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7篇 |
免费 | 25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5篇 |
综合类 | 22篇 |
化学工业 | 21篇 |
金属工艺 | 22篇 |
机械仪表 | 16篇 |
建筑科学 | 51篇 |
矿业工程 | 28篇 |
能源动力 | 8篇 |
轻工业 | 36篇 |
水利工程 | 5篇 |
石油天然气 | 9篇 |
武器工业 | 1篇 |
无线电 | 2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9篇 |
冶金工业 | 13篇 |
原子能技术 | 3篇 |
自动化技术 | 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29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6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61.
本文详细阐述了墙体自保温技术特点和主要技术问题,介绍了自保温材料类型,重点介绍了三种常用的自保温墙体及主要技术指标、主要技术措施,最后对自保温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评述,并对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62.
63.
通过对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自保温体系在南京地区气候条件下的热工设计验算。说明该体系有较好的隔热保温性能,可供夏热冬冷地区选用。 相似文献
64.
为从高温岩体中提取热能,需向热能储层花岗岩层中施工深部钻孔,钻孔的稳定性将影响钻井施工的进展,但钻孔的稳定性又受其围岩变形的影响.因此,为研究高温高压下钻孔围岩的变形特性,利用中国矿业大学600 ℃ 20 MN伺服控制高温高压岩体三轴试验机系统,模拟研究4 000 m静水压力下,不同温度时钻孔施工过程中花岗岩体的变形特征,结果表明:(1) 恒温恒压下花岗岩体钻进过程中的变形呈现明显的蠕变特征,轴向和侧向变形均具有完整的初始蠕变和稳态蠕变;(2) 不同温度下钻进过程中花岗岩轴向和侧向变形量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存在温度阈值,为150 ℃~300 ℃;(3) 4 000 m静水压力下花岗岩体钻进过程中,300 ℃时开始出现明显的加速蠕变过程,500 ℃时产生蠕变破坏. 相似文献
65.
目的 为了提高速生杨木的物理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热稳定性等性能,以硅酸钠(Na2SiO3)溶液和聚乙二醇(PEG)溶液为改性剂,旨在提高杨木的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以及耐热性能,并探究硅酸钠质量分数、聚乙二醇质量分数以及分子量对改性杨木性能的影响,获得最佳浸渍工艺。方法 运用单因素试验法探究硅酸钠质量分数、聚乙二醇质量分数、聚乙二醇分子量3个因素对改性杨木浸渍效果的影响。通过最佳浸渍工艺制备硅酸钠/聚乙二醇改性杨木与硅酸钠改性杨木,并测定其顺纹抗压强度、表面硬度、吸湿体积膨胀率等性能和结构表征,探究其与未改性杨木的差异。结果 通过单因素试验结果可知,以质量分数为10%的Na2SiO3、PEG-400以及质量分数为5%的PEG-400的浸渍工艺制备出改性杨木性能较佳。硅酸钠/聚乙二醇杨木改性材的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端面硬度、径面硬度和弦面硬度较未改性杨木的分别提高了69.4%、19.1%、42.2%、39.5%、19.2%,吸湿体积膨胀率较硅酸钠改性材降低了40.0%。结论 速生杨木经过硅酸钠/聚乙二醇改性后的力学强度,相较于单独硅酸钠改性杨木的力学强度有所提升,尺寸稳定性能增强,因此在性能及应用方面,硅酸钠/聚乙二醇改性杨木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6.
67.
68.
69.
70.
镁合金由于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力学承载性,同时兼具可控的体内外降解速率,被誉为新一代的"革命性医用金属材料"。然而,在湿润气氛条件下镁合金的耐蚀性能较差,尤其是在复杂载荷和腐蚀疲劳作用下(经历动态交变载荷及腐蚀介质协同作用)镁合金的力学固定/支撑功能急剧骤减,导致植入物过早/提前失效。因此,本文从医用镁合金疲劳失效的施加载荷、频率与腐蚀因素的耦合机理出发,针对医用镁合金体内外腐蚀疲劳寿命、断口微区特征和腐蚀速率间定量关系,阐述交变载荷下腐蚀疲劳失效微观机制。同时,深入解析了疲劳微裂纹萌生/扩展机理,全面总结了提升镁合金腐蚀疲劳性能的举措,以及展望了生物医用可降解镁合金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