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改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的性能,获得较高的系统产水率,基于基质填充结构对人工湿地系统的构建方式进行改进。设置正粒径级配填料,前段采用8~10mm的砾石,后段采用2~4mm的石英砂,实现悬浮污染物质的分级截留,降低系统的堵塞几率。试验结果表明,以砾石与石英砂为组合基质的人工湿地系统历经夏-秋-冬三个季节对NH_3-N、TN、叶绿素a去除率分别为39.49%、42.22%、92.30%,系统产水率维持在97.33%,其中,出水NH_3-N已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水体以上标准,TN满足Ⅲ类水体以上标准。 相似文献
12.
针对可再生能源高渗透下日益突出的弃风/弃光问题,提出了一种提升配电网可再生分布式电源(RDG)接纳能力的动态重构策略。首先,根据预测的RDG无约束出力情况,以各单位时段内RDG发电量最大为目标进行静态重构,提取各时段的多个较优网架构成最优开关集合,以增大时段合并过程中的网架搜索空间。其次,根据平均RDG出力提升量提出了重构有效性的概念,并据此概念指导时段动态划分。同时,为了满足开关次数约束,在时段划分过程中进行了最优网架选择,并引入寻优方向自适应调整的改进细菌觅食算法(IBFA)进行求解。最后,采用修改的PG&E69节点系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14.
薄壁机匣的径向刚度低,在加工过程中易出现颤振,影响工件表面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因此,设计了一种橡胶减振柔性夹具,其可大面积地支撑工件内壁,从而提高工件的加工刚度。建立了工件?夹具系统等效动力学模型,通过机匣铣削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对比分析了橡胶减振柔性夹具与传统夹具的减振性能,研究了铣削力加载频率、压板压力、T形压板压力和推动块压力对工件?夹具系统的振动影响。结果表明:工件在采用减振夹具工况下加速度有效值相较于采用传统夹具减小了43.33%;采用橡胶减振柔性夹具后,工件可以避开400~900 Hz范围内剧烈振动的频率区间,振动幅度大大减小;随着压板压力的增大,工件加速度有效值先减小后增大;针对不同高度工件,应采用不同的压板压力,以减小加工过程中工件的振动;在实际加工中,T形压板压力应超过3.56 MPa,推动块压力应超过0.26 MPa,即液压缸推力超过20 kN。研究结果对橡胶减振柔性夹具的现场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文章为研究反向芬克式桁架桥的力学性能,首先从结构的体系组成以及受力机理方面进行了讨论。其次,考虑了拉索截面面积以及拉索不同作用位置,运用桥梁计算软件对结构的刚度进行了分析。最后,研究了初始索力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向芬克式桁架桥的跨中极限挠度随拉索截面面积的增大而减小,而跨中拉索面积的增大对跨中挠度的影响最大。根据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反向芬克式桁架桥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升主动配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优化分布式电源(DG)入网环境,提出了一种基于网架结构相似性和适应性的配电网动态重构策略。首先,以各单位时段内DG出力最大为目标进行静态重构。然后,从网络拓扑结构量的角度提出了开关状态相似度和改进节点介数相似度两个指标,根据网架结构相似度确定合并时段。随后,从运行状态量的角度定义了网架结构适应性,再依据该指标来客观指导合并时段内最优网架的选择。针对含DG的配电网静态重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趋化步长自适应调整的改进型细菌觅食算法(IBFA)进行求解。最后,采用PG&E 69节点系统验证了所提重构策略及算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19.
20.
四川省锂矿资源主要分布于川西高原褶皱系,属于西藏-三江造山系,巴颜喀拉地块,北东侧为可可西里-松潘前陆盆地,南西侧为雅江残余盆地,中间为炉霍边缘海裂谷区。形成了四川特有的金川-马尔康成矿区和康定-道孚成矿区。以"可尔因"和"甲基卡"为四川的锂(稀有金属)矿代表,该区锂(稀有金属)矿都产于花岗伟晶岩脉中,成矿母岩为二云母花岗岩。花岗伟晶岩脉为锂(稀有金属)矿的赋存和载体,脉体受构造、地层等的控制,锂矿脉3~450 m不等,平均30~50 m,厚度3~21 m不等,平均约3~5 m,资源储量丰富。截至2009年12月底,区内累计查明Li2O资源储量1362203.29 t,实际保有资源储量1304532.29 t。已占用资源储量164369.84 t,未占用资源储量1140162.45 t,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和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