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872篇 |
免费 | 2302篇 |
国内免费 | 114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301篇 |
综合类 | 7251篇 |
化学工业 | 5847篇 |
金属工艺 | 1525篇 |
机械仪表 | 3118篇 |
建筑科学 | 3403篇 |
矿业工程 | 2651篇 |
能源动力 | 3200篇 |
轻工业 | 5211篇 |
水利工程 | 2110篇 |
石油天然气 | 3274篇 |
武器工业 | 319篇 |
无线电 | 412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706篇 |
冶金工业 | 1948篇 |
原子能技术 | 1420篇 |
自动化技术 | 390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7篇 |
2023年 | 159篇 |
2022年 | 119篇 |
2021年 | 124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432篇 |
2018年 | 513篇 |
2017年 | 216篇 |
2016年 | 487篇 |
2015年 | 499篇 |
2014年 | 6937篇 |
2013年 | 773篇 |
2012年 | 245篇 |
2011年 | 94篇 |
2010年 | 242篇 |
2009年 | 238篇 |
2008年 | 206篇 |
2007年 | 201篇 |
2006年 | 32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2427篇 |
2002年 | 13393篇 |
2001年 | 16455篇 |
2000年 | 3948篇 |
1999年 | 1682篇 |
1998年 | 964篇 |
1997年 | 684篇 |
1996年 | 590篇 |
1995年 | 881篇 |
1994年 | 400篇 |
1993年 | 376篇 |
1992年 | 617篇 |
1991年 | 393篇 |
1990年 | 532篇 |
1989年 | 256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65年 | 5篇 |
1964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对从天然亚麻籽中提取的粗环肽的组分和氧化还原性质进行探讨。采用HPLC测定亚麻籽粗环肽中环肽C(CLC)、环肽E(CLE)、环肽D(CLD)、环肽A(CLA)的含量,并通过还原的方法减少粗环肽中的环肽种类,以制备环肽单体。结果表明,环肽样品峰分离度良好,线性范围10~150μg/m L(环肽A的为10~100μg/m L),相关系数0.999 0~0.999 7。所测4种环肽的含量分别为CLC 8.10%,CLE 7.66%,CLD 0.58%,CLA 35.18%。粗环肽经过氧化或还原反应之后,其种类均发生改变。经HPLC定性分析,氧化后剩余6种环肽,还原后的环肽仅剩下4种,通过与已知峰对比,得知4种环肽分别为环肽B、环肽L、环肽A和环肽M,在C18分析柱上分离良好,以此为理论依据,采用Microsorb 100-5 C18制备柱(240 mm×21.4 mm),柱温30℃,流速5 m L/min,70%乙腈溶液等度洗脱,在50 min内可有效分离制备环肽单体。 相似文献
992.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β-谷甾醇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测定食用植物油中β-谷甾醇含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2 mol/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皂化、石油醚萃取后,采用GC-MS/MS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对β-谷甾醇含量进行测定。该方法在2.0~20.0μg/m L线性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6;以胆固醇作替代内标,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5.7%~101.4%,相对标准偏差为1.0%~3.7%;方法的检出限为0.2 mg/kg。该方法操作简便,检测灵敏度高,干扰小,适用于食用植物油中β-谷甾醇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993.
研究了在二-(2-乙基己基)琥珀酸酯磺酸钠(AOT)/异辛烷反胶束体系中,奶酪香精脂肪酶催化三月桂酸甘油酯和甘油反应制备单月桂酸甘油酯,并研究了反胶束体系的基本特性。结果表明:随着AOT质量浓度的增加,反胶束体系的增溶水量(W_0)、“水池”直径及黏度增加;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5℃、振荡器转速180 r/min、AOT质量浓度0. 1 g/m L、含水量0. 05 m L/m L、脂肪酶用量50 mg/m L、缓冲液pH 7. 5、底物摩尔比(甘油与三月桂酸甘油酯摩尔比) 3∶1、反应时间10h,此时体系中单月桂酸甘油酯的质量分数为84. 4%;当AOT质量浓度和含水量较小时,反胶束体系的W_0增加可促进酶催化反应的进行,但是当W_0和体系相对黏度继续增加,单月桂酸甘油酯的质量分数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994.
探究油茶籽油对过氧化氢诱导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以油茶果经物理压榨所得油茶籽油为材料,以体外培养的HaCaT细胞为试验对象,试验分为空白对照组、过氧化氢(H_2O_2)模型损伤组、阳性对照组(VC)、处理组(油茶籽油5~500μg/m L预处理),以细胞内细胞存活率(凋亡率)、SOD、GSH-PX、ROS及其Nrf2基因表达水平为综合评价指标,评价油茶籽油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当加入油茶籽油对细胞进行预保护后,质量浓度50~200μg/m L的油茶籽油对损伤细胞的存活率在70%~82%之间,较H_2O_2模型损伤组的高。50μg/m L油茶籽油处理组细胞凋亡率为4. 49%,较H_2O_2模型损伤组降低了44. 77%;细胞内SOD水平(22. 09 U/mg)、GSH-PX水平(64. 50 U/mg)较H_2O_2模型损伤组升高了46. 68%、63. 66%,且存在明显差异(P 0. 05);而ROS水平显著下降,与H_2O_2模型损伤组(88. 27)相比细胞内平均荧光强度下降了37. 66%;此时Nrf2基因相对表达量为1. 13,较模型组提高了101. 78%;各指标均较优于阳性对照50μg/m L VC处理组的效果。说明油茶籽油对H_2O_2造成的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预保护作用,且好于相同质量浓度的VC处理效果,可进一步将其开发成相应的天然有效抗氧化剂产品。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以水解度(DH)及DPPH·清除率为考察指标,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探讨碱性蛋白酶酶解棉籽蛋白制备棉籽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以VC为对照研究了棉籽肽的总还原力、对·OH及O-2·的清除作用及部分特性。结果表明,棉籽肽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反应时间180 min,p H 9.5,温度55℃,底物质量浓度3.00 mg/m L,碱性蛋白酶加酶量50 U/m L。在最佳条件下,棉籽肽的DPPH·清除率为63.42%,DH为85.90%。棉籽肽的·OH及O-2·清除率均随其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强,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44 mg/m L和0.046 mg/m L,且均强于VC。棉籽肽总还原力与其质量浓度呈剂量依赖关系,稍弱于VC。棉籽肽等电点约为p H 2,不同p H下,棉籽肽的·OH清除率均在60 min时达到最大,但在不同温度下,棉籽肽·OH清除率随时间变化不大,60℃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998.
999.
以脱壳油茶籽为原料,对比研究了冷榨法、浸出法、水酶法和热榨法(100、130℃)4种工艺对油茶籽油酸值、过氧化值、氧化稳定指数、脂肪酸组成、微量营养成分、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酶法制得的油茶籽油酸值(KOH)最低(0.51 mg/g),过氧化值最高(5.89 mmol/kg),氧化稳定指数最低(0.77 h);130℃热榨油茶籽油中多酚、角鲨烯和总甾醇含量最高,分别为25.5、151.89、3 297.26 mg/kg;浸出油茶籽油中β-胡萝卜素和生育酚含量最高,分别为10.33、524.90 mg/kg;水酶法油茶籽油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最低,抗氧化性最差。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