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6篇
矿业工程   49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74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在氧化沉淀法去除铁的过程中,氧化反应分别在自然曝气、充气、除钙的条件下进行,对照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最佳的除铁配方,同时还着重对氧化反应速率和影响其因素的pH,Eh等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为以后试验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2.
矿山酸性废水治理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矿山废水成分复杂,危害性大,其中以酸性废水的污染最为严重.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治理酸性废水的方法与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中和法、人工湿地和微生物法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23.
将玉米发酵液作为微生物硫酸盐还原体系的碳源,可大幅降低还原成本,对实现硫酸盐废水经济、高效处理具有重要意义。探究了复合碳源比例、碳硫比(C/S)和pH等对硫酸盐还原菌(SRB)还原硫酸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SO42-浓度为(1 000±50)mg/L时,5种复合碳源比例均能获得较好的硫酸盐还原效果,剩余SO42-浓度均小于地下水质量标准Ⅳ类水质350 mg/L要求;当初始C/S=0~3.5时,随C/S比升高,SRB的硫酸盐还原速率增加,但碳源的硫酸盐还原利用效率下降;在初始pH接近7.0时SRB硫酸盐还原活性最佳。反应体系pH和ORP值的变化可准确指示细菌活性变化。  相似文献   
24.
以新疆某砂岩型铀矿床"六注两抽"的地浸单元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与水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CO_2+O_2中性地浸初期流场形成进程及其与溶质运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以抽孔和注孔连线为轴线的纺锤形地浸流场中,地浸溶液前锋用时15d抵达抽液孔。SO_4~(2-)和HCO_3~-浓度变化对地浸初期前锋溶液渗流的反应灵敏而精准,是判断CO_2+O_2中性地浸最初阶段溶液前锋运移理想的天然示踪剂。地浸初期Ca~(2+)、Mg~(2+)的碳酸盐都处于过饱和状态,其运移滞后于溶液渗流并与pH的变化密切同步。渗流模拟、水文地球化学模式计算结果以及实际水化学监测数据之间存在良好的互证性,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使地浸流场分析更为客观和可靠。  相似文献   
25.
通过建立高放废物处置预选场研究区水文地质迁移模型,分析pH、弥散度、扩散系数和温度等各种不同的影响因素在模拟中所起的作用.讨论研究了花岗岩地下水中铀扩散吸附时的弥散度、扩散系数、渗流速度、地下水化学成分等参数,并用批式法测定了铀在研究区花岗岩粉末中的分配系数.同时运用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水文地球化学模拟软件PHREEQC-Ⅱ模拟和预测铀元素进入花岗岩地下水后的浓度分布和迁移情况.结果表明,铀在研究区地下水中迁移主要受pH值、弥散度、扩散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以活性炭、Ag+及Fe2+为组合催化剂,研究了催化条件下永平铜矿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的搅拌细菌浸出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催化条件下永平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的搅拌细菌浸出效果良好,但搅拌速度对浸出有较大的影响。搅拌速度为240 r/min时,浸出456 h后铜的浸出率可达83%。酸化液可以代替9K+S培养基作为溶浸剂。用酸化液作溶浸剂时,浸出335 h后铜的浸出率可达81.58%,比用9K+S培养基作溶浸剂时高出6个多百分点。  相似文献   
27.
溶浸范围是铀矿地浸开采经济技术评价的重要考量要素之一。由于溶浸过程发生在地下矿层,溶浸范围的确定往往比较困难。本文以我国某砂岩铀矿地浸单元为例,根据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实际地浸抽注液流量数据,运用地下水模拟软件Visual Modflow粒子示踪技术对溶浸液渗流路径和范围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的示踪迹线指示出了溶浸液从注液孔进入矿层后的不同渗流方向、速度及运移路径,沿该迹线的溶浸液流量有所不同,对抽液总流量的贡献率也不同。按贡献率大小从低到高剔除占总贡献率5%的那些低效率的迹线,保留占总贡献率95%的迹线,以此圈定了该地浸条件下的有效溶浸范围,计算得出有效溶浸面积是钻孔所围几何面积的1.51倍。  相似文献   
28.
29.
利用拉萨河中下游和堆龙曲支流16个采样点水样,采用ICP-MS测量水样中的232Th含量,获得了研究区水体中232Th分布特征与所致内照射剂量。结果表明,拉萨河水体中232Th含量低于全国地表水平均含量和世卫组织规定的饮用水标准,但高于长江流域诸河与额尔齐斯河。232Th含量在中游沿程先降后升,在下游波动变化,在堆龙曲支流沿程下降,同时232Th含量随纬度的增大和经度的减小而上升。232Th与Cl-有一定的同源性,与Ca2+、Mg2+、SO42-、HCO3-及TDS有一定的异源性,说明拉萨河周边碎屑岩颗粒在高温高压、风化等作用下由补给水流向河流输送了232Th和Cl-。拉萨河流域居民由饮水途径所摄入的放射性核素232Th所致的内照射待累积剂量当量平均值低于世卫组织推荐的参考值,说明拉萨河河水的放射性水平是安全的,不会对饮用拉萨河河水的居民和动物造成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30.
铀矿生物浸出过程中,浸矿微生物(氧化亚铁硫杆菌)对温度和液固比等环境因素较为敏感。基于铀矿生物浸出溶浸液中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Eh)、铁离子浓度的变化和铀浸出率的差异,研究温度和液固比对南方某铀矿生物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 ℃和液固比为20的条件下,铀矿微生物浸出效果最佳,铀浸出率分别高达为96.15%和97.02%。因此,在生物浸出过程中,可以控制浸出体系温度和液固比,为浸矿细菌提供最适宜生长环境,以强化铀矿的生物浸出。研究结果为南方某铀矿工业生产提供重要参数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