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1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8篇
金属工艺   17篇
机械仪表   26篇
建筑科学   24篇
矿业工程   12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10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2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3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81.
本文阐述了部品标准化的信息组成,结合当前信息化的发展需求,提出了基于PLM系统构建部品标准化信息管理平台的可行性方案,并对其关键的功能设计进行了陈述。最后,建立了部品信息管理平台评价模型,用来衡量部品的标准化程度,以达到实现全面部品标准化管理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82.
对太阳能热泵系统运行中压缩机的性能以及系统整体的运行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对于两者有很大的影响,蒸发温度越高,其制热性能越好,蒸发温度每提高4℃,系统制热量可以升高0.6~1kW。系统的制热水的出水温度达到了55℃,满足冬季的制热需求。系统的平均COP值达到4.1。  相似文献   
183.
近年来,随着开采深度和强度的逐渐增大,冲击地压灾害发生频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矿井的安全生产。针对目前基于现场实测的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仅从能量聚集角度进行危险性判别,导致评价结果不能反映现场全部冲击危险情况的问题,考虑了冲击启动过程经历的"能量释放→能量传递→冲击显现"3个阶段,分析了基于冲击启动过程的冲击危险性评估原理,通过理论研究,构建了包括能量集中指数、屈服接近指数、能量传递衰减指数和支护损伤指数等4个指标,设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包括根据各指标量值差异程度设定的属性权重,以及根据各指标危险等级设定的等级权重;由此,以电磁波CT探测系统为平台,建立了能够划分近场围岩冲击危险区域及危险等级的电磁波CT评估方法,并将该方法编程实现。应用此方法对亭南煤矿207工作面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处理,发现区段煤柱内布置巷道大幅升高了相邻煤柱区的应力集中程度及支护损伤程度,进而增大了相邻煤柱区的冲击危险性。通过钻屑法验证了基于冲击启动过程的冲击危险性评估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依据冲击启动过程将评估体系细化,能够有效提升对冲击危险区域及危险等级的辨识度,为巷道冲击地压治理提供了更为准确的依据,尤其能为煤柱区冲击地压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4.
我国站城融合发展刚刚起步,站城综合 体作为铁路客站与城市空间整合的实现方式,成 为建筑设计领域重要的议题。站城综合体在不 同城市发展背景下的建设实施,形成了若干实践 模式,对站城综合体的概念和脉络进行系统解 析,厘清其建设共识、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有助 于系统地建构站城综合体的研究框架,并应对 站城融合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以站城综合体为综 述对象,从概念解析、建设特点、问题审视和主 要议题四个方面对站城综合体的相关研究进行 梳理归纳。首先明确站城融合发展是我国站城综 合体建设的实际推动因素,辨析概念的内核与拓 展,对站城综合体进行界定;然后分析国内外站 城综合体建设的特点,并对我国站城综合体的问 题现状进行总结;进而划分出国内站城综合体的 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当前我国站城综合体研究的四个主要议题。研究提出我国站城综合体的相关研究应完善站城综合体在多层面的体系 化建构,强化站城综合体在城市开发方面的研究,推进站城综合体评价体系前置介入设计,注重学 科交叉融合实现研究方法的创新,并通过多体系交叉和跨尺度协同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对当下我国 站城融合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5.
钨矿在选矿和冶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废水中通常含有多种污染物,钨矿选矿废水中的典型污染物有水玻璃、固体悬浮物和COD(化学需氧量)等,钨冶炼废水中的典型污染物有COD、氨氮、氟化物、磷和砷等,因此钨矿选冶废水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其中,COD是钨矿选冶废水中很难去除的污染物,其来源于废水中残留的脂肪酸盐或羟肟酸盐浮选药剂。从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的角度,结合钨矿选矿和冶炼常用流程,对钨矿选冶废水中典型污染物的去除技术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影响废水循环利用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对于钨矿选矿废水,原浆混凝技术由于工艺简单、成本低、可从源头降低尾矿水的COD,应考虑推广应用;同时,应大力发展钨矿选矿厂内各种中矿精矿浓密机溢流水、精矿干燥脱水返回至原浮选流程的实践,此举对原流程浮选指标影响最小,且可节约浮选药剂。对于钨冶炼废水,由于其中含有多种污染物,势必要采用组合工艺处理,而电化学技术由于管理运行方便、能同时处理多种污染物、处理效率高而有望成为钨冶炼废水处理的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186.
