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篇 |
综合类 | 4篇 |
化学工业 | 17篇 |
机械仪表 | 10篇 |
建筑科学 | 17篇 |
矿业工程 | 1篇 |
能源动力 | 1篇 |
轻工业 | 8篇 |
水利工程 | 5篇 |
石油天然气 | 9篇 |
无线电 | 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篇 |
冶金工业 | 2篇 |
原子能技术 | 5篇 |
自动化技术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2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93.
针对核态沸腾过程,利用高速摄像机和红外热成像设备对光滑、微坑、均匀微柱和槽型微柱四种不同单晶硅表面的沸腾现象进行了在线可视观测,获得了各表面气泡动力学演变过程及局部温度演变规律,揭露了基于动力学过程的沸腾强化机理。由沸腾曲线可知,光滑硅表面,沸腾起始过热度为6℃,而三种微结构表面,起沸过热度为3~4℃;同时,微坑、槽型微柱和均匀微柱表面核态沸腾的CHF较光滑表面分别提高了109%、129%和140%。动力学演变过程则证明了微坑的存在为核化沸腾提供了核化点,有效降低了核化能垒、缩短了壁面蓄能阶段的时长。微柱的存在大幅度增加了气泡核化密度,减小了脱离直径,缩短了脱离时间,促进了沸腾表面温度的均匀化。 相似文献
94.
孙源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8,(5)
笔者以"福台"为例,分析威海市在英租建筑中极具代表性的、能够明显体现中西文化冲突激荡时期的建筑形式和融合包容的建筑构件,对比英租时期建筑中的"福台"与其在传统建筑中形态和内在的异同,分析两种建筑之间的文化联系和分别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5.
本文讨论了CIMS数据库系统设计目标、选型,提出了C/S模式下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并给出某企业CIMS数据库设计。 相似文献
96.
针对带有概率密度函数逼近误差的非高斯不确定奇异随机分布控制系统提出鲁棒故障诊断算法,在有模型不确定性和概率密度函数逼近误差的情况下设计故障诊断观测器估计故障信息。故障发生后,利用故障信息重构跟踪控制器使得输出概率密度函数仍能够跟踪期望概率密度函数。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分析观测误差动态系统、闭环控制系统和跟踪误差动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应的增益矩阵由线性矩阵不等式求解。仿真实例验证了算法对时变故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7.
南海东部X区块Y构造恩平组发育大型富砂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滑塌形成的湖底扇沉积,垂向上多期次叠置且叠合性较好。区块内流体性质复杂多样,普遍存在油层出气和气层出油现象,油层和气层在录井资料上表现特征相似,因此大幅度增加了该区块的流体相态识别难度,从而给录井综合解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研究区流体性质复杂且利用常规气测异常倍数法、气体比率法、三维及地化录井资料无法准确识别油气层的难点,对气测烃组分解释方法进行优选,结果表明,Bar图法和星型图法可快速有效地识别该区块油气层。现场实际应用表明,基于气测烃组分特征差异的Bar图和星型图流体解释评价方法,可快速准确地解释评价X区块储层内复杂流体。利用该方法在随钻过程中的解释结论与测试求产结果相符合,符合率达到了87%以上,为油田后期储量的评估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8.
99.
100.
针对工业物联网(IoT)中接入延迟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实时工业IoT的功率域非正交多址接入(PDNOMA)基站选址算法。该算法在PD-NOMA技术的基础上,以数据收集基站的位置为优化手段,通过最大限度地实现用户功率分复用来实现接入延迟的最小化。首先,证明对任意两用户若实现它们的并行传输,则合格的基站可解码区域必为圆,因此,所有的两用户组合可得到基站可解码区域的集合,且集合中区域间的每个最小相交区域必为凸区域,从而可知这些最小相交区域必定包含数据收集基站的最优位置。然后,对于每一个最小相交区域,以基站放置在该区域的网络生成图的最小链划分数作为接入延迟的度量标准。最后,通过最小链划分数的比较得出基站的最优位置。实验结果表明,解码阈值为2用户数为30时,所提算法的平均接入延迟降低为经典时分多路方式的36.7%,并且随着解码阈值的降低和信道衰减因子的增加,接入延迟可获得近似线性的降低。所提算法对海量超可靠低延迟通信从接入层角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