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9篇 |
综合类 | 4篇 |
化学工业 | 10篇 |
金属工艺 | 5篇 |
机械仪表 | 6篇 |
建筑科学 | 18篇 |
矿业工程 | 1篇 |
能源动力 | 1篇 |
轻工业 | 5篇 |
水利工程 | 2篇 |
石油天然气 | 1篇 |
无线电 | 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篇 |
冶金工业 | 9篇 |
自动化技术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5篇 |
2008年 | 2篇 |
2006年 | 4篇 |
2003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持续改善开封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2017年12月4日0时至2017年12月31日24时,开封市对中心城区部分道路进行了试限行。大气监测数据结果表明,与前两年同期相比,污染物NO_2、SO_2、CO、PM_(10)和PM_(2. 5)的浓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O_3浓度反而有所提高;空气污染由中度污染降为轻度污染,空气质量级别由4级升为3级;污染天气主要以良、轻度污染为主,中、重度污染天数减少,无严重污染天气出现。说明汽车限行对大气质量的改善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2.
研究到达工件前的束流品质,束流品质的量化表征是通过基于二次电子的间接测量方式和基于能量密度测试传感器的直接测量方式相结合来实现。通过自动束流对心和矫形程序实现对束流品质偏移距离和形貌因子两个表征参数的调控,并使其达到最优。研究电压、束流、聚焦电流等电子束焊接工艺参数与束流的三维能量分布指标的内在联系。通过建立的二次方模型,利用Design-Expert软件优化(Optimization)模块不仅可以预测不同电参数作用下的四个表征参数的具体数值,而且能根据设定的四个表征参数推算出三个电控参数的优化方案,选择期望度最大的一组电控参数值作为调控的基本参数。在此基础上利用电子束能量直接测试系统,进行电控参数的微调,并实时监测四个三维特征参量的变化,直至达到调控的预定值。 相似文献
73.
74.
75.
76.
研究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绝热层缠绕成型过程中胶带跑偏问题,设计了相应的纠偏控制方法.首先分析了缠绕成型过程中胶带跑偏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纠偏方案和控制系统.分析了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并结合纠偏方案建立了完整的纠偏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基于该模型设计了电流环、转速环和整体位置环的三闭环纠偏控制策略并进行了仿真验证.其中电机内的电流环和转速环采用PI控制;在内环设计基础上,整体位置环采用模糊自整定PID控制,通过设计算法动态调整PID参数.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电流环能够将超调抑制在4.61%,转速环调节时间短(0.015 s),两环的动态性能良好,且无稳态误差.通过与PID控制对比,模糊自整定PID控制的响应曲线抑制超调能力明显(3.00%),调节速度快(0.367 s),且曲线过渡光滑,这表明纠偏效果要优于PID控制. 相似文献
77.
研制了一种取向性较高的石墨烯纳米片/低密度聚乙烯(GNS/LDPE)复合薄膜三明治结构,分析其电磁干扰屏蔽(EMIS)性能和机制。实验结果表明,GNS/LDPE复合薄膜的EMIS性能主要决定于其电学性质。根据材料电导率对多层复合膜进行理论计算,探讨GNS/LDPE复合薄膜多层结构的光吸收和多层反射机制。通过调整层结构的厚度和表面层深度及屏蔽材料的电导率可以提高EMIS性能,并且增加屏蔽层厚度可增强吸收屏蔽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总屏蔽性能。结构优化后的EMIS效率可以达到31 dB,证明GNS/LDPE复合薄膜具有显著的EMIS作用。纳米复合三明治结构的屏蔽机制为设计高EMIS性能纳米复合物提供了基本依据。提出了实现高性能GNS/LDPE复合薄膜的有效技术方法,在EMIS涂层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 相似文献
78.
79.
智能分注技术能够实现分层注水井动态数据的连续监测、注水方案的实时调整,保证注水合格率。但是成本高,不能在多层精细分注井大规模应用。其中,电磁流量计在智能配水器中的成本占比约为38%,为降低成本而取消物理流量计,开展智能配水器新型流量测量技术研究。利用无量纲分析方法,构建智能配水器水嘴前后压差与流量和水嘴开度经验计算准测方程,通过室内试验获取方程的经验参数。利用压力传感器监测注水井压力,将压差值代入方程并计算流量,实现注水井分层流量实时测量。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流量测量技术获得的计算流量值与标准流量值比较,相对误差小于12%。在智能分注工具中采用新型流量测量技术,不需要配置流量计,从而降低智能分注工具的成本,为智能分注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