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93篇 |
免费 | 95篇 |
国内免费 | 5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17篇 |
综合类 | 110篇 |
化学工业 | 202篇 |
金属工艺 | 53篇 |
机械仪表 | 83篇 |
建筑科学 | 150篇 |
矿业工程 | 63篇 |
能源动力 | 43篇 |
轻工业 | 131篇 |
水利工程 | 96篇 |
石油天然气 | 58篇 |
武器工业 | 17篇 |
无线电 | 12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90篇 |
冶金工业 | 62篇 |
原子能技术 | 3篇 |
自动化技术 | 1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57篇 |
2022年 | 54篇 |
2021年 | 67篇 |
2020年 | 57篇 |
2019年 | 41篇 |
2018年 | 49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34篇 |
2014年 | 85篇 |
2013年 | 64篇 |
2012年 | 92篇 |
2011年 | 79篇 |
2010年 | 76篇 |
2009年 | 80篇 |
2008年 | 49篇 |
2007年 | 47篇 |
2006年 | 48篇 |
2005年 | 59篇 |
2004年 | 45篇 |
2003年 | 53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3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912.
913.
奋斗中辞别旧岁,憧憬中迎来新年.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代表中检集团党委向全体干部职工及家属、离退休老同志,向仍坚守在工作岗位、特别是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员工,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中检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广大客户、各界朋友,致以节日的美好祝福! 相似文献
914.
本人就目前技工院校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的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计算机专业教学迫切需要改革课程体系,培养适应社会的需要的人才的问题。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如何进行计算机硬件教学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915.
改性酚醛树脂封窜堵漏剂的性能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治理华北油田砂岩油藏油水井的窜漏,研制了一种高渗入性的可固化合成树脂基封窜堵漏剂,该剂基本配方如下:60%~80%改性酚醛树脂 5%~25%不饱和聚酯树脂 1%~3%固化剂 1%~5%促进剂 5%增塑剂 5%增强剂 其他添加剂。根据地层温度(40~110℃)配制的8个配方封窜堵漏剂,在各该温度下的固化反应开始时间(由粘时曲线测定)可延迟3~8小时,固化后的抗拉强度为12.5~10.8 MPa,抗压强度为13~87 MPa,抗剪切强度为20.0~9.2 MPa,在10%盐酸、10%NaOH溶液1、0%NaCl溶液中浸泡24 h的溶蚀率<1%,与砂混合固化后,射孔弹穿透深度远小于水泥石。自2001年以来使用该剂在华北油田3口油井实施封层、2口油井实施封窜,其中包括储层渗透性很低的井和套管补贴后失效的井,封堵率均为100%,施工后的井生产中承压14~19MPa,已正常生产1~3年。图8表2参3。 相似文献
916.
ASP三元复合体系宏观流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HAAKERV-100旋转流变仪和TR-1加压式毛管粘度计,在10-1s-1~104s-1的剪切速率范围内,测定了不同配方的三元复合体系的流变特性。流变数据处理结果认为,三元复合体系流变性可用Careau模型来描述。研究结果显示,在所研究的条件下(碱浓度0.5%~1.5%、聚合物浓度800mg/L~1200mg/L、表面活性剂浓度800~1200mg/L),三元复合体系表现出类似于聚合物溶液的流变特征,在低剪切速率和高剪切速率下,体系表现出牛顿流体特征;在中等剪切速率下,呈现剪切变稀的流变特性。随着碱、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三元复合体系的零剪切粘度下降,剪切变稀性能减弱。 相似文献
917.
以乙醇胺醋酸盐作为反应介质,采用硫酸铬、一水氢氧化锂和新制备二氧化锰为原料,在常压低温下采用离子热法和后续高温处理,制备了正极材料LiMn2O4及其掺杂改性物LiCr0.1Mn1.9O4。分别对材料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XRD、SEM和充放电测试。SEM测试结果表明:LiMn2O4和LiCr0.1Mn1.9O4均为棒状结构,集中呈现为长宽分别为1.2 μm、200 nm。充放电测试表明:金属铬的掺杂能有效提高材料的循环性能,在0.1 C倍率下,材料 LiCr0.1Mn1.9O4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3.6 mA·h/g,经历前10个循环的容量少量衰减后,其后的50次循环中容量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918.
分别用0.5%(质量分数)的次氯酸钠和1.0%(质量分数)的双氧水作氧化剂,研究了卤水中的碘离子氧化为单质碘的行为,用分光光度法确定了氧化剂的最佳用量、氧化反应的适宜pH及氧化反应时间。对于碘离子质量浓度约为20 mg/L的卤水,每200 mL卤水次氯酸钠和双氧水的最佳用量分别为0.6 mL和1.7 mL,适宜的氧化反应pH分别为4.8左右和3.0左右,对应的氧化时间分别为30 min和70 min。实验还研究了两种氧化剂对碘的过氧化问题,得到了氧化过程中吸光度变化与碘过氧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19.
920.
分析了近几年国内氯碱行业研发的节能减排技术(包括:膜极距复极式离子膜电解槽,氧阴极电解槽,膜法脱硝技术,汞污染防治技术,电石渣综合利用技术,氯化氢合成余热利用技术,PVC聚合母液水处理回收技术,四氯化碳转化技术),并对行业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