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4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19篇 |
化学工业 | 38篇 |
金属工艺 | 1篇 |
机械仪表 | 1篇 |
能源动力 | 2篇 |
水利工程 | 3篇 |
石油天然气 | 9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篇 |
自动化技术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采用我国某油田生产的高含蜡原油作为实验介质,利用蜡沉积冷指实验装置研究了油包水型乳状液蜡沉积量随含水率和剪切强度的变化规律。并结合高温气相色谱分析技术探讨了沉积物碳数分布随乳状液含水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剪切条件下油包水型乳状液蜡沉积量随含水率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随着剪切强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含水率和剪切强度对沉积物的碳数分布具有重要影响,而沉积物的碳数分布对沉积层的硬度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清管的难易程度。这些研究结论为今后开展油-水两相蜡沉积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2.
综合分析了长距离大管径的输气管道在水试压后,利用清管球擦除管道内试压水的过程.从稳态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清管球在管道内的运行规律,提出了相应的清管数学模型,并编写了稳态模拟分析软件Pigging.根据中国某气田的一条φ558.8 mm×12.7 mm,总长约106 km的输气管道所提供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输气管道进行清管稳态计算时,如果设定管道的通球速度,计算出的管道入口压力和流量参数是时时变化的,这在生产实际中较难控制.建议从更切合生产实际的瞬态角度出发分析清管过程. 相似文献
163.
界面活性分子在油水界面的吸附将改变其界面性质,如界面张力、界面流变性质,从而影响乳状液体系的稳定。通过吸附模型较为准确地描述活性分子在界面上的吸附行为,是定量描述油水界面性质的有效方法之一。以Span80为界面活性物质,模拟油、去离子水为实验介质,研究了低于及超过临界胶束浓度(实验中确定为0.45 mmol·L-1)下界面张力及界面扩张模量的影响特性,表现为界面扩张模量随Span浓度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将描述纯扩散弛豫的Lucassen-van den Tempel模型,同Langmuir、Frumkin、reorientation和rigorous reorientation(严格重排)吸附模型相结合,用于预测含活性分子油水界面张力及扩张流变的性质;结果表明,结合严格重排吸附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油水界面张力,界面扩张模量、相角、弹性和黏性模量随浓度、频率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4.
在500mL的高压反应釜中,实验研究了乙二醇(MEG)与动力学抑制剂PEO-co-VCap-1在细砂存在下对甲烷水合物再生成过程的协同抑制作用。实验过程中,控制MEG的质量分数范围为0~5%,PEO-co-VCap-1的质量分数范围为0~0.5%,形成4种的抑制剂配伍组合,进行了12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PEO-co-VCap-1在单独作用时,可以延缓水合物的成核阶段,但可能导致水合物在生长阶段短时间内大量生成的灾难性生长现象。其与MEG复配可在延缓水合物成核的同时,有效减少灾难性增长现象的出现,降低油气管输的堵管风险。当MEG质量分数为5%、PEO-co-VCap-1质量分数为0.5%时,协同抑制效应极为明显,可将甲烷水合物诱导期延长至2800min以上。MEG同PEO-co-VCap-1的协同抑制效果与提高温度的抑制作用相似。这一发现表明,如果在使用PEO-co-VCap-1的同时使用MEG等良好的增效剂,有助于动力学抑制剂用于更高的过冷度环境,为高效解决高过冷条件下油气生产中的水合物防控问题提供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5.
瞬变流动中液体管道摩阻损失计算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基于拟恒定假设基础上瞬变流控制方程摩阻积分项的近似处理方法,指出传统的拟恒定摩阻模型不能十分准确地描述瞬变流动过程的真实物理现象。总结国外非恒定摩阻的计算模型及各种模型的计算思路与适用范围,指出非恒定摩阻模型的研究方向,期望结合特征线理论使液体管道水击计算更接近实际;提出了不考虑流动过程,应用测量数据辨识校正摩阻系数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