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14篇
化学工业   24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90篇
矿业工程   8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50篇
无线电   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深圳市某小区内同时建有自来水系统和管道直饮水系统。介绍了这两套系统的情况,并对两种供水方式的水质情况进行了比较,包括出厂水和用户水龙头处的水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管网水质的几种因素。  相似文献   
12.
正交试验优选控制初滤水浊度最佳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低初滤水浊度是提高出水水质的关键,以深圳水库水作为原水进行初滤水浊度控制的研究。通过正交试验方法,比较了四种影响初滤水浊度的因素。中试结果表明:降低沉后水浊度和采用二次微絮凝对改善初滤水浊度起主要作用,调节流速与向反冲洗残留水投药的影响较小,并提出了以二次微絮凝和调节过滤初期流速为控制初滤水浊度的组合工艺,采用聚氯化铝作为微絮凝剂,投加量0.2mg/L,调节初滤水流速从3m/h到8m/h,时间间隔10min。  相似文献   
13.
利用Illumina H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我国南方湿热地区某O_3/BAC饮用水处理过程中各工艺出水及滤料中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测序共获得385 499条有效数据(Effective Tags),归类为45个门、86个纲、165个目、308个科、567个属。微生物多样性随工艺流程整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消毒工艺能大幅削减水体中的微生物,消毒效果较好,但生物活性炭池出水中微生物多样性较V型滤池出水(FB)不降反增,且滤砂(FS)和活性炭上均有大量微生物附着,其中活性炭上附着的微生物多样性高于原水。此外,所有样品中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浮霉菌门含量较高,分别为68.47%、10.64%、6.15%、4.63%和1.51%;鞘氨醇单胞菌属在FB、FS和BAC样品中大量滋生,且与假单胞菌属在出厂水中均有微量存在,二者可引起管网腐蚀,是饮用水安全的一大隐患,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选择南方某城市3座具有典型自来水和排泥水处理工艺的水厂,从物理、化学、生物安全性三个方面对排泥水、砂滤和炭滤池反冲洗水、排水池和排泥池上清液的水质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考察了原水水质、工艺选择和控制、排泥水收集和处理模式等因素对排泥水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矿山深井地压大,造成一些巷道支护结构严重破坏,需对原有的支护形式进行改进。结合朱仙庄矿区典型巷道工程,在实验室完成高地压作用下不同材料模型的对比试验,研究模型结构变形、破坏规律和承载能力。通过室内试验的结果,改善支护结构,提出复合锚网支护技术来进行巷道的治理。工业性试验证明,复合锚网支护技术能够适用地质条件恶劣、巷道围岩严重变形情况下的支护要求。  相似文献   
16.
臭氧化-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介绍了采用臭氧化 生物活性炭处理的饮用水生物稳定性 ,同时对水的致突变性和消毒副产物前质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臭氧化工艺会导致AOC有所升高 ,但后续生物活性炭工艺将有利于提高出水的生物稳定性 ,并明显降低水的致突变活性 ;臭氧化对三卤甲烷前质和卤乙酸前质均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生物活性炭对卤乙酸前质表现出较好去除效果 ,但对三卤甲烷前质的去除效果有限。总之 ,臭氧化 生物活性炭处理工艺充分发挥了臭氧化和生物活性炭两种水处理技术的优点 ,并相互促进和补充 ,是一种高效的除污染技术 ,能够充分保证饮用水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中试研究了氯对活性炭滤料吸附性能和结构的影响。中试采用两根活性炭滤柱,其中1#活性炭滤柱进水不含氯,2#活性炭滤柱进水氯浓度为3 mg/L,连续运行21个月。试验末期,2#滤柱的碘值、亚甲基蓝值比1#滤柱的分别低40.7%、38.1%,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分别低34%和26%;2#滤柱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比1#滤柱低11%。可知,水中的氯会影响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和结构,进而降低其对有机物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18.
19.
臭氧化-生物活性炭除微污染工艺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室、现场中试研究,本文对饮用水臭氧化-生物活性炭深度净化技 术中的一些理论和实践的难题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受到严重污染的水源,经过常规处理后再进行臭氧化-生物活性炭深度净化可以有效地解决饮用水微污染问题.在臭氧投量3mg/L,生物活性炭吸附过滤时间20min的条件下,可使出水COD_(Mn)<2.5mg/L(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发达国家的水质标准),并通过色质联机检验证实,深度净化全部消除了水中有害污染物和绝大多数有机物,保证了饮用水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国家“863”计划-“南方地区安全饮用水保障技术”对活性炭出水的浊度要求是0.1NTU,为达到这一要求,通过中试研究,考察了活性炭滤柱对浊度的去除效果,提出了强化活性炭滤池浊度的新工艺。结果表明,采用聚合氯化铝(PAC)强化过滤,可以保持活性炭滤池较高的浊度去除效率,保障浊度完全达到0.1NTU的出水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