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水利工程   1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2003-2013年淮河流域五省的降水量、径流系数、人均水资源量、人均GDP、人口密度等相关数据,构建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体系,用熵权法对指标赋值,运用可变模糊模型对淮河流域及各省的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评估和时空差异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3年间淮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风险值总体较高,且呈缓慢的增长趋势,2004年降水较少,风险值达到最高;十年间河南省风险增加最为明显,而山东省较为稳定,风险增加也最低;在淮河流域五个区域中,河南省的风险程度最高,达到3.52;江苏省、山东省次之;安徽省和湖北省相对较低,达到2.86和2.51。水资源短缺风险二级指标分析发现,危险性最强的是河南省,安徽省最小;水资源短缺易损性最强的是山东省,湖北省最小;水资源短缺暴露性最强的是江苏省,山东省最小;水资源短缺可恢复性最好的是湖北省,河南省最差。同时,所有评价指标中人口密度、人均GDP、降水量对水资源短缺风险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规模服务计算环境中聚集反馈、协同作弊和虚假评价等问题,通过融合在线聚类与共谋欺骗检测技术,提出了一种支持大规模服务可信度分析的在线协同作弊用户发现方法.首先,根据大规模服务系统日志中用户反馈评分信息,综合考虑大规模服务计算的大数据特性问题,设计了一种新颖的基于改进更新规则的在线KMeans聚类算法:在基于随机梯度法的在线聚类算法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小批量学习的在线聚类方法;并且,通过自动修正权重的聚类分组方差计算,进行递减增量优化,提高了在线KMeans算法的聚类质量,同时保证了聚类算法的时间效率;然后,充分考虑了协同作弊团体的同谋行为特征和协同攻击现象,利用聚类分组的性质和同谋团体异常性的特征,检测出协同作弊团体.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在线聚类的协同作弊团体识别方法具有良好时间性能,有效地解决了大规模服务计算中虚假反馈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4.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指出了其主要的概念并对其研究的一些主要内容总结为:水资源承载力的理论研究、度量与计算研究、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方法研究、应用研究和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途径研究.最后提出了水资源承载力当前的一些研究拓展和将来的发展趋势.包括枯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水资源同其他资源空间配置的共同承载力的研究、水资源承载力动态演变的研究、生态需水量的研究及水资源承载力新方法、新技术引入的研究.以推动水资源承载力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丘陵地区塘坝系统是适应水资源需求的产物,是人水和谐的表现。以位于江淮丘陵区的两个小流域(样区1面积1.14km2,样区2面积1.27km2)为研究样区,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1∶10000DEM以及塘坝实测数据(面积和深度)等为数据源,构建了塘坝分布地形权重指数(W)、塘坝与土地利用适应性指数(P)、塘坝水资源供需适应性指数(R)等,定量研究塘坝系统水适应性机制。研究表明:研究样区林草地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50%),其次为耕地(约35%),而塘坝在两个样区面积占比分别为5.8%和2.82%。地形权重指数W显示高位塘坝占绝对优势。塘坝与土地利用适应性指数P显示样区1适应性较佳,而样区2适应性较差。在频率85%的年降水量情景下,塘坝供水与耕地综合灌溉需水的供需适应性指数R分别为1.02和0.59,与指数P结论相吻合。研究认为,研究区塘坝、耕地、地形三者之间具有相互制约和适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可利用水资源量较少,干旱灾害频发,为此,对安徽省近59年的干旱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降低干旱灾害对区域的影响。选用研究区内1960—2018年的降水与气温数据,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结合干旱站次比、干旱频率等方法对全省59年干旱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时间上,1960—2018年干旱整体呈小幅度下降趋势,春季、夏季与秋季季节性干旱无明显趋势性变化,冬季减弱趋势显著;空间上,安徽省境内的干旱发生以轻旱与中旱为主,淮河以北地区轻旱与特旱发生频率较高,淮河以南地区中旱与重旱发生频率较高,滁州市地区年际干旱减弱趋势显著,区域内季节性干旱趋势显著。SPEI指数在安徽省干旱分析研究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将水土资源自然本底量与农业用水用地量相结合,采用集对分析重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指标,并构建七元半偏减法集对势,对江淮丘陵区2005—2019年农业水土资源匹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9年江淮丘陵区广义农业水土资源配比度基本呈现下降态势,但高于水土资源自然配比度;单位耕地用水量有减少趋势,但超出区域本底自然供水量,处于相对缺水状态;狭义农业水土资源配比度与水土资源自然配比度呈现交叉波动,并存在一定程度反相关,降水量的增加会相对减少农业灌溉用水量;2005—2010年和2011—2019年两时段江淮丘陵区广义农业水土资源均处于高度不匹配状态,合肥、滁州不匹配程度最高,安庆最低;两时段农业水土资源匹配集对势均为反势,匹配状态较差,但后期均有所提升,有向好发展趋势,安庆和六安变化程度最为明显;江淮丘陵区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水资源总量变幅明显高于农业用水用地量波动,导致农业用水用地量与水资源总量变化不同步,这是水土资源匹配波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枯水径流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系统和比较的方法对影响枯水径流的自然与人为因素、枯水径流的预测方法进行总结.笔者认为在枯水径流研究领域应当关注和加强以下问题:①研究各种水文模型,分析全球性气候变化对枯水径流可能带来的影响;②加强对枯水径流特征的量化研究,建立人类影响及其分析的数据库和情境模型;③利用3S技术获取无资料地区的可靠的枯水径流信息,以提高枯水预测的精确性;④加强喀斯特地区枯水径流的研究.这对进一步开展枯水、枯水径流研究以及枯水资源的评价计算和合理开发利用,保证经济建设的持续稳定发展和解决枯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模型,选取平水年份的2005年为例对安徽省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安徽省地市间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度差异明显:以高开发利用极不协调(5个城市)和低开发协调(6个城市)两个类型最为突出;其他地市基本以中度开发协调或基本协调为主。人均GDP最高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和淮南5市是高开发利用极不协调区;人均GDP低的阜阳、亳州和宿州3市正处在低开发协调区;另外处在低开发协调区的宣城、池州和黄山3市是人均水资源量在全省最高的3个区。进一步对比淮北与芜湖发现,两市水资源和人口数量相当,但协调度迥异,其GDP和用水量相差都在2~3倍。可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用水差异是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差异的根本原因。与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比发现,协调度与社会经济干旱指标在度量水资源支持社会可持续发展上结论基本吻合,尤其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域表现出更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LUCC的安徽省生态系统价值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  周亮广 《人民长江》2016,47(17):19-24
利用ArcGIS从安徽省2000,2005年和2010年遥感影像中提取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基于LUCC从服务强度和区位指数两个方面计算了安徽省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进一步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土地类型分布上,安徽省北部平原地区(宿州、淮北等)为单一的耕地类型,南部(黄山等)和西部(六安等)为组合类型,由北到南呈现单一到多样的变化;安徽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000~2010年期间减少了0.7%,耕地+湿地+森林的服务强度占全省的94.76%,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占全省的92.98%。安徽省各地市中,耕地、湿地和森林占的比重越大,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就越大;土地利用变化是安徽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