通过详细分析某巨型电站调速系统中控制器CPU之间的通讯方式以及控制权竞争逻辑,针对其冗余结构下控制器CPU主备用切换时存在的局限性,研究单套控制器CPU发生故障时如何提升控制权的“交接成功率”,提出了一种基于软硬件切换的冗余结构,能够使控制器的主备切换过程减少对控制器以及外部PLC的依赖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主备切换失灵故障,提升了调速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7.
为了避免资源卫星激光测距仪地面真空收发光轴一致性测试过程中损伤雪崩光电二极管(APD),采用一种新的适用于真空环境下测试方法,通过平行光管和激光光束分析仪建立测试系统,穿舱密封光缆连接器引入罐外的1064nm连续光源,在接收机焦面位置设计光纤匀光器,产生发散的均匀分布的照明光束,引出接收机视轴,多级衰减引出发射机光轴,对资源卫星激光测距仪真空下不同工况性能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此方法消除了真空环境下APD损伤风险,测量精度优于6.47μrad,满足激光测距仪的测试精度要求。该研究具有结构紧凑、测试链路少、测试精度高的优点,为高能激光测距仪真空测试提供了新思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8.
使用双辊法制备了高能态、高自由体积含量的Zr55Cu30Al10Ni5非晶合金,研究了结构稳定性对非晶合金在3.5%(质量分数) NaCl溶液中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试样较铸态试样自由体积减小,动电位极化实验中均出现点蚀。在653 K (低于Tg)真空退火30 min的试样电化学腐蚀后表面点蚀坑尺寸和数量减少。在693和723 K (介于Tg和Tx之间)退火的试样腐蚀后点蚀坑尺寸变小,数量增加,非晶中形成的纳米晶使点蚀敏感性增加,基体中自由体积减小阻碍点蚀坑进一步传播。研究表明,双辊法制备的高能态的、自由体积含量多的非晶合金铸带易被腐蚀,在结晶温度以下退火,可以减少其自由体积含量,有利于其腐蚀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9.
基于功能设计、材料优化、结构设计和功能/结构一体化四个方面设计制备兼具透光显影、采光节能、疏水自洁功能的自清洁树脂透光水泥板(Self-cleaning Resin Translucent Cement Board,SRTCB).采用强度试验、ESEM和接触角测量仪分别测试SRTCB的力学性能、表面微观形貌和疏水自洁特性,运用Radiance、Autodesk Ecotect Analysis对SRTCB进行采光模拟和节能分析.结果 表明,SRTCB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和疏水自洁特性.树脂部分和水泥砂浆部分在喷涂疏水层后疏水角分别达到114.6°和104.4°,水滴在SRTCB上能够自由滑落.安装SRTCB后,室内光线均匀度和采光效果均有明显的改善,墙体和隔断区域年节电量分别为15.25 kW·h和32.06 kW·h,分别节约69%和61%的电量.  相似文献   
190.
为降低陶瓷烧成温度,改善低品位陶瓷坯料烧成产品的综合性能,向坯料中引入Ca_3(PO_4)_2,采用多种测试手段研究了Ca_3(PO_4)2对瓷体物相组成、显微结构、白度、吸水率、体密度及抗弯强度等影响.掺入Ca_3(PO_4)_2的陶瓷坯料,在1200~1260℃烧成后,可以制备出白度好、吸水率低、体密度较高的瓷胎;在1220℃烧成温度下,抗弯强度达最大值108.2 MPa,比原坯料最佳烧成温度1320℃下的瓷坯强度高21.3%;XRD结果显示,瓷体中有钙长石相生成;SEM分析表明,钙长石相和莫来石相呈相互交联的针状结构,同时石英相的尺寸减小,孔洞减少.磷酸钙的添加,使瓷体的晶相组成和显微结构得到优化,有利于降低陶瓷烧成温度,改善了产品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