种益生元,在肠道中发挥益生作用。 相似文献
66.
67.
68.
69.
本实验采用快速黏度分析仪及流变仪对荞麦(甜荞、苦荞)淀粉糊化过程中的黏度和流变特性进行系统分析,并测定荞麦淀粉膨胀度、凝沉性、冻融稳定性、透光率等糊化特性。结果表明,荞麦淀粉(甜荞、苦荞)的糊化温度高于绿豆淀粉,低于大米淀粉和小麦淀粉。苦荞麦淀粉膨胀过程与绿豆淀粉相似,而甜荞淀粉与小麦淀粉相似;荞麦淀粉(甜荞、苦荞)糊透明性好;荞麦淀粉(甜荞、苦荞)冻融稳定性高于大米淀粉,低于小麦淀粉和绿豆淀粉;荞麦淀粉(甜荞、苦荞)糊具有较好的凝沉稳定性;荞麦淀粉糊属于非牛顿流体中的假塑性流体,其流变曲线符合Sisko 方程。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